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湖大青年傳媒宗旨明確、立場堅定、視角銳利、思想厚重、筆觸清新,堅持政治導向,弘揚青年氣質,盤點校園動態,關注民生風物,匯聚著湖大青年人的鮮活思想,並用所倡導的求真務實、勇於承擔的精神引領著湖大學生的精神特質。
編務方面,湖大青年傳媒凝聚了湖南大學在讀學子中最為完備銳利的策劃思考能力與文字處理能力,致力於全面、快捷、準確的校園信息服務,以及湖大校園濃厚人文氛圍的營造。
旗下所擁有的三大傳媒品牌中,《湖大青年》雜誌恪守精英理念,具有較高思維和學術密度,共60版,發行周期為每學期,每期發行量為2000冊;《湖大青年報》以平民化特徵突出,共12版全彩(現已改為8版),力圖實現校園信息的最有效傳播和傳播客群的全覆蓋,發行周期為半月,每期發行量為4000份;湖大青年電子雜誌《廣場》筆鋒銳利,以深度報導、特別策劃為主,發行周期為一個月。同時搶抓時代機遇,依託人人網、微博等學生用戶密集的網路平台及校團委網站不斷拓展媒體外延,致力於立體化傳播結構的構建。
社務方面,堅持品牌戰略,注重活動的孵化、推廣和渠道建設,同時打造出一支幹練的招商公關隊伍,實現了與廣告、學術等各類社會資源最大程度的對接與整合。
29年的悠久歷史,湖青人既有固執的堅守,亦有順乎時代的變革。29年來,從湖大青年傳媒走出了大量具有強烈的母校歸屬感的精英學子,他們分布於媒體、學術、管理、金融、房產、冶金生產等各行各業,以其明銳的觀察力、頑強的進取精神、傑出的執行能力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績,為湖大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所屬機構
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
口號
“青年執力未來”
"昔有湘江評論,今有湖大青年"
媒體定位
“昔有
湘江評論,今有湖大青年。”湖大青年傳媒堅持政治導向,以搭建學校和學生的橋樑為己任,以《湖大青年》雜誌、《湖大青年報》、電子雜誌《廣場》、惟楚網、湖大青年新媒體為現階段載體形式,通過平台優勢及出版物的層次架構,即時跟進我校團學工作進展情況、加強各級團委信息聯繫,弘揚主流意志,反映學生思想,揮灑傳媒氣質,以青年人的銳利與激情,做中國校媒的先鋒者,追逐著“青年執力未來”的理想訴求。
歷史概述
《湖大青年》於1984年創刊,首任總編是今湖南大學北京校友會的秘書長及重慶湖南商會的會長伍繼延,首任主編為在湖大設立“肖春源獎學金”的肖春源。
1987年5月經湖大宣傳部規劃整理,正式建立為由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主辦,老師指導、學生全程自我管理的工作平台。第一期刊物主審為熊琦老師,第一屆編委會主編李曉峰,副主編羅蕾、譚琪。
1989年—1996年,《湖大青年》雜誌調整為《湖南大學團學通訊》,編委會歷屆成員有現湖大招生就業辦粟石軍主任、校綜合辦胡劍波老師、校報報征訂辦夏瀨仁老師,與此同時,當特以鳴謝欒永玉副校長、現華娛衛視副總裁馮琪老師對《湖大青年》編輯部的指導支持。
1997年,《湖大青年》雜誌復刊,並於1998-2000年迎來了編輯部的一次高峰,在當時高校濃厚的人文氛圍之下,編輯部通過嚴謹的媒體定位,緊密的團隊協作,高效的工作效率在湖大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編委會成員有現就讀於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並獲得經濟學博士的劉贊彤,攻讀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學者許紀霖的唐小兵等。
2003年,《湖大青年》報創刊,2004年湖大青年DV部成立,2005年明確我國45所高校定期交流機制,2006年“湖大青年網”成立,2007年《湖大青年》報調整為《湖大團訊》,成立《湖大青年》視覺工作室、北校區編輯分部外事部、學院通訊部,編輯部開始走向多元化媒體運作。2008年,《湖大青年》雜誌版式調整,內容更加規範,新聞性進一步增強。2009年,《湖大團訊》併入新“湖大青年網”,湖大青年傳媒歷經組織架構調整走上了新的發展之路。2011年,湖大青年傳媒進行編務社務分離,提高了整個組織的運作效率。2012年,湖大青年傳媒組建惟楚網通訊中心,負責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網站運營工作。2009年、2010年、2012年,三屆主編同時擔任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主席。2011年,北京,全國校媒年會,作為全國唯一校園新聞雜誌代表與清華大學清華時報主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春報》主編,登台全國校媒發展論壇介紹訪談。
部門設定
2011年將部門分為編務、社務兩大部分,後經調整,現今組織架構如下。
編務
新聞傳播中心:為校園新近熱點事件的及時報導和學校各類信息的發布,策劃並製作報紙新聞版,相關事務的機動職責。《湖大青年報》及湖大青年日常稿件的采寫編輯。湖大青年微博,人人等其他新媒體平台的運營和推廣。
雜誌編輯中心:采寫、編輯紙質版《湖大青年》雜誌、電子雜誌類刊物《廣場》。
