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志(1978~2002)·交通志

湖南省志(1978~2002)·交通志

《湖南省志(1978~2002)·交通志》全面記述了改革開放30年來湖南交通變革發展的歷史軌跡。該書以概述總括交通發展變革全貌,主體部分依次分為道路建設、水路建設、站港建設、運輸、科技教育、規劃勘測設計、交通工業、交通管理、專記,另增附錄及近現代湖南交通運輸大事記。

基本介紹

  • 書名:湖南省志(1978~2002)·交通志
  • 作者: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 定價:150 元
  • 開本:880*1230 1/16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14-11775-6
  • 總纂蔣響元
  • 責任編輯:張征宇 趙瑞琴
編纂說明,內容介紹,

編纂說明

根據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下發的《<湖南省志(1978~2002)>編纂方案》,本志名為《湖南省志(1978~2002)·交通志》。
一、為全面記述改革開放30年來湖南交通發展和變化狀況,本志書上限為1978年,下限為2008年。其中,管理篇下限延長至2010年,少數資料為記敘完整上下限有所展延。
二、本志系湖南省第二輪修志,重在記新,承前有銜接,另增科技教育、規劃勘察設計、交通工業篇及近現代湖南交通運輸大事記。有關鐵路、民航、郵電及城市交通等,均按省志編委會規定分別歸類各專業,本志不載。
三、本志以記為主,圖、表、照、錄兼用互映。採用橫分豎寫,橫不漏項,縱不斷線;詳簡結合,重點詳寫,一般綜述;分則成文,合則成志的編修方法。
四、本志資料數據主要由廳機關各處室、廳直屬單位、各市州交通局提供,部分取於公開出版物、歷史檔案及政府網站,還有向從事交通業多年的離退休老幹部的訪問與座談記錄,經廳編志辦核實。個別數據與統計部門有出入者,於文、表後說明。
五、本志有關交通技術等名詞術語,按照國家交通部頒布的技術規範撰寫;計量單位,古近代按原載不作換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採用國務院1984年頒發的法定計量單位;所記貨幣,皆依時價。本志記“一五時期”是指1953~1957年,“二五時期”是指1958~1962年,“三五時期”是指1966~1970年,“四五時期”是指1971~1975年,以此類推;志書中凡由“湖南省”三個字起首的機構名稱,如湖南省交通廳,根據慣例,一般省略“湖南”二字,簡稱為“省交通廳”。
六、本志編寫工作始於2002年9月。志書下限先後三次調整,第一次止於2002年,第二次修改為2005年,第三次定為2008年。同時增補史料,大事記追溯至1900年。本志於2012年 10月完成送審稿,2013年12月完成第二次評審,2014年3月完成終稿,同年8月經省地方志編委會審議通過。
《湖南省志(1978~2002)·交通志》卷帙浩繁,難免出現缺失疏漏,熱望社會各界批評指正。
《湖南省志·交通志》編纂委員會

