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逸人

湯逸人

湯逸人(1910年—1978年),畜牧學家,教育家。我國家畜生態學科的創始人。在他的指導下,在內蒙率先育成我國的細毛羊品種,並在新疆指導新疆綿羊的改良和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1965年建議在新疆伊犁-博爾塔拉地區建立百萬頭細毛羊基地,並在生產上取得了成果。他編寫和翻譯了大量畜牧科技文獻資料,對我國畜牧科學技術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逸人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10年11也2日
  • 逝世日期:1978年5月3日
  • 職業:綿羊育種學家
  • 畢業院校:中央大學
  • 主要成就:我國家畜生態學科的創始者
人物生平,人物貢獻,家畜生態學科,綿羊育種,主要著作,論著列表,

人物生平

1910年11月2日,生於浙江杭州。
1931年,畢業於浙江嘉興秀州中學。
1935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獲學士學位,任全國經委會技佐。
1937年,英國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所研究生,1939年畢業,獲博士學位。
1940年,美國農業科學院、美國綿羊研究所和華俄明大學羊毛系進修。
1941年,任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教授。
1947年,聯合國糧食組織畜牧專員。
1950年,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兼畜牧系主任。
1952年,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兼秘書長。
1957年,兼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長。
1978年5月3日,逝世於北京。
 湯逸人,1910年11月2日生於浙江杭州。出身貧寒,自小愛讀書,由於努力自學,考取浙江嘉興秀州中學,半工半讀,於1931年夏高中畢業。考取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1935年畢業,獲學士學位。畢業後,任全國經委會技佐;後被派往安徽鳳陽縣石門山管理牧場任職。1937年考取第5屆中英庚款公費生,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研究所深造,1940年獲博士學位。同年,由英國赴美國,進修於華俄明大學羊毛系。1941年回國,任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教授。1947年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聘請,再度攜眷赴美擔任畜牧專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毅然放棄了條件優越的工作和環境舒適的生活,回到祖國。自1950年至1978年,任北京農業大學二級教授,畜牧系主任。曾擔任和兼任北京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國務院草原管理組副組長、山地利用組成員,新疆細毛羊育種委員會委員,東北細毛羊育種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牧學雜誌》主編,《畜牧獸醫學報》副主編,講授過“養羊學”、“普通畜牧學”等課程。1956年受農業部委派,前往印度考察農牧業。他畢生致力於畜牧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培養了大批畜牧科技人才,成為畜牧科研和生產上的骨幹力量。1978年5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
湯逸人

