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屯鎮志

湖屯鎮志

《湖屯鎮志》是閆正新,張欽元,魏慶山,趙方忠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屯鎮志
  • 作者:閆正新,張欽元,魏慶山,趙方忠
  • 出版社: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09月
  • ISBN:7805326231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湖屯鎮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建置沿革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第二章 沿革
第三章 境域變遷
第四章 行政區劃
第五章 村莊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質
第一節 地層
第二節 岩石與地質結構
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 類型
第二節 山脈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 氣候特徵
第二節 物候
第四章 水文
第一節 地下水
第二節 河流
第五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六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礦產資源
第三節 動植物資源
第四節 旅遊資源
第七章 自然災害
第三編 人 口
第一章 人口狀況
第一節 人口調查
第二節 人口分布與密度
第三節 人口變動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性別構成
第二節 年齡構成
第三節 文化構成
第四節 職業構成
第五節 民族構成
第六節 姓氏構成
第七節 婚姻狀況
第三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措施
第三節 節育狀況
第四節 生育狀況
第四章 優生優育
第四編 農 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專業機構
第二章 農業生產關係
第一節 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 土地買賣
第三節 剝削方式
第四節 土地改革
第五節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第六節 人民公社
第七節 農業生產責任制
第三章 農田基本建設
第一節 整平土地
第二節 土壤改良
第四章 作物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三節 耕作制度
第四節 作物栽培
第五節 品種改良
第六節 植物保護
第五章 農業機具
第五編 水 利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專業機構
第二章 水利設施
第一節 蓄水工程
第二節 引水工程
第三節 機井工程
第四節 防滲渠
第三章 灌溉
第一節 灌溉面積
第二節 灌溉方式
第三節 排灌機具
第四章 河道、澇窪地治理
第一節 河道治理
第二節 澇窪地治理
第五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水土流失
第二節 治理措施
第六章 水產
第一節 生產規模
第二節 水產品種
第三節 科學養魚
第七章 榮 譽
第六編 畜牧業
第一章 飼養管理
第一節 行政管理
第二節 飼養形式
第三節 棚舍及改造
第四節 畜禽技術管理
第二章 品種的引進與改良
第三章 飼草飼料
第一節 資源
第二節 飼草飼料的儲存與處理
第四章 疫病防治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防疫
第三節 檢疫
第四節 醫療設備
第五章 飼養政策
第一節 發展政策
第二節 獎勵政策
第七編 林 業
第一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行政管理
第二節 業務管理
第二章 集體場圃
第三章 林木種類
第一節 用材林
第二節 經濟林
第三節 防護林
第四章 植樹造林
第一節 採種育苗
第二節 荒山荒灘造林
第三節 平原綠化
第五章 經營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病蟲害防治
第三節 林木檢疫
第四節 護林防火
第五節 林木採伐
第六章 桑蠶
第一節 植桑
第二節 養蠶
第三節 經營
第八編 鎮村企業
第一章 企業門類
第一節 工業企業
第二節 交通運輸業
第三節 建築業
第四節 商業飲食服務業
第二章 企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經營運作
第四節 企業資金
第三章 職工隊伍
第一節 職工來源
第二節 工資待遇
第三節 勞動保護與福利
第四章 技術培訓
第九編 駐湖屯煤礦
第一章 陶陽煤礦
第一節 位置與地質
第二節 發展過程
第三節 安全生產
第四節 榮譽
第二章 國家莊煤礦
第一節 礦井地質
第二節 水文地質
第三節 行政機構與體制
第四節 生產管理
第五節 黨的工作
第六節 榮譽
第三章 白莊煤礦
第一節 水文地質
第二節 建井與煤炭生產
第三節 生產管理
第四節 經營情況
第五節 行政機構
第六節 黨組織建設
第七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四章 興隆煤礦
第一節 位置與地質
第二節 科學管理
第三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五章 平陰煤礦
第一節 地質勘查