移動傳播中心:青梅手機客戶端、微信平台的主要運作及推廣,中國公益創業網運營建設,整合資源,協調信息的溝通與傳播。在短短三年的運營中,湖大青年新媒體已成為湖南省最成功的校園新媒體,在湖南大學,湖南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惟楚網工作室:維護“惟楚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網站的運行,暢通團學宣傳工作。分為學院新聞部、青年新聞部和工作簡報部三大部門。
北校新聞采編中心:湖大青年(北校)編務以紙質雜誌和網路平台為載體,致力於團學宣傳和學生群體的關注,反映學生思想,關注學校各方面動態,在以北校工作為重心的前提下與南校密切合作。分為5個部門,即深度報導,人物專訪,即時新聞,時評,文化。
社務
獨立行政中心:協助主編、社長監督和管理各中心工作,涉及資料管理、財務管理,會議管理,活動管理以及與各院系分團委、省內外高校校園媒體聯絡等;活動前期與後期宣傳推廣。獨立行政中心辦公室下設有秘書處,事務部,組織部,宣傳部,聯絡部五個部門。
傳媒發展中心:下設外聯部、活動部、企宣部、設計部、文藝部五個部門
1、外聯部·主要負責湖大青年全部外聯事宜,並且應當與各商家進行良好的溝通,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2、活動部·組織策劃各項湖大青年內部活動以及執力論壇等其他活動。
3、企宣部·負責湖大青年傳媒品牌策劃,推廣,以及形象樹立等工作。
4、設計部:負責湖青所有設計工作
5、文藝部:負責湖大青年文藝表演、主持會議等工作
讀書會:負責湖大青年讀者渠道建設,組織湖大青年執力論壇等月度品牌活動,加強與《湖大青年》刊友的聯繫,擴大《湖大青年》在湖南大學內部的影響力,組織刊友會素質拓展活動,論辯等。
北校社務:北校社務中心包括辦公室和讀書會(北),辦公室平常負責會議管理和資料收集,讀書會(北)負責協調南校或者獨立進行執力論壇的運行。
附表
1997年至2012年曆屆主審老師、總編老師、主編名單及大事記
年代 | 主審 | 總編 | 主編 | 社長 | 注 |
1997年 | 馮琪 | 嚴華 | 劉國鵬 | | 《湖大青年》雜誌復刊 |
1998年 | 馮琪、羅霆 | 嚴華 | 劉國鵬 | | |
1999年 | 馮琪、羅霆 | 嚴華 | 劉贊彤 | | |
2000年 | 王祚亮 | 於祥成 | 唐小兵 | | |
2001年 | 王祚亮 | 於祥成 | 顏軍 | | |
2002年 | 於祥成 | 張坤 | 李俊 | | |
2003年 | 於祥成 | 張坤 | 劉軼昆 | | 《湖大青年》報創刊 |
2004年 | 於祥成 | 張坤 | 劉歡 | | “湖大青年”DV工作室成立 |
2005年 | 於祥成 | 張坤 | 成功 | | 建立與我國45所高校定期交流機制 |
2006年 | 於祥成 | 張坤 | 張微 | 劉超 | “湖大青年網”成立 |
2007年 | 於祥成 | 龔完全、蒯瑜 | 徐虎翼 | | 《湖大青年》報調整為《湖大團訊》,成立北校區編輯分部、“湖大青年”視覺工作室、外事部、建立學院通訊員制度 |
2008年 | 於祥成 | 龔完全 | 祝劍禾 | | 《湖大青年》雜誌版式調整 |
2009年 | 龔完全 | 彭嘉芬 | 趙婧婷 | | 湖大青年傳媒組織架構調整 |
2010年 | 龔完全 | 劉一錚 | 楊顯之 | | 連續兩年作為當選為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主席單位 |
2011年 | 韓峰 | 李豐濤 | 譚江平 | 周龍巍
| 編社分離;完善采編髮行廣告的運作規範;恢復報紙;向新媒體傳播延伸。 |
2012年 | 韓峰 | 李豐濤 | 梁瑞彬 | 朱琪 | 進一步細化組織架構;成功當選為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主席。 |
2013年 | 韓峰 | 何莎 | 王振 | 陳瓊 | 成功當選為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主席。 |
2014年 | 韓峰 | 何莎 | 丁健男 | 刁鵬 | 精簡部門,強化各中心執行力 |
2015年 | | 何莎 | 吳倩 | 於文潔 | |
湖大青年各大中心主任名單
| 獨立行政中心 | 讀書會 | 傳媒發展中心 | 北校社務中心 | 新聞傳播中心 | 移動傳播中心 | 雜誌編輯中心 | 惟楚工作室 | 北校采編中心 |
第25屆 | 賈娜 | 張爭、謝思源 | 陳瓊、周倩倩 | 丁一、胡於勤 | 王振、白雪、鄒夢玲 | 康佳、李煥新 | 柴子凡 | 董偉 | 馬萌萌 |
第26屆 | 李俠 | 胡翔、趙明明 | 刁鵬、湯亞琪、江瑋 | 孫毅鵬、李海 | 丁健男、馬雨嬌、楊桐、彭如林 | 哈曼琳、李鑫一 | 辛龍雨、湯垠旭 | 陳曼菲、莫楨 | 翁瑞坤、章文坤、周碧芸 |
第27屆 | 馮潤鑫 | 於文潔 | 章彪、游蘭芝 | 陳靜 | 吳倩、周國安 | 姜翔 | 劉茗萱 | 肖雪 | 王黎明 |
第28屆 | 孔夢姝 | 孫禮謙、周亞 | 李伊雪、程曉飛 | 李珏 | 張藝慧、吳劉映西 | 章心媛 | 韓舒暢 | 王文娟 | 劉宇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