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石櫟

滇石櫟

滇石櫟,別稱:白皮柯、豬櫟,拉丁文名:Lithocarpus dealbatus (Hook. f. et Thoms.) Rehd. 山毛櫸目殼斗科柯屬喬木,高達20米。小枝密生灰黃色柔毛。葉長橢圓形,長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緣,背面常被灰黃色柔毛,有時無毛,側脈9-12對;葉柄長8-20毫米,被灰黃色柔毛。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寮國亦有。木材堅硬,宜作農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石櫟
  • 拉丁學名:Lithocarpus dealbatus (Hook. f. et Thoms.) Rehd.
  • 別稱:白皮柯、豬櫟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山毛櫸目
  • :殼斗科Fagaceae
  • 柯屬Lithocarpus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貴州、四川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小枝密生灰黃色柔毛。葉長橢圓形,長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緣,背面常被灰黃色柔毛,有時無毛,側脈9-12對;葉柄長8-20毫米,被灰黃色柔毛。果序長10-20厘米,果密集。殼斗3-5個簇生,近球形或扁球形,包堅果2/3-3/4,直徑1-1.5厘米,高0.8-1.5厘米,被灰黃色氈毛;苞片三角形,下部和殼斗貼生,上部的分離,長1-3毫米。堅果近球形或略扁,高、徑1-1.3厘米,頂部圓形或微下凹,有宿存短花柱,有灰黃色細柔毛或脫落,基部和殼斗癒合,癒合面呈鍋狀凸起,為堅果高度的1/4。花期8-10月,果熟期翌年10-11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1300-2700米的山地濕潤森林中。在較高山地上它常與雲南松、雲杉等針葉樹混生,又與殼斗科的滇青岡和其他櫟類、少數錐類樹種混生,組成以殼斗科植物為主的櫟林,有時成小純林。

分布範圍

雲南省各地,從滇西北麗江、中甸寧蒗經滇中至滇東南西疇、麻栗坡等地;此外貴州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寮國亦有。

主要價值

木材堅硬、甚重、收縮大、耐腐,供農具、枕木、樁木、櫓材、地板,木製機械、水車軸、運動器械等用。種子含澱粉66.77%,單糖2.75%,雙糖4.52%,蛋白質1.79%,脂肪l.38%,纖維素2.87%;樹皮含單寧10.86%,純度70.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