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城西湘山南麓,是宋至清代文物遺存。

湘山寺里遺存有埋葬著佛骨舍利的舍利塔、僧侶們洗碗吃飯的洗缽岩泉、放生池石雕群、摩崖石刻等古蹟。妙明塔是全州縣僅存的唐代佛塔建築,台基為青石須彌座,成蓮花狀,下面是地宮,埋葬著高僧的舍利。湘山寺里有81方石刻、碑刻,分屬北宋至近現代時期,內容多為游寺觀感、記事、詩文和功德碑等。題銘人物中上至康熙皇帝,下至廣西巡撫楊芳、全州知州顧磷、畫家石濤等官宦名流及一些無名氏等。其中包括石濤的《蘭花圖》和康熙御筆“壽世慈蔭”。湘山寺塔群與石刻,為研究中國古建築史和宗教史留下了寶貴的實例。

2013年3月5日,湘山寺塔群與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城西湘山南麓
  • 所處時代:宋至清代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283-3-581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湘山寺
湘山寺前身淨土院起源於唐至德元年(756年)。僧人釋全真(湖南郴州資興縣人),別號宗慧,雲遊至湘源縣(今全州),在湘山南麓創建了淨土院。唐大和九年(835年),全國淘汰僧尼,淨土院僧尼淨散。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下詔“墮殘佛像、焚毀藏經”,淨土院亦被毀,全真法師遂避禍隱居寶鼎嶺,另闢佛場白雲庵。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即位後,敕令復興釋教,唐大中二年(848年),“邑人士修葺院宇,堅請全真法師返駕”,召徒講“無量壽佛經”,並將所說“歌偈數十萬言”編為“遺教經”流傳。唐元和二年(807年),建湘山寺。淨土院位於寺廟中軸線的東面,已成為寺廟的一部分(清康熙四十七年編撰《湘山志》中繪製的“楚南第一禪林之圖”)。
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賜額“景德寺”。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正月初五日,宋徽宗游南嶽來湘山禮塔,封全真法師為“慈佑寂照妙應普惠大師”,賜寶鈔田三十六石免稅糧、歲為例”,改寺名為“湘山名剎”。
明洪武年間,朝廷在全州設立了僧正司,管理佛教事務。明嘉靖年間,全州籍首輔蔣冕在《湘皋集》中之《送僧正某歸湘山序》中寫到湘山寺“雲泉竹樹之雅,樓閣亭台之勝,為湖南蘭若甲。遠邇之間,幽人、勝士、方袍、宿衲來游來止者,蓋歲無虛日”而知,寺廟在明代為楚南寺廟之最。寺廟周側有雲歸庵、慈慧庵和龍泉庵等近十處庵堂,成為眾多佛教徒的皈依地。寺廟每年都有佛教盛會。明末清初,經過戰亂,湘山寺逐步地走向了衰敗。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的《全縣誌》記載:“湘山佳處,殆在吳之虎丘,越之靈隱上,然人以為寂照禪師藏骸地。梵亭崔巍,金錯碧樓,歲修月葺,歷久如新。”可佐證,湘山寺寺觀在民國仍頗有氣勢。寺廟建築格局保存完整。同年,在湘山寺原址闢建了湘山公園。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同年,日寇在撤離全州時,燒毀了民國十四年(1925年)重修的大雄寶殿。
妙明塔
北宋元豐四年至元祐七年(1081~1092年),妙明塔始建。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宋高宗敕賜名為“妙明塔”。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對妙明塔維修。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對妙明塔維修。萬曆十四年(1586年)二月初八日,妙明塔起火,法師真身被焚火化,但塔未損毀。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廣西巡按左永圖捐銀修葺了妙明塔。南明永曆三年(1649年),欽命御滇營趙、王、胡、鐘和黃等七人捐施七層風鈴。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對塔第七級予以維修,記載在《重修妙明塔第七級口名碑記》中。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江西臨川李克莊獨立捐修。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廣西大中丞、布政司等官員捐金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廣西布政司張詳、按察司寶慶等捐修。
2011年,在妙明塔南面處,民工施工時,出土了陶殘瓦當、殘陶鴟吻、青瓷筒瓦和滴水等建築構件,以及青花瓷殘片和藍釉盞殘部。
石刻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鐫刻“北宋熙寧三年游寺記事摩崖石刻”。
元致和元年(1328年),鐫刻“無量壽寂照祖”摩崖石刻。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鐫刻“游湘山寺”題詩。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壽世慈蔭”刻於湘山絕壁上。清道光六年(1826年),覺傳和尚墓塔始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洗缽岩泉。
民國三十四年(1945)9月,鐫刻《勝利銘》。

