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湖湘三農論壇2008·長沙》是“首屆
湖湘三農論壇”的重要理論成果,是從收到600多篇來稿中,通過論文評審委員會專家嚴格評審,共評出入選本次論文集的論文160多篇。
論壇背景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30年來,我國先後在農村進行了三步重要的改革。第一步改革是1980年開始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核心的農村經營體制改革。通過這一改革,農村建立了基本的經濟制度,保障了農民生產經營的自主權,奠定了農村市場經濟的基礎。第二步改革是1985年以農村稅費為核心的農村分配關係的改革,目的是統籌城鄉發展,理順國家與農民的分配關係。而第三步改革則是目前正在進行的農村綜合改革。這幾步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我國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在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於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仍將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列為首要議題。一是在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方面,在堅持現有土地承包關係的同時,將允許農民擁有更加充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二是在實現土地流轉的前提下,通過土地的集中,打破一家一戶式的小農經濟模式,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農業,從而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統籌城鄉公共資源分配,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領域和範圍,實現縮小城鄉差距的目標。因此,這是一次總結改革開放30年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會議,更是一次“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會議。
基於此,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會同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湖南省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廣播電視局、湖南日報報業集團以“農村改革三十年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與展望”為主題舉辦首屆“湖湘三農論壇”,邀請有關領導、知名專家、農村基層幹部、龍頭企業的領頭人參加;併力求把論壇辦成探討“三農”問題的陣地,交流“三農”工作經驗的平台,展示農業農村形象的視窗,逐步形成一個立足湖南、影響全國的品牌論壇。
論壇主題
農村改革三十年與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與展望
舉行時間及地點
2008年10月25日 長沙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組委會
王桂雲(湖南省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沈國凡(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副會長)
唐日新(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秘書長:
陳文勝(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執行秘書長)
論壇規模及實況
新聞發布會
7月30日上午,由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湖南省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廣播電視局、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湖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開源置業集團、湖南省茶葉協會協辦的首屆“湖湘三農論壇”在湖南國際影視會展(中心)酒店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由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會長龐道沐主持,論壇主辦單位省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長沙市人民政府、省社會科學院、省廣播電視局、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等相關負責人以及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的副會長、常務理事參加了會議。
據悉,首屆“湖湘三農論壇”定於今年10月在長沙舉行,論壇主題為“農村改革三十年與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與展望”。論壇將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回顧總結農村改革三十年取得的成就與經驗,準確把握黨在新時期關於農村工作的新思想、新政策,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成就與問題進行研究探討,是我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三農高峰論壇。
“湖湘三農論壇”將以“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精神為旗幟,緊密聯繫湖南實際,圍繞湖南的農業現代化與新農村建設問題展開深入研究討論,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同時,論壇將以開放的精神吸引廣大三農實踐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使決策者獲得理論升華,學者走出學術象牙塔,並引導多方相互碰撞,產生思想的火花。主辦者決心將“湖湘三農論壇”辦成影響新農村建設決策、研究、實踐的知名論壇,並定期在湖南舉行,打造成為官員、學者與民間多方共同探討三農問題的陣地,為中國農村問題研究構築一個多層次多方面對話的平台。
