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的女兒

滇池的女兒

《滇池的女兒》是一部以立體的視角展現雲南省昆明市巾幗打撈隊的紀錄片,由中央電視台數字頻道台與雲南省昆明市婦聯合作拍攝。該片於2015年9月在聯合國婦女大會首次播出,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讚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滇池的女兒
  • 外文名:The Daughter of Dianchi Lake
  • 出品時間:2015年9月17日
  • 出品公司:雲南省昆明市婦女聯合會
  • 發行公司:中央電視台數字頻道
  • 拍攝日期:2015年
  • 導演:蔣俊傑
  • 製片人:呂萍、馬駿
  • 類型:紀錄片
  • 總製片:許翔
  • 總策劃:王焱武
  • 拍攝對象:巾幗打撈隊
  • 承制公司:雲南楊麗萍影視發展有限公司
為大力宣傳和弘揚巾幗打撈隊的志願服務精神,在全社會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昆明市婦聯拍攝製作了《滇池的女兒》,該片已於2015年10月13日,在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與全國婦聯在京聯合召開“紀念北京世婦會20周年深入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大會上做了宣傳播出。巾幗打撈隊的事跡更是獲得了國內外媒體的一致讚美。
生在滇池邊、長在滇池邊,打小就跟著父母親出海打魚,這片海養育了他們。現在生活富足了,她們仍然習慣過著漁船上吃喝的簡單生活,她們不願離開那片最熟悉的水域——母親湖滇池。198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她們成立了巾幗打撈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撈水域中已死的水草、垃圾等漂浮物,這一堅守就是25年。巾幗打撈隊也從起初的20人,發展到如今的80多人,隊員們都來自同一個村子,她們在水邊從小玩到大。
25年看著湖水由濁變清
“打我記事起,我就生活在滇池邊,小時候跟著父母出海打魚,出嫁後跟著丈夫出海,經常一出海就半個月不著家,已經習慣了水上人家的生活,根本離不開這片水域,乾到乾不動那天吧!”西山巾幗打撈隊的隊長李雲麗,是巾幗打撈隊的創始成員,中途雖然離開了幾年回家帶孩子,但閒不住的她6年後又回到了打撈隊,還成為打撈隊隊長。
生活污水不斷注入滇池,特別是圍湖造田運動使得湖面縮小、湖盆變淺,內源污染物堆積污染嚴重。回想當年,李雲麗最留戀的還是青山綠水中的漁民生活。漸漸的,滇池被城市飛速發展所累,李雲麗再也無法延續漁民的傳統生活。男人們都上岸外出打工了,1987年,家裡還有漁船的婦女們被政府召集起來,在第二年組建了這支巾幗打撈隊。
“剛開始時,連動船都很困難,每天打撈大量的漂浮物、晾曬在河邊,腥臭異常。現在看著湖水變清,我們都很高興,這其中有每一個人貢獻的力量。”李雲麗表示,25年間,她和打撈隊的姐妹們共同見證了這一變化,特別近幾年,政府加大力度治理,看著清澈見底的湖水讓她們覺得自己的堅守都是值得的。
“2000年左右,藍藻經常暴發,水葫蘆、水白菜瘋長,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這兩年水質變好,主要打撈些已死的水草和樹葉等漂浮物。”李雲麗介紹,巾幗打撈隊主要負責大觀河、船房河、西壩河,還有草海周邊的巡護,打撈岸邊及岸上的垃圾。隊員們每天早上7點到崗、下午5點下班,除非有暴風暴雨,否則都不休息。李雲麗說,最值得高興的是,這兩年市民有了環保意識,河道內白色垃圾少了很多,現在撈起的垃圾主要就是水草、樹枝等。
勸說她們堅持不願離開
同是生在水邊、長在水邊的李學珍,25年過去,她已是六旬老人,是巾幗打撈隊里的老大姐,她還把老伴也帶進了巾幗打撈隊。
“每次問我們什麼時候不幹了,我們都說再乾一段時間就不幹了,現在孩子們都不相信了。”李學珍夫婦有4個兒女,面對兒女的勸說他們推了一次又一次:“再乾兩年就休息了。”現在,孩子們也漸漸開始理解他們,也不再催促他們,只希望二老保重身體。
每天清晨5點半,李學珍夫婦就已經起床,老伴準備早餐及午飯,兩人7點以前來到大觀河大觀樓百花地至航運碼頭段。老伴撐船,李學珍打撈,不一會兒船上就能堆滿樹葉、水草等漂浮物。中午11點30分,兩人會在午飯時間將船劃到岸邊找個涼陰處。午餐很簡單,兩個保溫壺,一個裝飯菜,一個裝熱水。
暢想滇池水能像從前捧起就喝
歲月消逝,隊伍中超過60歲的人越來越多,雖說常年打撈練就了她們比普通人更強的體質,但也有不少人人避不開的家庭生活,帶孫子孫女、幫兒女照顧下一代。只要有了人手空缺,馬上就會有人第一時間補上,大家為的不是那微薄的補貼,而是漁家人對母親湖的執著與不捨。
25年,她們沒有洪亮的口號,只有質樸和執著。25年,補貼從每個月6元錢到現在的600多元,依然不多。巾幗打撈隊的雙槳,照舊在滇池水面上划行,這群女人的雙手,呵護著滇池裡成群的魚蝦,守護著滇池清澈的現在和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