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作為承擔華僑華人與僑務工作研究相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功能的實體二級學院,是學校以“僑”為特色的重要展示視窗。學院依託溫州大學現有教學專業體系,充分發揮僑鄉資源優勢、找準發展定位,致力於涉僑研究,培養涉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涉僑專業的華僑生。開展華商培訓、華文教育培訓、僑務幹部培訓、華媒培訓、僑團會長培訓等非學歷教育,服務僑胞、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浙江華僑網路學院在浙江省僑辦、省僑聯與溫州大學共同籌建下於2020年7月授牌成立,與溫州大學華僑學院共同辦學。依託溫州大學各學科豐富的教育資源開展網路辦學,打造錄播課與直播課相結合、視頻課與音頻課相結合、線上課與線下課相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的網路教育平台。自成立以來,學院積極整合海內外華人資源,為海內外僑胞量身定製設計課程,開設有華文教育、華商教育、技能培訓、家長學校、僑胞文化素養提升、華僑大學生課程六大版塊課程內容,打造海外僑胞愛用、好用、管用的為僑服務網路學習平台,成為全球華僑華人的“加油站”。辦學成果受到海外華校、僑團、僑胞們的高度認可。2021年2月,溫州大學“成立浙江華僑網路學院”獲評2020年度全省僑聯繫統“最具影響力工作”。
研究院聚焦歐洲,發揮海外溫州人資源優勢,走智庫化發展道路,將研究生培養與涉僑研究緊密結合,在海內外建立調研基地,開展華商、華文教育、國際移民、僑務工作等領域研究。在全球範圍內廣納賢才,匯聚海內外涉僑研究著名專家學者。研究院設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溫州大學)基地、教育部義大利研究中心、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世界溫州人經濟研究中心、歐洲華文教育研究所、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浙江省華僑華人發展與僑務工作研究中心、與境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共建國際移民研究院。2020年獲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1項。其中,中國僑聯項目5項(立項數全國並列第二),市廳級項目53項,橫向項目5項,相關論文30篇。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僑華人研究專題(3篇),專著1本,40個研究報告上報有關部門。校內涉僑培育重點項目5項,一般項目10項,成果培育23項(論文)。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溫州大學)基地於2020年8月由中國僑聯發文獲批成立,是省部級重點研究平台。基地在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的指導下,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華僑華人發展為目標,以華僑華人研究領域中的前沿問題為導向,重點開展僑鄉歷史文化、跨境移民、華文教育和僑務法等領域的研究。基地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80餘人,與世界各大涉僑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學校服務浙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浙南閩北贛東地區高等教育事業內涵式發展,提升學校服務國家僑務公共外交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
義大利研究中心於2017年5月31日揭牌成立,併入選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名單,成為省市政協智庫成員。中心整合中外學術資源開展義大利政治、經濟、文化和華僑華人研究,打造智庫,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拓展至華僑華人子女教育及社會融入等問題研究,以成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為發展目標。中心分別在義大利米蘭和普拉托成立義大利經濟研究所和媒體與網路經濟研究所,構建了與義大利高校、政府、科研機構、華人社團、華文學校等互聯互動的學術科研資源網路。義大利米蘭大都會市政府、托斯卡納大區政府、普拉托市政府、拉齊奧大區教育廳、佛羅倫斯大學、錫耶納大學、維羅納大學、華裔協會、中意青年會、義大利中文學校聯合總會等都成為義大利研究中心的發展支持力量。
歐洲華文教育研究所致力於開展海外華文教育教學與理論研究,並逐步在歐洲樹立起華文教育的“溫大”品牌。主要以全球華文學校、華文教育平台、海外華裔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針對華文學校發展現狀與趨勢、海外文化傳播、華裔身份認同、華文教育信息技術開發、華文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區域研究、華文學校資料庫建設等領域進行研究。通過進一步拓展海外合作研究基地,搭建華文學校國內支撐平台和華文教師培訓中心,建立華文教育案例資料庫,聚焦華文學校評估理論體系構建,為涉僑部門推進華文教育提供政策建議。自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20餘屆“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並先後承辦多期海外華文教師、華文學校校長培訓班,在義大利分校阿雷佐校區設有歐洲華文教師培訓學院。研究成果豐碩,研究團隊的發文量與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並列全國第12位。
機構領導
書記、院長:包含麗
副院長:王禕
團隊介紹
溫州大學華僑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目前擁有專職教職工11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研究院1名,副研究員1名,博士7名,柔性引進教授1名,聘請名譽教授2名,客座教授3名,校外兼職研究員10名,組建了一支108人的校內外專兼職華僑華人研究隊伍。
院長 包含麗
包含麗,女,浙江東陽人,研究員,溫州大學華僑學院院長,浙江華僑網路學院負責人,溫州大學歐洲華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浙江省僑聯常委,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理事,浙江省親職教育教師團成員,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婦女會秘書長,溫州市留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美國印第安納理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華僑華人、華文教育、國際問題。在《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等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篇,各類智庫成果36篇,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獲國家軟體著作著作權3項。編著有《義大利華文教育研究》、《我在溫州學漢語》、《最佳化與重組:新形勢下歐洲華文教育發展研究》等。
副院長 王禕
王禕,女,華僑學院副院長,副研究員,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博士後,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曾主持中國博士後基金、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僑聯、北京市僑聯等多項省部級課題和橫向課題。在《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八桂僑刊》等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出版僑資企業研究專著《地產經營模式創新:怡海集團研究》。
教授 方明
方明,男,安徽望江縣人,廈門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溫州大學華僑學院教授,兼任三峽大學民族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浙江省畲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兼法人代表、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國際移民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SSCI收錄1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其中獨撰1部。主持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人類學視閾下來華國際移民的融入適應研究”為重點項目;省部級項目3項。
主要從事人類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移民、民族文化與鄉村振興等。主講的課程主要有《僑鄉文化》《人類學概論》《田野工作與民族志寫作》與《文化人類學理論》等。先後在甘肅、青海、雲南、福建、浙江、廣東、安徽等省進行了長期的田野調查,也在美國加州拉蒙納、越南老街省等地進行短期的田野調查。
作為民族研究的專家,助力地方的發展,如主筆麗水“鄉村春晚”申報,獲得第三批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創建資格,還參與評審“全國民族鄉村振興試點申報單位”。
教授 李勇
李勇,女,歷史學博士,教授,美國亞里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入選“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現任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理事、廈門市政協特約文史研究員、泉州“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台”重點僑村族譜數位化領導小組徵集研究部學術顧問。長期從事跨國移民、華僑華人族群、歷史與文化和中國僑鄉研究,相繼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跨海移民海外生存發展典型個案研究》和《〈叻報〉華僑社會史料彙編》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民族》《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廈門大學學報》《華人研究國際學報》等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副教授 鄭潔西
鄭潔西,男,浙江仙居人,副教授,溫州大學高層次引進人才。研究方向為:中外關係史、明清史、歷史文獻學、華人華僑歷史研究。在中日韓三國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2項,出版著作1部,合著1部,古籍整理1部,譯著1部,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基礎理論研究類”二等獎1項,兼任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日本史學會理事、浙江省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航海學會航海歷史與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韓國高麗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神奈川大學訪問研究員、香港孔子學院協理研究員等。
博士 蘇頌
蘇頌,男,講師,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社會經濟史、華僑華人史、日據台灣史。先後在《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台灣研究集刊》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1項。
博士 劉茜茜
劉茜茜,女,講師,復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聯合培養博士,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一項,溫州大學“僑特色”項目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兩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主要研究方向:英國史、海外華僑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