首屆“湖湘三農論壇”由毛致用、熊清泉、羅海藩、顏永盛等老領導和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立峰、湖南省政府副省長徐明華、湖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李友志任顧問,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會長龐道沐任組委會主任。各舉辦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組委會副主任。屆時將邀請中央有關部門領導、省四大家有關領導、省直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全國知名三農研究學者和參加徵文的優秀論文的部分作者共赴盛會。
論壇開幕式及實況
第四屆中國社科農經研究大會暨首屆湖湘三農論壇、縣鄉幹部論壇,於10月25日在長沙勝利召開。會上農業部陳曉華副部長作了重要講話,與會的領導還有蔡力峰、甘霖、龐道沐、張曉山、譚家林、朱有志、王桂雲、虢正貴等。
本次會議是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年經驗之後的首次三農學術研討會議。會上既有三農學界著名學者,也有很多來自村、鎮、縣等最基層的治理者和理論工作者。此次論壇不像既往的學術會議那樣枯燥乏味,而是通俗易懂的、充滿活力的論壇。就連剛畢業的普通本科學生,都可以在會議中說談的上。會上大家緊緊圍繞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三農的問題,展開了最激烈的討論。
大會上,農業部陳曉華副部長作了重要的講話,他對我國當前的農業現狀作出了深刻的點評,並鼓勵在座的專家學者以及基層縣鄉幹部們,要積極發揮主動性,爭取為我國三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是網路讓全國各地關心三農的人更自由、更方便的交流了,以後大家應該繼續擴大學界與實踐者的交流。希望日後的三農會議,多向此次會議汲取經驗,爭取做出更多的三農成果。
社會影響
農村改革要繼續向前推進,就必須解決當前所面臨著的一些突出問題。結合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精神,與會者從經濟發展激勵機制、基層治理機制、社會環境建設、文化發展等幾個方面,分析了當前農村改革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主張與建議:深化農村政治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加大農村社會改革的力度、構建中國特色的農村文化。
----光明日報:“第四屆社科農經研究大會暨首屆‘湖湘三農論壇’”召開
據悉,“湖湘三農論壇”今後每年將圍繞一個主題定期召開,並出版一本論文集,力爭將其打造為我國“三農”界的品牌論壇和年度盛事。
----農民日報:首屆“湖湘三農論壇”在長沙召開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會上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社會結構發生巨變。適應當前農村結構的變化,必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建立新型的城鄉關係,提高農產品競爭力。把握農業發展的整體走向,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要找準著力點,首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完善市場準入和安全審查機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湖南日報:第四屆社科農經研究大會暨首屆“湖湘三農論壇”舉行
“長沙共識”總結了中國三十年農村改革取得的突破,指出了中國三十年農村改革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主張和建議……二是繼續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應當向農村發展傾斜,挖掘農村發展潛力,提高農村發展能力,縮小城鄉差別。從財政、金融、科技、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加大對農村的支持,在增長的幅度上要高於對城市的支持水平,在絕對的數值上要逐步接近或者達到城市的水平。
----湖南經濟報:“長沙共識”呼籲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與創新
國家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論壇上指出,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道路,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方向。
----長沙晚報:首屆“湖湘三農論壇”在長沙舉行,改造傳統農業是農村改革方向
張曉山說,目前,農村的改革和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這是不可迴避的事實。新的土地流轉政策出台後,如何保證農民獲取最大利益,提高農民勞作的積極性,亟待“中國三農問題”研究專家們去探討、去論證並報請政府付諸實施。因此,我們必須真正認識到建設新農村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要有清醒的認識,謹防激進和冒進。
----大公報:專家齊聚長沙診脈“三農”
“湖湘三農論壇”的主題為農村改革三十年與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與展望,將回顧總結農村改革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準確把握黨在新時期關於農村工作的新思想、新政策,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成就與問題進行研究探討,是湖南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三農高峰論壇。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會長龐道沐稱,決心將“湖湘三農論壇”辦成影響新農村建設決策、研究、實踐的知名論壇,並定期在湖南舉行,打造成為官員、學者與民間多方共同探討三農問題的真諦,為中國農村問題研究構築一個多層次多方面對話的平台。
----人民網:湖南將辦“湖湘三農論壇”--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成就與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湖湘三農論壇”將以“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精神為旗幟,緊密聯繫湖南實際,圍繞湖南的農業現代化與新農村建設問題展開深入研究討論,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據主辦方介紹,他們決心將“湖湘三農論壇”辦成影響新農村建設決策、研究、實踐的知名論壇,並定期在湖南舉行,打造成為官員、學者與民間多方共同探討三農問題的陣地,為中國農村問題研究構築一個多層次多方面對話的平台。