人物貢獻

家畜生態學科

湯逸人在全國各地草原廣泛進行調查研究以及畜牧科研和生產實踐工作中,深感祖國幅員廣大,資源豐富,從亞熱帶到溫帶,從海洋性氣候到大陸性氣候,從平原、山區到草原,有各種優良的家畜品種,也有不少尚待改良的低產畜種。他認為為了發展我國畜牧業,家畜生態學的研究十分重要,所以他在60年代初期,就開始致力於家畜生態學的研究,大力翻譯介紹國外有關家畜生態的理論知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1963年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召開的全國農業科技發展十年規劃會議上,他提出“家畜生態學研究”的創議,得到大會批准,列入規劃,並指定北京農業大學為召集單位,由湯逸人主持這項工作,這就為我國開創了這一新興的學科,並為其作了大量的奠基工作。他創建這一學科的核心思想是,“家畜遺傳內因和環境條件等外因矛盾的兩個方面,應該統一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其遺傳性能,才能順利發展生產,應將家畜生態學套用於畜牧業發展區劃。”
“家畜生態學研究”被列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後,最初他和寧夏畜牧所合作進行我國著名裘皮羊種灘羊的生態學研究,發現灘羊二毛皮質量有明顯的生態學規律性,對灘羊的推廣有一定價值。一般皮用羊多出產在飼料條件比較差的地區,如將羔皮羊在妊娠後期給以過於豐富的飼養,初生羔羊絨毛增多,毛卷鬆散,圖案不清晰,反而降低了羔皮的品質。例如寧夏銀川地區氣溫較高,乾旱,牧草稀疏,飼料條件較差;因此,所產灘羊皮質量極好,花穗美觀,彎曲度良好,素有“九道彎”、“十二道彎”的美稱。但是一過了銀川地帶往南至鹽池、固原等地,海拔升高,氣溫降低,雨量較大,牧草較茂,飼料豐富,生態條件有了變化,灘羊皮的質量就大為改觀,二毛皮品質下降,不復具有素負盛名的灘羊毛皮的特有品質了。過去察北牧場、吉林鎮南羊場引入灘羊,因氣溫低,有皮板變厚、絨毛增多、花穗散亂趨勢。自1958年起,各地常有向寧夏購入灘羊飼養的,由於不考慮環境條件,結果往往失敗。
湯逸人根據家畜生態理論,調查分析我國推廣灘羊地區的自然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對灘羊品質影響,而提出灘羊推廣的適宜和不適宜地區,作為制定灘羊生產發展的科學根據。
他指出,凡是從條件差別較大地區引進任何家畜時,預先都要進行生態研究,以便摸清規律,指導生產,減少損失。在家畜有機體和環境條件出現矛盾時,就應改變條件以適應家畜需要,或則通過選育、雜交、風土馴化以改造家畜,使其適應環境,否則,容易失敗。
他為了深入研究家畜生態學,從我國畜牧業的生產實際出發,廣泛研究氣候、海拔、光照等自然因素對家畜的作用,鑽研我國和世界各國畜牧業發展的歷史,特別是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歷史。他從我國草原廣大、耕地較少的特點出發,認為應當大力發展草食家畜,生產高質量的畜產品和肥料,要大抓草原基本建設,保護和改良草原,在提高牧草產量和質量的基礎上發展牲畜,在注意牲畜增產頭數的同時,應強調畜產品商品量的增產。他還研究如何利用我國廣闊的南方草山,在農村養豬、養羊應當並舉和選育長毛兔等。
1965年,湯逸人通過調查研究認為新疆自治區伊犁博爾塔拉地區的自然條件、草場地形、牧草品種和營養價值等與新疆細毛羊所需的外在條件大致相符合,他即建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立伊-博地區百萬隻新疆細毛羊樣板。得到有關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地方技術人員和民眾通力合作,於1973年在樣板地區存欄羊290.5萬隻,其中新疆細毛羊23.5萬隻,一類細毛雜種羊127.4萬隻,細毛羊合計150.9萬隻,比樣板初期的54萬隻羊總數增加1.8倍,細毛羊由23.4%提高到51.8%,增加2.2倍。生產上獲得了可喜成果。這個樣板除證明要按新疆細毛羊所需生態環境而制定發展區劃外,對其它牲畜制定生產發展區劃時,也應遵循這一原則。湯逸人之能成為有顯著成就綿羊育種學家,即在於他將家畜生態學理論與綿羊育種理論相結合這一主導思想。

綿羊育種

50年代,他的科研工作,重點是對我國綿羊(蒙古羊)的育種和雜交改良方法,尋求加速提高我國綿羊質量的途徑,對推動我國綿羊改良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主持的蒙羊雜交改良工作,多次發表科研報告,介紹雜交1至4代的結果,存在問題,而提出改良的建議。他認為將粗毛羊變成細毛羊或半細毛羊,利用細毛公羊進行雜交時,究竟應該雜交幾代,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由於粗毛羊品種以及其他條件不同,雜交結果是不同的。察北牧場蒙古羊的細毛含量為52.95%而蘇美(指蘇聯美麗奴細毛羊品種)蒙古一代雜種細毛含量增至87.36%;在五一牧場由蒙古羊的細毛含量由48.59%增加到91.17%,雜交兩代以後,羊毛纖維類型基本上即已達到同質。綿羊雜交改良的主要目的是在於改進其同質性。如再繼續雜交下去,雖能提高羊毛品質和剪毛量,但是往往由於羊的適應性降低,結果,不僅不能提高生產,反而增加了發病率和死亡率,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他認為推廣給老鄉的綿羊,必須具有堅強的體格。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逐步加以提高,是比較安全可靠的。雜交一般可到二代為宜。對二代雜種中體質堅強而毛質較差的,則可用理想型公羊交配,或再雜交一代;體質弱或有其他較嚴重缺點的,必須嚴格淘汰。
雜交代數少不僅可多保留本國品種抗逆性強等優良特性,還可縮短改良年限。希望在12年內將我國綿羊總數的60%改良成細毛或半細毛羊,需要種公羊數量極大,若少雜交一代,就能將品種育成過程縮短兩年,這對加速綿羊改良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在羊種繼續要求提高時,可採用選種選配、品系繁育、甚至導入血液等方法達到目的。
自60年代初始,湯逸人按其育種思想每年親赴新疆指導新疆綿羊育種工作,為我國育成的第一個新品種——新疆毛肉兼用細毛羊的改良和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他深入牧區,針對牧區養羊生產中存在的綿羊越冬掉膘的嚴重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他說,一般綿羊越冬掉膘可達10多公斤,都是可供食用的肉和脂肪(骨骼、內臟、皮毛變化很小)。羊要養到幾歲才宰,這是最大浪費的生產方式。如四、五歲屠宰,損失的累計肉脂量比體重還要大。他認為在伊犁夏場每頭羊平均可增重10公斤,這些肌肉脂肪,到春季都已耗盡,不如每年根據當年牧草生長情況,估計飼養安全越冬的頭數,其餘則早期屠宰,較為經濟,不要強求年存欄數,而到翌春死亡遭受損失。畜牧業已開發國家肉用羊都以屠宰當年肥羔為主。他在內蒙鑲黃旗試驗提早產冬羔,秋季屠宰後胴體可達20多公斤,並在擴大試驗。他要求各地都能進行這類試驗,以便進一步確定冬羔需要些什麼條件(氣候、柵舍、補飼等),經濟雜交用的公羊,以哪些品種較好,羔羊如何培育,宜在幾月齡屠宰等等。他認為科研工作要有預見性,應及早開展工作,待取得結果後,再在生產上推廣。據此,他在內蒙搞發展肥羔的試點工作,並由助手葉其鏗、潘君乾等赴內蒙蹲點,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因時制宜地發展畜牧業的先進典範。