第二節 地質構造
第三節 煤炭生產
第十編 科學技術
第一章 科技行政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科技隊伍
第二章 科學普及
第一節 科技宣傳
第二節 技術培訓
第三節 科技成果
第三章 節約能源
第一節 沼氣
第二節 節柴灶
第四章 人糞尿發酵池
第五章 標準計量
第十一編 交通運輸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交通運輸管理站
第二節 公路管理站
第三節 搬運公司
第二章 道路
第一節 官道
第二節 公路
第三節 鐵路
第四節 區內道路
第三章 橋涵
第一節 橋樑
第二節 涵洞
第四章 運輸
第一節 運輸工具
第二節 人畜運輸
第三節 機動車輛運輸
第四節 公路貨運
第五節 鐵路運輸
第十二編 郵 電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郵政
第一節 網路
第二節 設備
第三節 業務
第三章 電信
第一節 電報
第二節 電話
第四章 榮譽
第十三編 鎮村建設
第一章 機構設定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專業機構
第二章 鎮村建設
第一節 鎮駐地建設
第二節 村莊建設
第三節 公共設施
第三章 房地產管理
第一節 公房管理
第二節 私房管理
第三節 土地管理
第十四編 商 業
第一章 個體私營商業
第二章 集體商業——湖屯供銷合作社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商業網點
第三點 供銷業務
第四節 企業管理
第五節 黨組織建設
第六節 榮譽
第三章 國營商業
第四章 集市
第五章 廟會、物資交流會
第十五編 糧 油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糧油徵購
第一節 徵購方式
第二節 糧油購價
第三章 糧油銷售
第一節 銷售方式
第二節 銷售價格
第四章 糧油儲運
第一節 儲藏
第二節 調運
第五章 糧油加工
第一節 糧食加工
第二節 油料加工
第三節 食品加工
第六章 榮譽
第十六編 財 稅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財政、農稅機構
第二節 工商稅務機構
第二章 管理體制
第一節 財政、農稅管理體制
第二節 工商稅管理體制
第三章 財政
第一節 收入支出
第二節 管理與監督
第四章 稅賦
第一節 農業稅
第二節 工商稅
第十七編 金 融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中國農業銀行湖屯銀行營業所
第二節 信用合作社
第三節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肥城支行湖屯儲蓄所
第四節 保險服務所
第二章 貨幣
第三章 信貸
第一節 工商信貸
第二節 農村商業貸款
第三節 農業信貸
第四章 儲蓄、存款
第一節 農村儲蓄
第二節 存款
第五章 結算管理
第一節 結算
第二節 管理
第十八編 工商行政、計量管理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工商行政管理所
第二節 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一節 集市貿易
第二節 登記
第三節 契約
第四節 商標、廣告
第五節 物價
第六節 打擊投機倒把
第三章 計量
第四章 個體登記管理
第十九編 政黨群團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
第一節 早期活動
第二節 中共湖屯鎮委員會
第三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四節 黨的建設
第五節 黨的重要活動
第二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團體
第二節 農民團體
第三節 婦女團體
第四節 青年團體
第五節 少年團體
第二十編 政 權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政權機構
第一節 民國時期
第二節 人民政權
第三節 基層政權
第三章 人民政協
第四章 施政要述
第二十一編 司 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公安機構
第二節 鎮壓反革命
第三節 取締道會門
第四節 監督改造處理五類分子
第五節 治安管理
第六節 交通管理
第二章 司法所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民事調解
第三節 法制宣傳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審判機構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經濟審判
第二十二編 民 政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優撫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民眾優待
第三節 國家撫恤
第四節 國家定補
第五節 烈士褒揚
第三章 退伍軍人安置
第四章 救災救濟
第一節 生產救災
第二節 困難戶救濟
第三節 扶貧
第四節 退職職工救濟
第五章 婚喪管理
第一節 婚姻管理
第二節 殯葬管理
第六章 移民支邊
第七章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八章 待業、招工
第九章 人民來信來訪
第二十三編 軍 事
第一章 地方武裝
第一節 清末鄉武裝
第二節 民國時期區鄉武裝
第三節 人民武裝
第四節 地方反動武裝
第二章 駐軍
第一節 國民黨政府軍及軍閥
第二節 人民軍隊
第三章 兵役
第一節 招募制
第二節 志願兵役制
第三節 義務兵役制