----紅網:首屆“湖湘三農論壇”10月在長舉行 將全國徵文
論壇綜述
發源於農村的中國改革,三十年成就輝煌,農業從傳統走向現代,農民由溫飽邁向小康,農村由二元分割步入城鄉統籌。當代中國和平崛起於世界東方,對世界經濟、政治發展和穩定的作用日益重要,當中國成為抵禦全球金融危機最後的避風港,當中國朝著文明、富強、民主的現代國家高歌猛進的時候,未來的改革任務更艱巨,層次更深,路徑和方法更複雜。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基層,從高等學府到科研院所,300餘名擁有不同理論背景和實踐經驗的代表齊聚長沙,分社科農經、湖湘三農、縣鄉幹部三個分論壇進行為期3天的演講和討論,回顧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達成“長沙共識”。
1、中國三十年農村改革取得的突破
經濟發展:基本實現了由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農民自主經濟權利不斷加強,不僅獲得了剩餘財產的自由支配權,而且獲得了勞動力的自由支配權。特別是通過十七屆三中全會,農民獲得了土地財產權與農村金融發展權,農民的經濟權利體系基本趨於完善;農村經濟發展迅速,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絕大多數農民由溫飽向小康邁進。
政治賦權:農村取得了意識形態困境的突破,農民獲得了私人財產的主體資格;村民自治的廣泛推行,農民的政治主體資格日漸強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農民的自由遷徙權利逐漸得到保障;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的理念使農民的平等公民權利逐漸加強。農民參政議政的影響力提升,特別是十六大提出的按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將使農民的話語權得到根本保證。總體來看,農民作為一個政治階層的政治權利日益增強。
社會進步:農村社區建設取得突破,農村管理逐步由高度集權的政治管理轉向科學的、人本化的社會治理,農村社會日益和諧;以義務教育、合作醫療為代表的農民社會保障體制逐漸完善,社會福利逐步提高,社會養老等城鄉均等化公共服務改革已經拉開帷幕;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民階層流動的社會環境得到改善,發展渠道日益增多,社會自由度加大,農民生活的空間快速拓展。
2、中國三十年農村改革所面臨的問題
經濟發展激勵衰減。
基層治理虛化、異化。
社會差距拉大。
文化發展滯後。
3、主張與建議
中國農村未來改革的戰略應當是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農村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的改革,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構建政治民主文明、城鄉經濟一體化、社會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深化農村政治體制改革。
2、繼續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3、加大農村社會改革力度。
4、構建中國特色的農村文化。
論壇成果
1.成果簡介
首屆湖湘三農論壇徵文通知發出後,組委會共收到來稿600多篇。經論文評審委員會專家嚴格評審,共評出入選本次論文集的論文160多篇。本次論壇中的兩個分論壇:首屆“湖湘三農論壇”和“第二屆縣鄉幹部論壇”收到的論文編入《湖湘三農論壇2008·長沙》,該書獲得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別獎。
本書從入選論文地域分布來看,覆蓋了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有代表性的地方;從內容上來看,涉及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黨建等各個方面;從作者群體來看,既有政府官員,又有專家學者,還有基層幹部與民眾。本書根據入選文章的內容分為“決策”、“學術”、“實踐”三個部分。決策篇主要收錄“三農”相關決策者對“三農”問題的思考文章;學術篇主要收錄“三農”學界專家學者的研究文章;實踐篇主要收錄基層幹部在工作實踐工作中對“三農”問題的認識文章。
另外,本書還收入了2007年參與湖南省社科院舉辦的“解讀十七大農村政策”徵文的部分優秀論文。
2.圖書信息
主編:龐道沐 陳文勝
出版發行:紅旗出版社
開本:16開
ISBN:978-7-505l-1655-9
定價:150.00元(上、中、下)
3.《湖湘三農論壇2008·長沙》編委會
顧問:
編委會主任:
編委會副主任:
編委會執行副主任:
虢正貴 王桂雲 沈國凡 唐日新
編委會成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一兵 王桂雲 王 鍵 方向陽 鄧三龍 鄧獻忠
鄧慈常 龍佑雲 石建輝 朱有志 劉小明 劉正華
劉佩亞 向志良 李友志 李志純 李昌平 沈國凡
陳 奇 陳明憲 陳保民 陳德禮 吳曉輪 何佑民
楊德宜 邵國樹 肖常錫 羅可大 羅志丹 羅志宏
羅濟民 周用金 周清明 胡正揚 柳才春 柏方敏
賀雪峰 秦國文 郭樹人 黃旭國 章懷雲 常利民
曹文成 程海波 蔡建和 熊 嘉 戴軍勇
主編:
副主編:
陸福興 王文強 周湘智 李 暉 陳旺民
4.目錄
決策思考
論農業對外開放與建設現代農業
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會長 龐道沐
推進林權制度改革發揮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湖南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鄧三龍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倡導集體統一經營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朱有志等
政府如何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動者
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 王桂雲
發展農村合作組織與推動農村土地流轉的思考
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虢正貴
實施品牌帶動戰略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湖南省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蔣勛功
關於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調查與思考
