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滿洲國皇帝
- 所處時代:中國近代
- 出生地:北京
- 身份:“滿洲帝國”的國家元首
- 代表人物:愛新覺羅·溥儀
- 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こくこうてい
簡介,歷史,職權,退位,
簡介
為了避免與日本天皇皇室成員相混淆,偽滿官方儘量避免使用“皇”字,多使用“帝室”、“帝族”、“帝位”、“帝宮”等。
歷史
為了更有效地利用溥儀這個傀儡,1933年10月當溥儀做了兩年偽滿洲國“執政”之後,關東軍司令通知他,日本政府準備承認他為"滿洲國皇帝"。這對溥儀真是喜從天降,他迫不及待地從北京的榮惠皇貴太妃(榮惠皇貴妃)那裡取來了光緒皇帝穿過的龍袍,準備登基那天穿上。但是關東軍卻對他說,日本承認的是"滿洲國皇帝",不是"大清皇帝",因此他不能穿清朝龍袍,只能穿關東軍指定的"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正裝"。甚至於皇宮也不能叫“皇宮”,因為日本天皇已有“皇宮”,這兒只能叫“帝宮”。就連皇帝即位後祭祖儀式也不允許去祭清朝的祖陵,按日本人的解釋說:日滿親善,精神上如一體,宗教上也該是一體。所以“滿洲帝國皇帝”必須去祭祀日本的祖宗才是。
1934年3月1日,溥儀在“新京”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年號為康德。頒發詔書詔告天下。整個詔書文中共有二百六十九個字。正文中下蓋有朱紅小篆體“康德御印”。《即位詔書》原文: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國肇基,國號滿洲,於茲二年,原夫天意之愛民,賴友邦之仗義,其始兇殘肆虐,安忍阻兵,無辜籲天,莫能自振,而日本帝國,冒群疑而不避,犯眾咎而弗辭,事等解懸,功同援溺,胗以藐躬,乃承,天眷,假我尺柄,授我丘民,流亡漸集,興其謳歌,兵氣潛銷,化為日月,夫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而生民有欲,無主乃亂,籲請正位,詢謀僉同,敢不敬承,天命其以大同三年三月一日,即皇帝位,改為康德元年,仍用滿洲國號,世難未艾,何敢苟安,所有守國之遠圖,經邦之長策,當興日本帝國,協力同心,以期永固,凡統治綱要,成立約章,一如其舊,國中人民,種族各異,從此推心置腹,利害與共,無渝此言,有如皦日,無替朕命,鹹使聞知,御名御璽,國務總理大臣各部大臣,康德元年三月一日。”
關東軍與溥儀對用何種方式舉行皇帝即位大典的想法大相逕庭。關東軍承認溥儀是“滿洲國皇帝”而不是“大清國皇帝”,因此要溥儀穿“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正裝”,而不是清帝的龍袍。因雙方各不相讓,最後決定溥儀先穿龍袍舉行登極告天禮,再穿“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正裝”,在“勤民樓”舉行即位典禮。溥儀就這樣第三次做了皇帝,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職權
偽滿洲國“國家組織法”規定,“皇帝”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法律執行權、敕令發布權、官制制定、文武官任免權、“滿洲國”軍隊的統帥權、宣戰、講和、條約締結權 、榮典授予權 、恩赦權等。實際上關東軍司令官才是偽滿洲國真正的統治者,溥儀與關東軍司令官相當“親密”,定期互相拜會,主要是接受關東軍司令官對其進行內部指導。在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皇帝的12年間,關東軍參謀“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不離左右地跟隨溥儀。事實上,關東軍的每個意思,都是通過他傳給溥儀的。溥儀的出巡、會客、行禮、訓示臣民,乃至舉杯祝酒都必須在吉岡的指揮下行事。能接見什麼人,不能接見什麼人,會見時說什麼話,也要聽他的吩咐。“滿洲國皇帝”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