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星村,位於坪山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赤子香村、拔頭嚇村、高另村、張屋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村西南部有打鼓嶺,海拔526米;村北面是坪山河,村西南部有三洲田水庫。始建於清末,因人口增長等因素,林姓從油社村搬遷到現址。因寓意此地為湯坑之星,遂取名為湯星村,曾用名湯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星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湯坑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西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湯坑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林姓和練姓。明萬曆年間,林姓先祖從福建莆田遷至廣東長樂縣(今五華縣),明末從五華遷至坪山湯坑油社村;清末,從湯坑油社村遷至此地。練姓於20世紀70年代從惠東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42人,其中男性17人,女性25人;80歲以上1人,96歲(男);實際在村人口4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5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7人,居住在美國、法國等國家。歸僑2 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以前,湯星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兼種花生、番薯、甘蔗。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村里引進"三來一補"企業,集體土地開始對外出租,部分村民由務農轉為務工,村集體經濟開始轉型。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湯星股份合作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2015年租金收入約1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以客家茶果為主。以前村里還有溫泉,今已枯竭。
省道S356線橫坪公路、同富路、同裕路穿村而過。20世紀70年代通電,1993年通電話,1996 年通自來水,90年代末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3年通網際網路。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3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保存完好,無人居住。
現存炮樓1座,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高3 層,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現已成為危房。
湯坑社區中湯星、油社、樓角和對門嶺四個村的林姓都是同宗,因此這幾個村共用位於油社村的林氏宗祠。
每年農曆八月初一,該村林姓村民先去油社村林氏宗祠祭拜。然後一起去坪山赤坳墓園掃墓。祭祖結束後、到場的族人一起聚餐。
點燈節、又叫上燈節、前一年有男丁出生的家庭會在正月十二去林氏宗祠正樑上掛一盞點燃的走馬燈.向先祖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