第四章 民兵
第一節 民兵組織
第二節 民兵裝備
第三節 民兵訓練
第四節 民兵的作用
第五章 戰事
第一節 抗日戰爭
第二節 解放戰爭
第二十四編 教 育
第一章 教育行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教育經費
第四節 校舍與設備
第五節 勤工儉學
第二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教學
第三章 普通教育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國小
第三節 中學
第四章 農業中學
第五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業餘教育
第二節 幹部職工教育
第三節 高教自學考試
第六章 考試制度
第七章 教師隊伍
第一節 師資來源與發展
第二節 教師素質
第三節 教師待遇
附:肥城市 第五中學
第二十五編 文化藝術
第一章 民間文藝
第一節 舞蹈
第二節 戲曲
第三節 歌謠
第四節 民間傳說
第二章 文娛場所
第一節 古戲樓
第二節 影劇院
第三節 村辦文化室
第三章 文藝團體
第一節 業餘劇團
第二節 文藝宣傳隊
第四章 文娛活動
第一節 節日活動
第二節 匯演調演
第三節 書畫展覽
第五章 文藝創作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文藝隊伍
第三節 文學創作
第六章 電影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放映
第三節 放映機的演變
第四節 村辦放映隊
第五節 發行管理
第六節 幻燈宣傳
第七章 新聞廣播
第一節 廣播電視
第二節 通訊報導
第八章 圖書檔案
第一節 圖書發行
第二節 圖書室
第三節 檔案
第九章 史志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地方志
第三節 黨史征研
第四節 文史征研
第二十六編 文物景觀
第一章 古代文物
第一節 古遺址
第二節 古建築
第三節 古墓葬
第四節 石刻
第五節 民間文物
第六節 湮沒文物
第二章 現代文物
第三章 陶山峰洞
第一節 天然溶洞
第二節 其它景點
第四章 陶山藝文
第二十七編 衛 生
第一章 衛生行政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醫療制度
第三節 衛生隊伍
第四節 衛生經費
第二章 疾病預防
第一節 專業機構
第二節 愛國衛生
第三節 計畫免疫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五節 傳染病防治
第六節 地方病防治
第七節 保健衛生
第三章 醫療
第一節 醫療機構
第二節 醫術
第三節 醫療設備
第四章 醫藥
第一節 藥材
第二節 藥政
第二十八編 體 育
第一章 學校體育
第一節 體育課設定與教學
第二節 體育教師隊伍
第二章 民眾體育
第一節 農民體育
第二節 職工體育
第三節 老年體育
第三章 體育設施
第一節 體育場地
第二節 體育器材
第四章 體育競賽
第一節 中小學生運動會
第二節 參加縣市運動會
第二十九編 民俗、宗教
第一章 歲月習俗
第一節 傳統節日
第二節 新節日
第二章 禮儀習俗
第一節 喜慶
第二節 喪葬
第三節 稱謂
第四節 交際
第三章 生活習俗
第一節 服飾
第二節 飲食
第三節 住宅
第四節 家用器具
第五節 析居
第六節 過繼
第七節 結交
第四章 陋習流弊
第一節 迷信
第二節 陋習
第五章 社會新風
第一節 孝星李志生
第二節 愛的頌歌
第六章 宗教
第一節 道教
第二節 佛教
第三節 基督教
第三十編 人民生活
第一章 農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
第二節 支出
第二章 職工生活
第一節 收入
第二節 支出
第三章 衣食住行
第一節 衣
第二節 食
第三節 住
第四節 行
第三十一編 方 言
第一章 語音
第二章 辭彙
第一節 天文、地理、方位、時辰
第二節 親屬、稱謂、代詞
第三節 身體、疾病、醫療
第四節 生活、行為、紅白事
第五節 房屋、用品
第六節 服飾、飲食
第七節 農工商學
第八節 動物、植物
第九節 性質、狀態、副詞
第十節 其他
第三章 語法
第一節 詞綴
第二節 助詞“了”
第三節 可能補語
第四節 “可”字句
第五節 比較句
第六節 反覆句
第七節 轉折複句
第八節 緊縮省略句
第四章 語料
第一節 歌謠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四節 九九歌
第五節 月亮出沒時間
第三十二編 中華商祖陶朱公
第一章 陶朱公范蠡
第二章 范蠡居陶山及其墓葬考證
第三章 范蠡致富經
第一節 范蠢《養魚經》
第二節 陶朱公商訓
第四章 肥城范蠡研討會
第一節 肥城市范蠢研討會紀要
第二節 在范蠢研討會上的歡迎詞
第三節 在范蠢研討會上部分專家、學者、教授的考證論文及講話
人 物
第一章 烈士傳略
朱仲武
龐培新
江廣生
王冠武
張繼星
魏翊卿
趙繼蘭
朱霄
李志堂
鄭達伍
唐庸芝
於伯衡
魏緒英
王秀英
魏儒緒
郝興福
第二章 人物表(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節 烈士名錄
第二節 本籍縣(團)級以上的幹部及專家名錄
第三節 本籍及在本籍工作期間(1949-2002)年獲縣(市)委、縣(市)政府以上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名錄
第四節 歷史名人
第五節 名人傳略
附 錄
附錄(一)檔案
關於在全鎮農村集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
關於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附錄(二)檔案選目
後記
歷屆湖屯鎮志編纂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