內容介紹

前言
湖南位居長江中游和南嶺內側腹地,東部嶺谷相間,南部層巒疊嶂,西部山勢巍峨,湘中丘陵盆地交錯,湘北平原河湖縱橫,周邊與鄂、渝、黔、桂、粵、贛山水相連。
“嶺表滇黔,必道湘沅。”湖南地處南北要衢,交通歷史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沅、澧流域的先民開始用火與石斧“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華夏文明初期,省境已築可供車行的道路。戰國時期,楚國貴族的商船就曾航行江、湘、沅、澧水域。受政治、軍事、經濟等因素影響,湖南交通代有興廢。至清中期,以長沙為中心的驛道網路臻於完備,以洞庭湖為樞紐的內河運輸“水道環通,指顧可航”。
1897年,長沙成立鄂湘善後輪船局,湖南近代水運由此發軔。1913年,長(沙)(湘)潭公路動工修建,標誌著省境公路運輸開端。1928年建成的(湘)潭寶(慶)公路,“中以孔長24.38公尺之吊式拱橋(永豐橋)為全國最長徑間之鋼筋混凝土拱橋記錄,而孔長18.29公尺之白竹橋,又造成全國最長之石拱橋。”[2]抗戰初期通車的能灘吊橋是國內首座公路懸索橋,矮寨盤山公路被譽稱湘川公路奇觀。
新中國成立後,湖南交通風雨兼程、日新月異。截至1979年,省境公路里程由解放初的1305公里增長到54678公里,建成了石門黃虎港大橋、湘潭湘江大橋、長沙橘子洲大橋等國內橋樑史上里程碑式的工程,航道總里程達到10181公里,初步形成了通達各縣區、輻射三湘四水的交通運輸網路。
改革開放30年來,湖南交通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基礎設施建設、運輸裝備水平、企業改革發展、交通管理及法制建設、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湖南公路總里程184568公里,居全國第6位,實現了100%的鄉鎮和92.2%的行政村通公路,相繼建造了鳳凰烏巢河大橋、岳陽洞庭湖大橋、益陽茅草街大橋、荊岳長江公路大橋、湘西矮寨大橋、雪峰山隧道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公路橋樑和隧道;航道總里程11968公里,居全國第3位,建成了湘江大源渡和株洲航電樞紐;千噸級泊位從無到有,達到65個;民用汽車擁有量是1978年的7.7倍,機動貨運船舶淨載重噸增長8倍;公路客運量、旅客周轉量、貨運量、貨運周轉量以及水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是改革開放初期的14.3倍、21.1倍、25.9倍、85.1倍、3.5倍、12.3倍。一個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多家經營、開放活躍的交通運輸市場基本形成,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得到根本緩解。交通應急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為促進交通運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湖南省志(1978~2002)·交通志》是對前志的繼承和創新。志書以概述總括交通發展變革全貌,主體部分依次分為道路建設、水路建設、站港建設、運輸、科技教育、規劃勘測設計、交通工業、交通管理、專記,另增附錄及近現代湖南交通運輸大事記。編修本志,遵循以史為鑑,實事求是,秉筆直書,詳今略古,突出湖南交通行業特色和地域特色,突出改革開放時代特徵。根據承前、記新、補遺、正訛的要求,本志系統記述了改革開放30年來湖南交通變革發展的歷史軌跡,突出展示了湖南交通人勇於拼搏、求真務實、舍己奉獻的精神風貌。這是湖南省進入新世紀的第一部交通志,是一部湖南交通的百科全書。
[1]【清】光緒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905.11.17)《湖南官報》。
[2]茅以升:《三十年來之中國橋樑工程》,中國工程師學會三十周年紀念刊,1946年出版。
主要內容
概述
第一篇 道路建設
第一章 高速公路建設
第二章 國道改建
第三章 省道改建
第四章 縣鄉村道 扶貧及旅遊公路
第五章 公路橋樑
第六章 隧道
第七章 步道 廊橋
第二篇 水道建設
第一章 湘江航運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章 沅、資、澧水及洞庭湖區航道整治
第三章 閘壩礙航及航道設施
第三篇 站港建設
第一章 汽車站場
第二章 港口
第四篇 運 輸
第一章 公路運輸
第二章 水路運輸
第三章 聯合運輸
第五篇 科技教育
第一章 交通科技
第二章 科技信息 學會協會
第三章 教育
第六篇 規劃 勘察 設計
第一章 交通規劃與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交通勘察設計
第七篇 交通工業
第一章 船舶修造
第二章 汽車及工程機械修造
第八篇 交通管理
第一章 管理體制、機構與職能
第二章 高速公路管理
第三章 公路管理
第四章 航務管理
第五章 道路運輸管理
第六章 交通規費徵收管理
第七章 法制建設
專 記
附錄
掌故
清道光帝與陶澍談資水
談省公路局長周鳳九的撤職查辦案
人物
周鳳九 張敘丞 楊祥福 林祥威 湯博九
巾幗
湘西女子汽車運輸隊 衡陽市女子船隊
交通古遺存(補遺
古道 古橋 古路亭 其它古遺存
大事記
近現代湖南交通運輸大事記(1900~20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