漆吳山

漆吳山是《山海經》記載的一個山名,從鹿吳山向東五百里,是漆吳山。山上草木稀疏,巨石林立,沒有玉石。漆吳山在大海之中,登上山頂,向東遙望丘山,日光忽明忽暗,那裡是太陽休息的地方(一說是觀看日出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漆吳山
  • 別名:漆吳之山
  • 地理位置:東海之濱,渤海國上京所在地
  • 出處:《山海經·南山經·南次二經》
內容簡介,地理位置,歷史傳說,原文,出處,

內容簡介

漆吳山出自典故山海經。山海經學設定漆吳山為鏡泊湖東岸,可不要以為這裡是荒郊野外,這裡是渤海國上京所在地,而上京則為渤海國定的國都,關於漆吳山至今還流傳著很多傳說。

地理位置

鹿吳山再向東五百里的地主,叫做漆吳山。山上不生長花草樹木,但有很多的博石。這座山處於東海之濱,遠望丘山,神光閃耀,這裡是觀日出的好地方。
山海經學設定漆吳山為鏡泊湖東岸,這裡不是荒郊野外,而是渤海國上京所在地。公元七百五十五年渤海國定為國都達一百六十多年。它代表著渤海人創造的“海東盛國”的燦爛文明。上京規模宏大,當年僅次於唐長安城,為東亞第二大都會。至今這裡仍有渤海鎮、東京城的地名。唐代渤海國時期,渤海鎮地區已出產有名的響水大米,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被認為在一千多年以前,已成功地把水稻栽培引種到北緯四十三度附近及其以北地區。在山海經學的觀點看來到底是什麼時候又是從那裡引入的還需要商量。鏡泊湖是約在第四紀的中晚期歷經五次火山爆發,玄武岩漿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

歷史傳說

總觀南次二經山系,從櫃山到漆吳之山,共十七座大山,蜿蜓長達七千二百里。這些山中的神仙都是鳥頭龍身。在祭祀神靈時,將牲畜雞鴨等祭品,放在玉器中加以埋掉,以精選的稻米供神仙享用。

原文

山海經: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 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出處

《山海經·南山經·南次二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