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意義,
簡介
溜索渡江是原來西南橫斷山區人們過江的主要方式,不但人可以過,連馬匹也可以用這種方法過江,許多生產生活物資通過溜索運送,甚至包括手扶拖拉機這樣的農用機械。
溜索架設于山澗激流上,用藤篾、竹篾或鋼索製成,而人們用一根環形繩索套住自己臀部和腰部,在繩索上綁一個滑輪,把滑輪掛在拇指粗的鋼索上,吊滑過江。溜索是藏族、彝族、傈傈族民眾長期使用的交通工具。
意義
溜索在特定時期解決了交通問題,卻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並存在安全隱患。2008年底,西藏完成了84處溜索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9年7月,國家投資溜索改橋,現已建成人畜簡易橋8處,其他正在建造中。
在西藏昌都地區已完成溜索改橋的鄉村看到,新橋雖然已經投入使用,但溜索並未拆除,與新建吊橋一併“懸掛”於高山峽谷之間。這是充分考慮到溜索這種傳統交通設施的人文歷史和文化價值。他們希望保留溜索原貌,讓溜索見證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