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批判(source criticism)要找出聖經作者的資料來源,特別是他們所用的書面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源流批判
- 外文名:(source criticism)
- 要求:找出聖經作者的資料來源
- 時期:類型批判的階段
概念,簡史,
概念
嚴格說來,口傳的問題不屬源流批判的範圍,聖經學者要到類型批判的階段才開始進入書面背後的口頭傳統。
簡史
源流批判最初只集中在對觀福音的研究上。瑪竇、馬爾谷、路加三部福音之間錯綜複雜的對觀關係顯示著它們中間有著某種程度的文學倚靠。這種情形早在教父時代已經發現,但是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所提出瑪竇,為最早的福音,被馬爾谷所節錄之後,復為路加所擴充的假設,由於缺乏理論的支持,到了十八世紀漸漸受到事事講求實證的聖經學者的質疑。另一方面,馬爾谷在文字思想上的質樸卻處處指示出它的優先;不過,經學家認為瑪竇、路加除了採用馬爾谷之外,還有另一個源流,那就是以耶穌的說話為主要內容的Q典(來自德文Quelle,意即源流)。Q典(又稱語錄)是經學上的假設,經學家用以解釋瑪竇、路加二福音中非馬爾谷卻有著同一來源的部分。這種兩源論(two-source theory)便是今日對觀福音的研究上最廣為接納的源流理論。
在布特曼(R.K. Bultmann, 1884-1976)的帶動下,源流批判也被套用到若望福音的研究中。布特曼指出若望福音的三種源流:標記源流,啟示言論源流,苦難源流。但是布特曼的源流理論卻不像兩源論那般受到廣泛的肯定。
此外源流批判也可以套用到聖經其他方面的研究上。研究範圍包括早存材料(如書信中的歌詠)的借用,個別聖經書(如依撒意亞先知書)的完整性,及文字上的倚靠(如哥羅森及厄弗所書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