湖南省益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肖彬
對新時期農行服務三農工作的戰略思考
湖南省農業銀行副行長 陳奇
關於鄉鎮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宋亞平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重在建設
湖南省建設廳巡視員 肖常錫
依靠科技創新 發展湖南現代農業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1978年以來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主要歷程、成效、特點及啟示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 王雙正
農戶融資需求問題初探
湖南省農業銀行課題組
關於完善財政支農政策的若干建議
湖南省財政廳農業處處長 楊中萬
加快我省糧食生產發展的戰略思考
湖南省農業廳糧油作物處處長 李克勤
實施農村飲水工程改善民生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 陳子年等
千姿百態因地制宜的農民創造力
湖北省財政廳紀檢室主任 傅光明
江蘇農村改革三十年與現代農業發展研究
江蘇省農林廳 王永作
論中國城鄉二元社會結構
中共湖南省常寧市委書記 胡丘陵
努力打造與世界旅遊精品相適應的現代農業
中共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委書記 劉澤友
實現農民新農村建設主體地位的新平台
中共江西省吉安市委農工部副部長 賀愛琳
堵住和諧社會在農村“池底”的最近一個缺口
湖南省祁東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雷高飛
湖南邵陽市農機化改革發展30年回顧與展望
湖南省邵陽市農機管理局局長 翟孝秋
改革三十周年邵陽市農村交通事業的發展歷程與展望
湖南省邵陽市交通局局長 禹志加
邵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及其思考
湖南省邵陽市農業局局長 王春生
氣象部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及對策探討
湖南省邵陽市氣象局 金宣喜等
常德農機在改革開放中前進
湖南省常德市農機化局局長 陳磊
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建設的現狀與對策
湖南省邵陽市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主任 姜華
改革三十年永州水利發展的歷程與展望
湖南省永州水利局
農業綜合開發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湖南省永州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農資備耕形勢嚴竣 強化對策刻不容緩
湖南省永州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
試論我國農民教育培訓的戰略與對策
湖南省常德市農民教育辦公室主任 盛雄雄
湖南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
湖南省懷化市農民素質教育辦公室主任 陳告
加快國有林場體制改革初探
湖南省郴州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 曾凡春等
淺談如何認識和引導農村土地流轉
湖北省委政研室農村處 余愛民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和統領全省的農村工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七處副處長 張赫
關於糧補政策與糧食生產關係的思考
湖南省財政廳辦公室副主任 譚學亮
永州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推進現代農業的探索
湖南省永州市人大農業委副主任委員 唐善清
湖南山區現代農業的路徑選擇
湖南株洲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唐耀輝等
小崗村、濰坊、華西村三種農村發展模式研究
甘肅省委政策研究室農村處 肖光畔
農業現代化視角下我國農村金融的現實審視與理性路徑
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益陽市中心支行 諶爭勇
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支持的調研思考
湖南農行永州市分行 歐永生
孝感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調查
湖北省孝感市委政策研究室 鄒國浩
湖北黃岡農村改革三十年回顧與農業發展展望
湖北省黃岡市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汪秀芬
學術研究
糧食生產政策:從效用型到效益型轉變的調查與思考
湖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導 曾福生等
縣域中小企業融資行為特徵及信貸風險控制
中南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博導 陳曉紅等
中國農業的前途與中國農村發展戰略的轉變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賀雪峰
關於當前“三農”政策的一些思考
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主任 《我向總理說實話》的作者 李昌平
超越之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道路
中共中央黨校三農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 劉德喜
需求供給視角下的農業保險弱質性分析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博導 李明賢等
以安徽省農村綜合改革實踐為例看新農村建設
安徽大學農村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 李遠行
關於向農村選派大學生村官問題的幾點看法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德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文化發展及其階段性特徵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教授、中央編譯局博士後 吳理財
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的我國農業補貼政策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博士後 鐘鈺
