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滸口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福山城西南14公里
- 人口:903人
- 耕地:348畝
歷史沿革,地理優勢,自然資源,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據傳,明朝,柳、孫二姓分別於弘治、嘉靖年間,由河南省遷此,在清洋河畔平原地方建村,時河北岸有興隆寺,取吉祥之意,故名其祥村。後欒姓、賴姓、陳姓相繼遷入,各姓氏和睦相處。為避水患,清代村址南移,依其村南虎狀岩石和村外東西兩個山頭對峙,似虎張口之勢,曾先後更名虎窠、虎泊、虎口等村名。建國後,取村名靠水邊字義,易名滸口。1958年修建門樓水庫,村址再次南遷,其中有個生產隊遷至南夼,距村約1公里,至今仍有23戶居此。村南有南大梁、圍子山、於頂等。該地蘊藏豐富的水泥石、石灰石,有待進一步開發。南夼多泉,水質好,可做引用礦泉水。虎窠洞山上有三元宮,原為滸口孫姓所建,後毀,現僅存遺址。村東有條黃泥溝,崖高3米,1990年門樓水庫增容時,曾從崖泥內出土古銅幣13公斤,其中有漢幣、唐幣、宋幣等,估計在宋朝之前就有村落。
地理優勢
20世紀60年代開始興修水利,先後在村南修小塘壩2座。1979年,在村北修建較大型揚水站1座,總揚程59.4米。裝機135馬力。可澆地350畝。1983年前,以農業為主,集體經營。1983年以後,聯產承包到戶,糧食果業並舉。1995年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注重經濟效益,到2000年栽植大櫻桃50畝,葡萄350畝。主產小麥、玉米、花生、大櫻桃、葡萄等,特產黃芋。同時,發揮該村優勢,大力開發水泥石、石灰石等,至2000年底,已開礦4處。村內有國小、幼稚園、衛生所各1處,戶辦小商店3處。
其村知名人士有:陳芳甫,高中文化,1947年入伍,曾任上海同濟大學機械學院副院長。欒世欽,大學文化,曾任山東醫科大學副教授。陳茂林,大專文化,曾任遼寧省遼陽市水利水電工程局財務處副處長。欒世光,大學文化,曾任大港油田總工程師。欒世熙,大學文化,曾任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欒世麟大學文化,曾任新華社參編部高級編輯。欒世奎,大專文化,曾任萊陽市委副書記,現任煙臺市建設局專職副書記。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4萬元,占總收入的32.5%;畜牧業收入27.85萬元,占總收入的4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5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11.6%;第二、三產業收入7.55萬元,占總收入的11.3%;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人,省內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6輛。該村到2009年底,34戶都居住土木結構住房。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有鄉村人口15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1人。農業人口156人,勞動力8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41人,漢族15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州立民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紫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開會通知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0頭、牛7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福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