主要著作

1973年,湯逸人不幸身患癌症。在與病魔作頑強鬥爭的同時,仍一心關注著我國畜牧事業的發展。用有限的生命勤奮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在病榻上編譯了數萬字的畜牧科技資料,完成了《英漢畜牧科技詞典》的編寫工作。此外,還編著有《養羊學》、《普通畜牧學》、《祖國優良家畜品種》、《畜牧學進展》、《綿羊育種和家畜生態學》等專著14部;翻譯有《中國之畜牧》、《農畜育種學》、《家畜生殖生理學》、《家畜育種與人工授精》、《農畜生理學進展》、《農畜的繁殖、生長和遺傳》等著作11種。還發表有《內蒙察北蒙古羊雜交改良》、《新疆細毛羊性能研究》、《庫車羔皮羊》、《家畜生態學》、《高速度發展半細毛羊》、《發展我國綿羊業的途徑》等學術論文(包括譯文)、報告、建議等近70篇。

論著列表

1 湯逸人.性比例之人工支配.畜牧獸醫月刊,1942,2(7,8).
2 湯逸人.澳洲之羊業.畜牧獸醫月刊,1942,2(11,12).
3 湯逸人,綿羊體上之縐皮與產毛之關係.畜牧獸醫月刊,1943,3(11,12合刊).
4 湯逸人.山羊配種季節與發情周期.畜牧獸醫月刊,1944,4(4,5).
5 湯逸人譯.西康畜牧考察報告專刊.畜牧獸醫月刊,1945,5(7,8).
6 湯逸人.以動情素誘起泌乳之新進展.畜牧獸醫月刊,1946,6(1,2合刊).
7 湯逸人.以碘化蛋白質增加產乳量之新進展.畜牧獸醫月刊,1946,6(3,4合刊).
8 湯逸人譯.中國之畜牧.北京:中華書局,1949.
9 湯逸人等譯.農畜生理學的進展第一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
10 湯逸人等譯.農畜生理學的進展第二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
11 湯逸人.家畜約生態學(載於《畜牧學進展》第1冊).北京:農業出版社,1964.
12 湯逸人譯.農畜的繁育、生長和遺傳.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5.
13 湯逸人.綿羊育種及家畜生態(湯逸人畜牧文集).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
14 湯逸人主編.英漢畜牧科技詞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
15 湯逸人主編.高等農業院校教材——養羊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
16 湯逸人等.新疆細毛羊生產性能研究.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55,2(2).
17 湯逸人等.內蒙及察北蒙古羊雜交改良研究報告第1號;第2號.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55,1(1);1956,1(2).
18 湯逸人.為牧區畜牧業早日現代化而奮鬥·全國牧區畜牧業工作座談會議參考材料之五.1965.
19 湯逸人.加速發展養羊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內蒙古畜牧科學研究所,1977.
20 湯逸人.澳大利亞的綿羊業(中文)(藏文).北京:農業出版社;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