江蘇丘陵山區資源合理開發和特色經濟進一步發展研究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教授 儲東濤等
行業協會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和意義
湖南省茶業協會長 曹文成
新“三農”問題的出現及其解決的基本思路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懷禮
新農村基層債務化解分析
湖南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徐運保
新世紀中國糧食安全狀況的判斷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龍方
城市“戶籍紅利”的消除與城鄉居民政治權利的無縫對接成本分析
濟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 黃興年
發展休閒農業 促進新農村建設
湖南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 李衛東等
世界糧食危機下的中國糧食安全機遇與挑戰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陳文勝
新一輪農村改革的突破口仍是解決土地問題
河南省信陽師範學院教授 張新光
30年農村改革、“大農吃小農”和國家的角色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博士 仝志輝
以“活”為軸的農村組織體系演變
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 熊萬勝
農戶的融資需求及其約束條件
——基於湖南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實證研究
長沙理工大學金融經學副教授 劉祚祥等
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思路與途徑
安徽省淮北市委黨校 馬躍
西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優勢、成績、困境與出路
重慶師範大學副教授 孟志中
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改革發展歷程與經驗啟示
湖南行政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學教授、研究員 吳煥新
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慶國等
農村社區化是中國農村未來發展的共同取向
山東省濟南市委黨校市情研究中心教授 王克群
當前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分析
福建省國立華僑大學人力資源系書記 張向前
煙臺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之路
山東省煙臺市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室教授 黃立新
近期中國“三農”問題研究綜述
中山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後 譚同學
衡視野下的新農村建設的實現路徑選擇
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 研究員 廖星臣
農業的地方性特點與治理變革
四川省委黨校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 彭大鵬
關於提升農產品品質的戰略思考
湖南省郴州市環保局 曹國選
“80後”農民與城鄉一體化新模式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申端鋒
試論我國糧食安全與糧食制度改革
華南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 周異
論“一事一議”政策的合理性及推進策略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趙曉峰
從“控制”到“互動”:鄉村關係的變遷邏輯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郭亮
城鄉人口流動帶來的問題及其對策
湖南省社科聯副研究員 劉峰
村民自治:改革開放30年中國基層民主的發展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鄧秀華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財務治理機制及其變遷研究
浙江金華廣播電視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 劉知林
農民工失業探討
廣東省梅州市嘉應學院財經系副教授 孫博
基層民主建設的進一步推進與完善
山東省泰安市委黨校副教授 何傳新
現代農業:美國模式和中國道路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副教授 郎秀雲
稅費改革與鄉村公共品供給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何紹輝
農村養老的制度演繹與慣性生存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 李暉
推進湖南林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幾點思考
湖南環境生物學院南校區 唐金桃
三十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幾點思考
湖南農業大學工學院工程管理教研室 許紅寨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切實抓好農業結構調整
湖南環境生物學院南校區黨政辦公室 陳榮
農村改革三十年來譚村的農民與土地
江西省都昌縣委黨校 黃雪松
關於涼山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四川省西昌學院經濟管理系 王菊萍等
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湖南環境生物學院 陳其國
鄉村治理過程中農民組織化的必要性分析
浙江財經學院助教 伍軍
農業科技園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
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胡士斌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的新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研究
