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油17是育種者: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用品種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選育而成的油菜品種。 由申請者: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提出申請,2017年9月3日經省級農業主管部門審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覆核,符合《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的要求,登記編號為GPD油菜(2017)31012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滬油17
- 界:植物界
- 科:十字花科
- 屬:蕓薹屬
- 種:蕓薹
- 品種:滬油17
GPD油菜(2017)310126,國審油2006006,
GPD油菜(2017)310126
特徵特性:甘藍型中熟常規種。全生育期238天,比匯油50提早成熟1~2天。幼苗生長半直立,葉色深綠,葉面平展,葉緣有波狀缺刻,蠟粉較厚。薹莖綠色,花瓣鮮黃色,橢圓形平展,開花狀態側疊。分枝習性屬中生分枝型,主花序較長,角果粗壯,種子呈黑褐色。株高165厘米左右,分枝部位5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個以上,二次分枝3~4個,單株有效角果400個以上,每角粒數20粒,千粒重4.4克左右。芥酸含量0.29%,硫苷含量20.91微摩爾/克,含油量42.0%。低感菌核病,高抗病毒病。耐肥、抗倒性強,抗裂莢性強,抗寒性一般。第1生長周期畝產166.20千克,比對照皖油14增產6.55%;第2生長周期畝產155.5千克,比對照秦油7號減產3.98%。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播種期9/20~9/25日,有利秧苗矮壯,秧齡40~45天。2.合理密植:11月上中旬移栽,密度每畝8000株左右,根據地力情況可適當增減。3.科學運籌肥料: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及時施苗肥、臘肥、春肥,巧施花粒肥,肥料的75%在年前施用。4.加強蟲、病的防治:生長期注意蟲害,尤其是蚜蟲,應及時防治,減輕病毒病的發生。在花期需防治菌核病。5.適時收穫。大部分角果充分黃熟後收穫,有利籽粒的增重,提高產量。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在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地區種植,秋季播種。
注意事項:在花期需防治菌核病,果殼厚,不易脫粒,如人工脫粒,需仔細敲打,減少浪費。
國審油2006006
特徵特性:該品種為甘藍型半冬性雙低常規種,全生育期238天左右,與對照皖油14和秦優7號相當。幼苗特性為半直立,葉色為深綠色,裂葉2對,有缺刻,葉緣有鋸齒,葉片臘粉較厚,有刺毛,花瓣較大呈橢圓形,花色為鮮黃色,開花狀態側疊。株高165厘米左右,分枝類型為勻生分枝,分枝部位45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個左右,二次有效分枝3~4個。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390.0個,每角果粒數20.0粒,千粒重4.2克,種子黑褐色。區域試驗田間調查病害結果:菌核病發病率25.66%,病指15.4,病毒發病率11.21%,病指5.99。2004~2005年度和2005~2006年度抗病鑑定結果:高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全國區試統一抽樣,經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兩年平均芥酸含量0.29%,硫苷含量20.91微摩爾/克,含油量42.00%。
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66.20公斤,比對照皖油14增產6.55%,平均畝產油量69.82公斤,比對照增產8.06%;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55.5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減產3.98%,平均畝產油量65.28公斤,比對照減產6.72%。2005~2006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1.18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減產0.14%,平均畝產油量67.55公斤,比對照增產0.67%。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播種期9月20~25日,有利秧苗矮壯,秧齡40~45天。2.合理密植:11月上中旬移栽,密度每畝0.8萬株左右,根據地力情況可適當增減。3.科學運籌肥料: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及時施苗肥、臘肥、春肥,巧施花粒肥,肥料的75%在年前施用。4.加強病蟲害防治:生長期注意蟲害,尤其是蚜蟲,應及時防治,減輕病毒病的發生,花期防治菌核病。5.適時收穫:大部分角果充分黃熟後收穫。
種植區域: 適宜在長江下游的浙江、上海兩省市及安徽、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冬油菜主產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