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於2010年4月下達的新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研究項目,所屬計畫項目為湘西-鄂西成礦帶地質礦產調查。項目歷時三年,全面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工作任務。本次工作總結了湘西—鄂西成礦帶主要地質構造過程,厘定了區內的大地構造格局,劃分出2個一級、7個二級和17個三級構造單元。從幾何學(平面、剖面)、運動學、流變學、年代學等方面,全面探討了湘西-鄂西地區滑脫構造特點、構造變形過程等。以大地構造演化階段為基礎,按四個演化階段(新太古代-青白口紀、南華紀-志留紀、泥盆紀-中三疊世,晚三疊世-第四紀)劃分地層分區,並以最新的國際地層表和中國地層表為指南,重新厘定了研究區岩石地層序列。劃分了11種成礦沉積建造,總結了各建造的類型、岩性組合、層位、沉積環境及構造背景等。提出沿揚子陸塊陸核區的黃陵地塊與神農架地塊間存在近南北向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古構造結合帶,加里東及印支—燕山造山事件使其活化,驅動的流體沿古構造薄弱帶的遷移是鄂西-湘西Pb-Zn成礦帶形成的主導因素,暗示該區成礦作用的發生與該深部構造關係密切。,本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於2010年4月下達的新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研究項目,所屬計畫項目為湘西-鄂西成礦帶地質礦產調查。項目歷時三年,全面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工作任務。本次工作總結了湘西—鄂西成礦帶主要地質構造過程,厘定了區內的大地構造格局,劃分出2個一級、7個二級和17個三級構造單元。從幾何學(平面、剖面)、運動學、流變學、年代學等方面,全面探討了湘西-鄂西地區滑脫構造特點、構造變形過程等。以大地構造演化階段為基礎,按四個演化階段(新太古代-青白口紀、南華紀-志留紀、泥盆紀-中三疊世,晚三疊世-第四紀)劃分地層分區,並以最新的國際地層表和中國地層表為指南,重新厘定了研究區岩石地層序列。劃分了11種成礦沉積建造,總結了各建造的類型、岩性組合、層位、沉積環境及構造背景等。提出沿揚子陸塊陸核區的黃陵地塊與神農架地塊間存在近南北向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古構造結合帶,加里東及印支—燕山造山事件使其活化,驅動的流體沿古構造薄弱帶的遷移是鄂西-湘西Pb-Zn成礦帶形成的主導因素,暗示該區成礦作用的發生與該深部構造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