主要建築

湘山寺
湘山寺,最初稱為淨土院,有“楚南第一禪林”之美稱。從清初繪製的“楚南第一禪林之圖”可知寺廟建制,格局規整,規模宏大。在寺廟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依次建有龍鳳門、大雄寶殿、伽藍殿、布金樓和妙明塔,淨土院和十方院分列於大雄寶殿東、西側,天台院、萬象閣、隱德堂和香積廚等建築分立於中軸線兩側,真空閣、天王殿和無量洞天石坊等建築位於龍鳳門西南面,整個建築群形成了布局合理和分布有致的建設格局。今寺中留存的古蹟有妙明塔、覺傳和尚墓塔、大圓鑑翁老和尚塔、洗缽岩泉、石雕群、摩崖石刻等。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湘山寺
妙明塔
妙明塔位於湘山寺飛來石南側,為全真法師遺骸藏身地,又稱無量壽佛塔。該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到組成,通高27.72米,底對邊長為6.50米,分布面積126.56平方米,為攢頂樓閣式空心塔,磚木瓦結構,七層七檐,平面呈正八邊形,邊長為3.96米。塔座由基座、塔座和台基組成,基座為蓮花座,塔座為青石須彌座,周圍有青石鋪砌的地溝,溝深1.01米、寬0.69~1.57米。塔身各層間建築結構以磚砌斗拱上承菱角牙子磚與直檐磚相間疊澀出檐,塔身四周通設木圍廊,可憑欄遠眺風景。塔頂置覆缽相輪鐵剎,剎頂置金瓶,並拽鐵鏈八道,上系銅鐸。內外塔壁共嵌有宋時期功德和記事碑28通。塔第一層北面辟券頂拱門進塔,塔內設磚踏跺螺旋而上。
覺傳和尚墓塔
覺傳和尚墓塔位於湘山寺東北面青龍山上,坐東朝西,分布面積約26平方米。覺傳和尚(1752~1825年),全州升鄉人,湘山寺天台院僧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圓寂。第二層塔身正西立面鐫刻“圓寂師父上示下堂傳公長老大和尚之塔”銘文。墓葬由風嶺和舍利塔組成。風嶺呈圓形,正中嵌墓誌碑,系覺傳和尚生前令其五十八歲徒弟昌極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修建。塔為三層,通高5.11米,底座高0.45米。塔平面呈正六邊形,每方邊長0.95米。塔身每層各面間以三根竹節紋,風檐自下至上逐層縮小,風檐上均雕刻成瓦壟形,檐脊兩端雕有卷草。塔剎為兩個五邊形的和尚帽相疊而成,下雕刻蓮瓣紋。拜台大部分被毀。
大圓鑑翁老和尚塔
傳達摩正宗四十四世大圓鑑翁老和尚塔位於湘山寺遺址上湘山的西南面,塔坐北朝南,殘高2.66米,建築占地面積9.44平方米,為三級石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剎組成。四方基座南北長2.55米、東西寬2.75米,塔為上下一層,平面均呈六邊形,露出的台面周匝淺浮雕蓮瓣紋,下層光素無紋。塔身逐步遞減,三層三檐,每層六面坡檐,各面間以竹節柱分割,風檐帶翹檐,自下至上逐層縮小;底層邊飾如意紋和蓮瓣紋。原塔剎無存,現塔剎為後人修復。整座塔造型樸實無華。
洗缽岩泉
洗缽岩泉位於湘山寺遺址內湘山西北向山麓坡度平緩的山坡下,總建築占地面積為75.60平方米。由護坡牆、三口水池組成。岩泉南面遺存有古代建築的地基;北面為青石鋪設的地面。護坡牆由五層條石組成,通長6.17米、通高1.68米,條石的厚度在27.50~40厘米間。在第一口池正上端護坡牆第三層條石鐫刻題銘碑,碑刻寬68.50厘米、高27.50厘米,框線裝飾二道弦紋。碑面從左至右橫向鐫刻著“洗缽岩泉”四個大字,字徑高16厘米、寬7厘米,大字左側豎行鐫刻紀年款為“道光壬辰□仲秋月吉立”,字徑高2.90厘米、寬2.50厘米,陰刻楷體。三口水池呈“》”形分布,全青石砌築。泉水從坡地下的岩石中流入第一口池。第一口池呈不規則性,池深0.71米。第二口池呈不規則形,深0.50米,在水池中間架設兩塊通長1.65米、通寬1.12米的青石板,將水池分割成兩部分,前一部分水池呈長方形,長1.70米、寬1.32米。第三口水池呈長方形,長3.71米、寬2.96米,建築面積10.98平方米。岩泉南面約15米處遺存有一張石圓桌。圓桌高0.78米、直徑1.68米,底座為須彌座,上枋由規格相同的石料構成,邊長0.91米、高0.36米,下枋平面呈八邊形,高13.50厘米、邊長寬53厘米。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洗缽岩泉
明代石護坡牆基
兩段明代石護坡牆基,一段位於復建的壽佛殿西南側,依山坡走勢用條石砌築,現存38.40米,條石最厚處為0.36米;另一段位於壽佛殿東南側,依山坡走勢用條石砌築,現存約23米,條石最厚處為0.36米。兩段牆基均保存完好,結構穩定。