中國地質大學政法學院 郭俊等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全面推動遼寧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王志丹
新鄉村建設與農民合作組織
華中農業大學 王德斌
創新評價機制,開發農村實用人才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人才所 張其貴
從“財富流”到家庭經濟支撐模式:集體化時期農村人口高出生率原因新論
華東政法大學講師 鄭衛東
創業經濟構建與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可能路徑
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郭勁光
兩種公共產品的供給與中國農村的發展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 魏建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政府責任與財政體制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農村經濟研究所 夏鋒
新農村建設中提高農民素質方法與途徑研究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張喜才等
農民的政治平等權:按相同比例選舉城鄉人大代表
中共江蘇省東台市委黨校助理講師 夏益俊
構建和諧社會視野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長遠發展
江西省價格理論研究所研究人員 肖堅
訂單農業履約困境的根源及發展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生 徐雪高
城鄉同比選舉人大代表探析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 張國超
政府和農民在新農村建設早期的互動問題研究
中共湖南省長沙市委黨校 李麗純
治理視閾下的農村多元權威分析
廣西省百色學院政法系、講師 梁銀湘
農業機械化、農業增產與農民增收
河南南陽人,經濟學碩士、講師 李金良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的探析
河南省汝州市人大常委會選工委主任科員 閆景鉑
關於提高鄉鎮黨委工作水平的思考
中共山東省諸城市委黨校 張茂輝
廣西現代農業實證研究
廣西農經學會會員,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副教授 陳祿青等
改革基層黨內選舉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四川省委黨校2006級碩士研究生 黃怡文
農村發展政策軌跡的幾個橫斷面
安徽省巢湖市委黨校 江觀伙
鄉村社會體制吸納與協同治理的現實之辯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楊華鋒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路徑前瞻
湖南省常德市政府機關一院 熊柏隆
試論農民工培訓問題的成因及其對策
甘肅省通渭縣職業中專 閻風
論農民素質與新型農民的培養
雲南省昆明市雲南農業大學經貿院 張興校等
蘇州市吳中區“股田合作制”成功實踐及啟示
江蘇省海安縣委黨校 紀鋒等
實踐探索
花垣縣農業產業開發大戶發展調查報告
中共山東省花垣縣委常委、花垣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龍銀珍
新農村打造不應忽視農村文化建設
中共山東省萊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初秀勇
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與推進農村改革十大關係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四平監管分局 姜柏林
把握世界經濟主導權必須做大做強糧食產業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侯清海
改革三十周年新寧農業發展歷程與展望
湖南省新寧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徐景仲
淺談少數民族地區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問題與對策
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唐堯舜
建設“農莊經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燦爛希望
湖南會同縣人大常委會 蘭大軍
合作制的若干理論與立法問題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陳林
漢壽改革開放三十年之變遷
湖南省漢壽縣副縣長 余習瓊
改革三十周年道縣農業發展歷程與展望
湖南省道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烏進甫
整合資源發展鄉村旅遊集群
湖南省江永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唐曉波
關於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思考
湖南省江永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政府辦主任 義盛章
農村人力、土地和資本整合模式初探
湖南省衡陽縣人民政府 歐陽中球
我所親歷親見的山區農村
湖北省襄樊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 胡曉芹
從農村生產要素看農村變化
湖南省衡陽縣委宣傳部 劉放生
現代農業發展中土地規模經營的反思
河北省新樂市正莫鎮人民政府 賈建友
農村改革開放30年的喜與憂
江西省宜黃縣統計局副局長 李昌金
對宣州區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調查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財政局 汪恭禮
“30年不動”的土地政策是否該動一動
河南開封西姜寨鄉幹部 黃遷海
縣域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和服務外包的思考
湖南省安仁縣商務局局長 張艾春
從農民生活變化看農村發展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魯塘鎮人民政府 李萬忠
望城縣城鎮化發展的調查與研究
中共湖南省望城縣委黨校副校長、副教授 黃躍新
新型農保的有效探索
江蘇省東海縣委宣傳部 穆道俊
廣豐農村改革發展三十年
江西省廣豐縣桐畈鎮政府 王傳師
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政策建議
江蘇省寶應縣涇河鎮財政所 徐立東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是桂東山區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湖南省桂東縣人大常委會 吳建文等
