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時期,湯陰就流行著剪紙藝術的傳統風俗。逢年過節,喜事慶典,生兒生女等,就有巧手的女人剪出不同內容的剪花。窗戶上枕套上繡鞋上,小兒小女兜肚上衣衫上,居室天棚上燈棚上,張貼著紅花綠葉的窗花,繡著五彩顏色的花朵,糊粘著色彩鮮明的裝飾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陰剪紙
- 起源: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
在明清時期,湯陰就流行著剪紙藝術的傳統風俗。逢年過節,喜事慶典,生兒生女等,就有巧手的女人剪出不同內容的剪花。窗戶上枕套上繡鞋上,小兒小女兜肚上衣衫上,居室天棚上燈棚上,張貼著紅花綠葉的窗花,繡著五彩顏色的花朵,糊粘著色彩鮮明的裝飾花。
在明清時期,湯陰就流行著剪紙藝術的傳統風俗。逢年過節,喜事慶典,生兒生女等,就有巧手的女人剪出不同內容的剪花。窗戶上枕套上繡鞋上,小兒小女兜肚上衣衫上,居室天棚上燈棚上,張貼著紅花綠葉的窗花,繡著五彩顏色的花朵,糊粘著色...
石國慶,男,生於1951年,河南省湯陰人。人物簡介 石國慶是當地比較著名的民間剪紙藝人,他的剪紙題材廣泛、種類繁多。作品在吸取傳統精髓的基礎上,有機的融入現代氣息,使作品高雅清新、雅俗共賞。石國慶的創作技法嫻熟而豐富,既有傳統的單色作品,又有在河南民間少見的染色作品。他的套色剪紙更是獨具匠心、別具一格...
截至2022年,湯陰縣有33個非遺項目,國家級項目有跑帷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周易文化、岳飛傳說、劉氏空心掛麵、雙頭黃釀酒工藝、湯陰剪紙、湯陰泥彩塑,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木版年畫、艾灸療法等。文學藝術 湯陰縣的文學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中的《國風·邶風》即是采自湯陰一帶的民間詩歌。南宋...
《湯陰風物民俗志》是湯陰縣人民政府史志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一、《湯陰風物民俗志》是一部重點記述湯陰風物、民俗、民情的專志,主旨是搶救記錄正在逐漸消失的地方風土文化。給人們了解建國前後湯陰地方的人民生活、風土民情提供參考資料。 二、《湯陰風物民俗志》共分“風物篇”、“風俗篇”、“風情篇”三...
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資源,對納入管理目錄的13類、1005個項目實施合理保護與傳承,並爭取使更多的湯陰非遺項目成功申報到各級名錄。著力培育“背閣”、“抬閣”、“高蹺”、“剪紙”、“岳家拳”、“岳家槍”、“太極拳”、“太極扇”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跑帷子”等代表湯陰民俗文化的民間藝術,通過資金扶持、獎補...
湯陰現代民間剪紙 《湯陰現代民間剪紙》是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傑
湯陰是中國剪紙藝術發祥地之一,素以剪紙之鄉著稱,早在明清時期,人們就以剪紙而成的窗花、亮方、天棚角花、枕套花、鞋花、喜花、燈棚來裝飾居室。 "縷金作勝傳荊俗,剪紙為人起晉風"。剪紙藝術在我國源遠流長,湯陰剪紙則自成一脈,獨領風騷。這裡"家家有巧手,戶戶剪窗欞",被譽為"剪紙之鄉"。"老嫗燈下...
湯陰跑帷子 呂村戰鼓舞 石板岩花棍舞 曲溝抬閣 倫掌孟村九曲黃河燈盞會 滑縣木版年畫 蘇奇燈籠畫 王清山烙畫 一湯陰剪紙 秦氏絹藝 內黃梅花拳 城市名片——安陽的驕傲和自豪 甲骨文,中華民族的文字之根 羑里城,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 顓頊、帝嚳,中華民族的人祖之根 紅旗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象徵 岳飛廟,“...
石林鎮是河南歷史文化名鎮,剪紙藝術被命名為“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總戶數9870戶,人口4.03萬。位於鶴壁市山城區東部太行山東麓,北接安陽,東部和南部鄰湯陰。歷史悠久,既有唐寺、宋廟、清民居古建築的古色古香,又有劉鄧大軍“石林軍事會議”舊址,2005年5月被納入河南...
剪紙(安陽市)麥稈畫(滑縣)麥稈畫(內黃)曲溝抬閣 舞獅 舞龍 旱船 高蹺 《桃花庵》中崔蘭田(右)飾竇氏,張寶英飾陳妙善(1962年)青年時代的崔蘭田 崔派傳人張寶英(尋兒記)劇照 《對花槍》中崔蘭田飾薑桂枝(1959年)崔派傳人崔小田(秦香蓮)劇照 安陽市人民醫院 安陽市中醫院(北院區)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安陽腫瘤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