文物遺存

石刻綜述
湘山寺石刻包括摩崖石刻、碑刻和其他石刻。明嘉靖年間全州籍首輔蔣冕在《湘皋集》中之《送僧正某歸湘山序》中寫到“湘山自有寺以來,更唐閱宋,上下數百年,世之名公、鉅夫、騷人、墨客,過而游者,莫不徘徊而歌詠,崖鑱碑刻,其多至不可縷數”,由此可知湘山寺石刻之多。現存摩崖石刻和碑刻共81通,其中摩崖石刻51通,碑刻30通,由飛來石摩崖石刻群、湘山摩崖石刻和妙明塔碑刻組成,屬宋至近現代時期,年代脈絡清晰。石刻題銘內容豐富,有記事、詩文、功德和佛號碑等;題銘人物眾多,上至皇帝,下至官宦名流及無名氏等;書法字型多樣,有行草、楷體和篆體等,這些石刻對於研究書法史和宗教史是珍貴的實物資料。碑刻大多嵌入妙明塔塔壁內外,內容多為宋時期的功德碑文,反映了當時崇佛的風氣。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飛來石摩崖石刻群
北宋熙寧三年游寺記事摩崖石刻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游寺記事摩崖石刻位於湘山南麓,為湘山寺已發現的記載年代最早的一通摩崖石刻。該石刻系鐫刻游寺同行人的記事碑,由於風化原因導致部分字跡已經磨滅,碑面有小部分殘損,殘餘字型清晰,鐫刻深雋。碑幅尺寸高81厘米×寬61厘米,面積為0.48平方米,形制為長方形。正文6行,滿行7個字,共42個字,字徑高7厘米×寬8.50厘米,陽刻楷體。題記文字按排列順序從左向右格式記錄(以下為繁體字原文):“職方外郎口簽判\韓洞□□推官張\塾傳師清湘令李\茂□慶孺縣尉周\□□和熙寧庚戌□月廿二日同遊。”
北宋元祐七年妙明塔功德碑刻
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妙明塔功德碑刻位於塔內第三層東面,碑面高49.5厘米×寬39厘米,碑框深2.5厘米,框線飾回字紋。正文15行,128個字,字徑高1.8厘米×1.5厘米,行楷。
元致和元年“無量壽寂照祖”摩崖石刻
元致和元年“無量壽寂照祖”摩崖石刻位於湘山南麓,由於碑面風化嚴重,字跡模糊難辨。碑幅尺寸高1.56米×寬0.96米,面積為1.50平方米,形制為長方形。正文6個大字,字徑高43.50厘米×寬31.50厘米,分2行,每行3字堅行刻:落款字共14個字,字徑高7厘米×寬6.20厘米,雙鉤體。題記為:無量壽 寂照祖 大元國戊辰致和元年重陽日住山。
明萬曆二十七年“游湘山寺”題詩摩崖石刻
明萬曆二十七年“游湘山寺”題詩摩崖石刻位於飛來石下,系廣西巡撫楊芳游湘山寺後題寫的七言詩,字型剛勁渾厚。碑幅尺寸為179厘米×96.5厘米,面積為1.74平方米,形制為長方形。額徑高10厘米×寬8厘米:正文6行,正文字徑高9厘米,共86個字,陰刻行書。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游湘山寺”題詩摩崖石刻
“壽世慈蔭”御書摩崖石刻、石濤蘭花石刻圖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刻於湘山絕壁上,“壽世慈蔭”御書摩崖石刻碑幅尺寸寬8.40米×高2.60米,面積為21.84平方米,形制為長方形。正文字徑高100厘米×寬160厘米;落款銘文共6行:共77個字,字徑12厘米,陰刻體。在“世”和慈”字之間上方刻有康熙御璽“康熙御筆之寶”,框線是方形,邊長19厘米,字徑高8厘米×寬5厘米,篆體。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壽世慈蔭”御書摩崖石刻
