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陰渡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華中
- 地理位置:郴州
- 面積:97 km
- 政府駐地:松柏村
- 電話區號:0735
- 郵政編碼:4233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人口數量:5.1 萬(截至2020年)
- 車牌代碼:湘L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2018年7月,根據《湖南省民政廳關於撤銷永興縣便江鎮設立便江、湘陰渡兩個街道的批覆》(湘民行發〔2018〕6號),設立湘陰渡街道。以原湘陰渡鎮、原塘門口鎮新灣村、大寺村、洞洪村、牛雅村為新設湘陰渡街道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湘陰渡街道下轄2個社區,18個建制村,有高礦社區、湘陰渡社區、新灣村、大寺村、洞洪村、牛雅村、灘頭村、灘洞村、夾口村、南塘村、勝利村、荷葉村、油塘村、松柏村、堡口村、山沖村、燕尾村、石塘村、田心村、湘陰村。
中共永興縣湘陰渡鎮委員會
地理環境
湘陰渡街道以崗地及河谷平地間布為主,屬中亞熱帶大陸濕潤季風氣候,境內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自然資源
湘陰渡街道水資源比較豐富,西河穿境而過,全街共有水庫16個,其中小Ⅰ型水庫1個,為鄭家沖水庫。小Ⅱ型水庫15個,分別為三角塘、號記沖、毛家沖、大水塘、新塘窩、大沖、馬沖、歐家沖、喜沖、塘泥沖、黑壠里、牛眠田、西沖、夾口、大塘等。有山塘632個,機電排灌站16處,水庫灌溉主幹渠12條,水利設施覆蓋全鎮所有行政村,是名副其實的水利大鎮。轄區內各河流水質均為軟水,適合農田灌溉和工業用水;地下水質類型以重碳酸鈣鎂型為主,其次是重碳酸鉀,礦化度較低,利於作飲用水。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森林植被保護和植樹造林,加大環境基礎設施投入,推進城鄉綠化,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建設綠色村莊,打造“一山一水自然旅遊區”。
湘陰渡街道礦產比較豐富。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地質隊普查、勘探,發現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2種。能源礦產主要有煤,主要分布於牛雅、灘洞、勝利等村,目前,轄區內擁有山曉、馬家一礦、灘洞九礦、塘門口九礦、三合煤礦等5家煤礦企業。黑金屬礦主要有鐵礦(褐鐵礦),褐鐵礦分布於龍王嶺。近十年來境內的片石、河砂均得以開採,開採秩序逐步規範。
人口民族
2020年末,湘陰渡街道有戶籍總人口5.1萬人,常駐城鎮人口1.2萬人,農村人口3.9萬人,2020年出生人口375人(男孩203人,女孩172人),性別比118:100,符合政策生育率82.4%,全年人口出生率3.33‰。人口狀況呈現家庭規模日趨縮小、老齡化進程加快和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等特點。人口分布不均勻,各村之間人口密度差異較大。
經濟
有農業專業合作社60個,其中冰糖橙合作社17個,水產養殖合作社9個,蔬菜水果合作社28個。冰糖橙種植面積17320畝,年產量達800萬公斤以上。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在1.4萬畝1200萬公斤以上,沃原、舜德合作社的蔬菜種植,永和興和同富合作社的葡萄、提子等水果逐漸成為湘陰渡的名片。湘陰渡還是永興縣生豬養殖大鎮,年出欄生豬,6萬頭以上。商貿物流發展迅速。有商鋪門店200多個,傳統農貿市場有湘陰渡墟、灘頭墟2家,多功能綜合市場有興湘大市場1家,大型超市3家。
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3億元,同比增長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199萬元,居民人均純收入可達29173元。
交通運輸
湘陰渡交通便利,215省道和銀都大道縱貫境內,城市道路和農村通村公路網路健全。所有通村公路全面水泥硬化到位,鄉道村道總里程達到104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標。
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全街的文化事業不斷繁榮。建成了1個綜合文化站和18個農家書屋,進一步豐富了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境內有學校12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國小10所,幼稚園5所。
醫療衛生設施齊全,擁有1個鄉鎮衛生院,18個標準化村級衛生室和2個社區衛生室。完成202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600萬元。
歷史文化
湘陰渡歷史悠久,文化遺產比較豐富,民間文藝活動源運流長。盛行花鼓、漁鼓、花燈、皮影、木偶、小調、舞獅、十五倒燈、廟會等文體活動。傳統文化有廟會和十五倒燈。
風景名勝
西河南北貫境,龍山統領群峰,境內有西河風光帶步道,有休閒場所現代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