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文廟

湯陰文廟始建於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元代毀於兵燹,明洪武二年(1369年),縣丞邢庸主持重建,成化五年(1469年)知縣尚璣擴建,使該廟形成較大規模。民國時,曾於此設湯陰師範。1966年之後,廟內一些建築被拆除和改建。於今僅存主體建築大成殿。文廟大成殿位於湯陰縣城內,今文化街中部,現存湯陰縣實驗中學校園內。2008年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大成殿是儒學內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中“孔子之謂集大成”。大成殿建於明成化五年(1469年),面闊五間19.60米,進深三間16.20米。單檐歇山式屋頂,綠、黃兩色琉璃瓦剪邊,斗拱型制為五踩重昂,減柱造建築。大成殿的四邊均有出檐,14根圓形外檐柱聳立於四周,檐柱為青石小八角形。殿內金柱為青石大八角形,周長2.15米,柱上原飾有明代彩畫,圖案為飛龍騰雲,栩栩如生。1981年11月河南省古建築專家楊煥成先生鑑定認為,此殿規模之大豫北僅見,殿內石柱之大中原獨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