建立新型農業經濟模式探討
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朱遠榮
公民參與與農村依法治理
四川省敘永縣農業局 蒲文忠
堅持“五不動搖” 促進業務發展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郴州辦事處主任 易萍萍
論訂單農業在黃酒領域的實際意義和具體套用
湖南勝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姚勝
民族貧困地區推進新農村建設應把握五個著力點
湖南省永順縣農辦主任 張慶平等
淺談道縣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做法
湖南省道縣農辦主任 周忠清
淺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難點與對策
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人大農建工委副主任 漆長軍
淺議“園區帶動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
湖南省瀏陽市農業科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 邱友初
衡山縣供銷社回歸新農村建設的情況調查
湖南省衡山縣供銷社主任 張育奇等
淺談邵陽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湖南省邵陽市農業局 張聲為等
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分析研究
浙江省溫嶺市農林局 郟宣卿等
著力改造農田促進糧食生產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 彭騰福等
乾縣改革開放30年農民收入消費情況綜述
中共陝西省乾縣縣委辦公室 董昱
桂東農村改革三十年回顧與未來展望
湖南省桂東縣新村辦副主任 張冠華
政府主導與新農村建設
江西省興國縣公安局督察大隊 肖飛
瑞安農協和合作社聯合會的比較
浙江省瑞安市政協委員 蘇立勝
農業企業化是實現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浙江省德清縣筏頭鄉黨委書記 姚明星
讓農村土地“活”起來——對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對策思考
重慶市墊江縣農業局高級經濟師 劉正中
科學發展農村水電,為湖南“三農”建設服務
湖南省長沙華能自控集團有限公司 黃文寶
縣域農村金融改革與現代農業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廣西省浦北縣支行 張君生
關於湖南省桂東縣三洞鄉“三農”工作的調研報告
湖南省桂東縣三洞鄉人民政府 郭金明
農村基層民主十年變遷話選舉
山東省乳山市委組織部 耿仁書等
對我國改革30年農村幾個典型事例的剖析與思考
江西省南康市浮石鄉財政所 陳愛巧
欠發達地區農村實用人才發展之路
——石門縣開發農村實用人才的調查報告
中共湖南省石門縣委宣傳部理教秘書 李飛
代辦站撤銷後農村信用社如何服務農民
湖南省長沙縣春華鎮信用社 胡春華
城鄉差距的財政對策研究
湖南省津市市農村信用聯社辦公室 謝雪琴
當前洞庭湖區發展現代農業要有“兩個質的飛躍”
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農村工作辦公室 徐曉海
“農業家政隊”現象解讀
江西省安遠縣鳳山鄉政府 何傳英
關於農民產業化問題
湖南省芷江縣農辦副主任 田瑞彪
改革開放與新農村建設中的人口發展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採花文化中心 葛冬梅
關於農信社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湖南省華容縣信用聯社 劉武崗等
關於切實推進貧困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湖南省瀘溪縣農辦幹部 向遠歸等
安鄉縣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現狀﹑原因及對策
湖南省安鄉縣司法局副局長兼紀檢組長 何俊
南縣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調研報告
湖南省南縣民政局 彭佑明等
農村30年改革與現代農業的發展與展望
湖南省新田縣人大財農環工委 新田縣農辦
科學運用秸桿源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湖南省新寧縣發改局 唐定貴
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幾種模式探析
山東省萊陽市譚格莊鎮人民政府 位正海
老百姓心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湖南省沅陵縣交通局公路管理站 張清彥
衡山縣新農村社區化建設的啟示
湖南省衡山縣民政局 彭水揚
農村人才成長環境問題分析與對策思考
湖南澧縣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經濟師 彭青嶺等
淺談信用社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湖南省汝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暖水信用社 陳穎
深化我國西部地區農村信用社改革的若干思考
湖南鳳凰縣農村信用聯社 劉穎
探討新形勢下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機制
湖南省攸縣東山學校 陳安國
對永順縣信用聯社麻岔分社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工作的調查
湖南省永順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辦公室 宋維斌
新農村建設要突出履行糧食行政職能
湖南省新邵縣糧食局 譚青山
蓮溪縣發展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的調查與思考
四川省蓬溪縣農村經營管理中心 楊茂君
關於農村信用社與小額信貸的思考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農村信用聯社 任澤金
銅官鎮華城村新農村建設實踐與啟示
湖南省望城縣銅官鎮政府 馮向陽
新農村建設運行體制初探
湖南省耒陽市農辦 資威如等
和諧社會視野下農民利益表達機制的構建
四川省儀隴縣復興鎮政府 陳冕等
看《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實施進行時
山東省沂水縣富官莊鄉經管站 高祥梅
對農業體制改革的調查和思考
湖南省邵東縣 譚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