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鼓墜,曲藝曲種。產生並流行魯西南一帶。據傳系漁鼓道情藝人受弦子鼓(山東大鼓)影響,為增強其藝術表現力,結合曹縣一帶流行的鶯歌柳書,加上絲弦伴奏而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鼓墜
- 流行地區:魯西南一帶
漁鼓墜,曲藝曲種。產生並流行魯西南一帶。據傳系漁鼓道情藝人受弦子鼓(山東大鼓)影響,為增強其藝術表現力,結合曹縣一帶流行的鶯歌柳書,加上絲弦伴奏而形成。時在清代末葉。其特點是大墜琴伴奏,演出時仍以漁鼓簡板司節奏。後來女演員演唱逐漸去掉漁鼓,而鄆城一帶老調漁鼓墜,實即鶯歌柳調。本世紀初,嘉祥張教鈞、金鄉宋教福(外號醬色羅成)等均為著名藝人,在濟寧,泰安等地廣有影響。不少漁鼓墜藝人還曾到蘇北、豫東,皖北及東北三省等地演出。傳統書目豐富,有《韓湘子討封》、《朱買臣休妻》等段書四五十個,中長篇書有《回龍傳》、《八美圖》、《卷箔記》、《大紅袍》、《包公案》等20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