石濤蘭花圖鐫刻具體年代不詳,它刻于飛來石下東側,系明末清初畫家石濤所繪。石濤在明朝滅亡後,於南明永曆四年(1650年)八歲時避難於湘山寺為僧留下了這幅畫刻。畫幅形制為長方形,尺寸為60厘米×80厘米,面積為0.48平方米。所畫蘭花飄逸雋秀,採用陰刻手法。此石刻是石濤留在全州唯一的遺蹟。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石濤蘭花圖
“勝利銘”摩崖石刻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7日,國民革命軍第一三三師在師長陳親民的率領下,收復了全州。陳親民寫下了《勝利銘》,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9月鐫刻飛來石下摩崖上。碑幅尺寸為60.50厘米×38厘米,面積為0.23平方米,形制為長方形。銘文採用陰刻手法。豎行雕刻,碑額3個字,正文8行,滿行21個字,共135個字,正文字徑高2.60厘米×寬2.10厘米。
湘山寺石雕群
湘山寺石雕群位於湘山寺東南向,保存完整,是在天然生成的石上完全依石勢雕刻而成的,由二十二尊動物和一尊側臥的護池僧組成,南北寬21.20米,東西長11.40平方米,占地面積241.68平方米。動物多按實體大小採用圓雕手法雕刻,比例適度,風格寫實,龍、獅子造型較大,其中三尊獅子面容祥和,仿佛得佛門感化,一洗雄霸之氣;魚、蝙蝠、蚌殼、松鼠等小型動物姿態自然,雕刻手法細膩。人物僧人著寬袍大袖,長髯垂胸,面容端詳,臥睡一旁。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湘山寺石雕群
建築構件等
2011年,在妙明塔南面處,民工施工時,出土了陶殘瓦當、殘陶鴟吻、青瓷筒瓦和滴水等建築構件,以及青花瓷殘片和藍釉盞殘部。殘陶瓦當3件,當頭呈圓形,青灰陶胎,其中兩件的紋飾為蓮紋,當面直徑約14厘米,典型的唐代瓦當造型。唐代盛行佛教,蓮花是佛教的重要象徵,寺廟建築修建大量使用蓮花紋瓦當,是當時常用的建築構件。殘青瓷筒瓦和滴水,質地堅硬,釉色均勻,從尺寸和釉色推斷,應是同一建築上的構件,在妙明塔旁出土,推測是妙明塔瓦面上的構件。青瓷滴水,做工精緻,呈如意形,紋飾為蓮花紋,殘寬11厘米、長5.5厘米,斷面為灰白色胎,釉色瑩潤,從質地和造型來看,應屬明代。據史料記載,妙明塔在明代多次修葺過,如意蓮花滴水是明代盛行的建築構件。青花瓷片釉色多樣,紋飾豐富,為碗、盞和盤等器皿的殘片,從釉色和紋飾特徵來看,元、明、清時期都有。這些遺存的出土,充分見證了寺廟的歷史沿革和變遷,特別是蓮花紋陶瓦當的出土,從實物初步考證了寺廟建於唐代的史實,填補了寺廟沒有唐代遺存的空白。

文物價值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歷經宋元明清至民國,延續時間長,文化遺存多,對於研究中國在這些歷史時期佛教對地方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保護措施

1994年,湘山寺塔群與石刻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湘山寺塔群與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
遺址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湘山寺塔群與石刻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城西湘山南麓。
湘山寺

交通信息

自駕: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湘山寺塔群與石刻,路程約4.6千米,用時約12分鐘。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