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滎河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
- 地理位置:滎經縣北部中段
- 面積:242.95 km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滎河鎮楠木村三組202號
- 電話區號:0835
- 郵政區碼:625202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川T
- 人口:12116人(2019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原滎河鎮,原烈士鄉,原新建鄉,撤併後,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民間藝術,
建置沿革
原滎河鎮
清朝時期,屬滎經縣欽仁鄉。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三區滎河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滎河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分為滎河西、北2鄉。
1950年,滎河西、北2鄉合併為滎河鄉,屬第五區;6月,第五區更名第二區。
1958年1月,第二區更名泗坪區,鄉改公社。
1982年,撤區。
1983年,公社改鄉。
原烈士鄉
清朝時期,烈士鄉境域屬欽仁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北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滎河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原滎河鄉第3、4、7保(馮家壩)。
1950年,屬滎河鄉。
1952年,設烈士鄉
1956年,民建鄉併入。
1958年,鄉改公社,轄新立、烈士、王家、課子、馮家5生產管理區。
1961年,管理區改生產大隊。
1962年,分為烈士、民建2公社。
1983年2月,公社改鄉。
原新建鄉
清朝時期,新建鄉境域屬欽仁鄉下河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北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滎河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滎河鄉第8、9保。
1950年9月,設保農民協會。
1951年4月,析滎河鄉第8、9保置新建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撤併後
2019年12月11日,撤銷滎河鄉、烈士鄉、新建鄉,設立滎河鎮,以原滎河鄉、原烈士鄉和原新建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滎河鎮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滎河鎮下轄3個行政村:楠木村、紅星村、周家村。
截至2020年6月,滎河鎮下轄7個行政村:楠木村、周家村、紅星村、烈士村、王家村、紫爐村、和平村;鎮人民政府駐楠木村三組20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滎河鎮
地形地貌
滎河鎮地處滎經縣北部中段,地勢中間低,周圍高,境內最高點位於大尖峰,海拔1832米;最低點位於孟家壩,海拔900米。
氣候
滎河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4℃,無霜期年平均19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943.0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
水文
滎河鎮滎河由西南面泗坪鄉人境,從東北面流人烈士鄉,境內總長度7千米,年徑流總量在6800萬立方米以上,滎河主要支流有小河子,在滎河境內長1千米。
自然災害
滎河鎮主要自然災害為洪澇災害、地質災害,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1年7月19—20日,受災水稻2028畝,玉米9092畝,沖走1人,重傷2人,沖走性畜10頭,沖毀防洪堤7520米,房屋77間,沖走糧食6200千克,大雨引起塌方,壓死2人,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
自然資源
滎河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有金屬礦菱鐵礦和非金屬礦石灰石、煤礦、青石礦。菱鐵礦分布於楠木至馬家溝一帶;石灰石量較少;煤炭在滎河兩岸一級河谷、二級台地上,現有儲量850萬噸;青石礦主要分布於楠木村。
2011年,滎河鎮有耕地面積3506.2畝,林地面積1800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滎河鎮轄區總人口6285人。原烈士鄉轄區總人口4294人。原新建鄉轄區總人口2857人。
截至2018年末,原滎河鎮有戶籍人口5706人。原烈士鄉有戶籍人口3824人。原新建鄉有戶籍人口2675人。
截至2019年末,滎河鎮有戶籍人口12116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滎河鎮有工業企業33個,有規模以上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農業
2011年,滎河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987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298噸,其中水稻909噸,玉米63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茶葉、黃柏、蔬菜等,油菜種植面積1750畝,產量263噸;茶葉種植面積1360畝,產量41噸;蔬菜種植面積1850畝,產量484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菠菜等,其中白菜242噸,蘿蔔78噸,菠菜5.4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兔、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54頭,年末存欄4043頭;牛飼養量76頭,年末存欄375頭;羊飼養量772隻,年末存欄590隻;兔飼養量44070隻,年末存欄30332隻;家禽飼養量29121羽。
工業
2011年,滎河鎮有工業企業13家,職工1233人;工業總產值2989.5萬元。
商貿
2011年末,滎河鎮有商業網點506個,職工530人,集市貿易市場1個,年成交額1100.3萬元。
金融
2011年末,滎河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455萬元,比上年增長4.9%;各項貸款餘額3028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滎河鎮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256人,專任教師13人;國小2所,在校生604人,專任教師4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471人,專任教師3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滎河鎮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會員65人;鄉級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3個;各類圖書室4個,建築面積160平方米,藏書7000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滎河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18張,固定資產總值4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4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5%。
社會保障
2011年,滎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戶,人數37人,支出6.5萬元,月人均146.7元,比上年增長13.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8戶,人數350人,支出29.4萬元,比上年增長22.4%,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長27.3%;孤兒、五保11戶,人數11人,其中分散供養7人,支出21600元,集中供養4人;農村醫療救助100多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93人次,共支出19650元,比上年增長87.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人,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76人,參保率17.1%,轄區內90%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為職工繳納了“五險一金”。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滎河鎮有郵政所1個,固定電話用戶917戶,行動電話用戶2300戶,寬頻接入用戶320戶。
能源
2011年,滎河鎮有滎河鄉電站、滎河電站、滎河電站尾水電站、油榨房電站、銀廠灣電站、油榨房尾水(滎烈電站,轄區屬電力自供區。
交通運輸
2011年,滎河鎮有108國道穿境而過,同時有鄉道1條,村、組道路13條,總長15.1千米,短途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車輛210班次,日均客運量1470餘人次,年客運量15萬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滎河鎮,因駐地地處滎河北岸而得名。
民間藝術
滎河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龍燈、牛燈、秧歌、山歌、快板、腰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