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鄉縣第一中學屬湖南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的湘西北名校。學校始創於1942年秋,1958年發展為完全中學,2002年被湖南省教育廳評定為湖南省重點高中。
2017年10月,學校從安鄉縣深柳書院遺址整體搬遷到新校址,新址位於安鄉大道以東、子龍路以南、孟家洲河以西、車站前路以北區域,占地218畝,建築面積近460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省安鄉縣第一中學
- 簡稱:安鄉一中
- 創辦時間:1942年
- 主要獎項: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 湖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 所屬地區:安鄉縣城關鎮文藝北路
- 類型:中學
辦學歷史,所獲榮譽,學校簡介,教學理念,現任領導,
辦學歷史
湖南省安鄉縣第一中學始建於1942年秋,現位於湖南省安鄉縣深柳鎮安鄉大道北端東側。
從草創伊始的“安鄉縣立初級中學校”,到頗具規模、蓬勃發展的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原稱湖南省重點中學),安鄉一中走過了七十多年的光輝歷程。
艱苦創建
(1942——1949)
本世紀四十年代以前,安鄉縣僅有一所鄉村師範學校,沒有普通中學。渴望求知的青少年,必須離鄉背井,負笈遠方。當抗日戰爭烽火席捲祖國半壁大好河山時,在外地求學的學生,亦紛紛疏散輟學,返歸故里。因此,創建一所普通中學,成為安鄉人民的一致渴望。
四十年代初期,原武昌師範大學畢業生、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的王澤衡(又名王曉蘭),從省垣遷居桑梓,首倡籌辦中學之議。安鄉各界熱心人士共襄盛舉,成立了以當時縣長虞建中為首的安鄉縣立中學籌備委員會。一年籌措,終於辦起了一所設有三個班、能容納180名學生讀書的學校。呈請湖南省教育廳備案,命名為“安鄉縣立初級中學校”。1942年10月4日正式開學,王澤衡任校長,顏昌鎰任教導主任。聘請劉仲高、金真如、金伯鈞、阮永言、樊任民等教育界知名人士到校授課。校址選定在與縣城隔水相望的書院洲上的深柳書院遺址。此地曾是北宋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攻讀過的地方,有范文正公讀書台和洗墨池等遺蹟。
1943年5月,日寇由長江鄂西地區渡江大舉南犯,安鄉縣縣地處湘鄂邊界,首當其衝。縣境淪陷,全校師生倉卒解散,校舍教具,全被炮毀。
1945年上期,抗戰形勢好轉,學生要求復學上課,縣內人士呼籲恢復安中。於是縣府派顏昌鎰任校長,重組安鄉縣立初級中學校,學校重新開始上課。但不幸於十一月一場大火,校舍校具全部化為烏有。幸賴各界人土群起敦促縣府撥款,租得上東門慈善堂舊樓充當臨時校舍。
1946年下期,楊善慈任校長,學校規模擴大,慈善堂容納不下,於是加租文心國小校舍並開始於龜山坪籌建新校區。
1947年上期,顏次竹接任校長,學校有從一年一期到三年二期的三個年級七個教學班的規模,是一所完整的初級中學了。這期暑假臨近時,租用的文心國小校舍又遭焚毀。
1947年下期,學校遷至新校區龜山坪。由吳梓選擔任校長。從此,安鄉縣立初級中學校,在經歷了三次火焚、四度遷徙之後,總算有了固定的校址。
1949年上期,把安鄉簡易師範學校第10~14班合併到安中來,稱為安鄉縣立初級中學簡易師範科,仍在書院洲原簡師校址上課。全校師生回響中共安鄉地下黨組織號召,參加“安鄉縣中學生聯誼會”活動,並於七月底參加迎接安鄉和平解放鬥爭,和全縣人民一道,迎來了黎明。
喜迎新生
(1949——1966)
1949年7月30日,安鄉解放。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安中進人了新生成長時期。
1949年下期,安鄉縣立初級中學校與安鄉縣立簡易師範,各維持原狀,分開管理,按期開學。安中仍由吳梓選當校長,校址設在龜山坪。
1950年5月,兩校再度合併,由周文愧擔任校長。
1952年下期,周文愧調離,謝能敏(原中共地下黨組織成員)任副校長並主持校政。學校定名為“湖南省安鄉初級中學”。人事調配、師資培訓、教育計畫、學校規模、經費來源等等,都按省專指示辦事。
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學校班次逐年增多,最少(1953年上期)9個班。最多(1957年下期)達15個班。每個年級4~6個班不等。學生增至700餘人,教職工50餘人,校區面積50畝,規模不斷擴大。
1955年下期,調原縣文教科長易長松任校長,謝能敏仍任副校長,徐照藩任副教導主任,並在教師中發展黨員。
1958年署假,易長松離任,高雲霞任校長。建立了中共安鄉一中黨支部,高雲霞兼黨支部書記。
1958年下期,學校開始招收高中學生,這時的安鄉一中成了全日制完全中學,上級命名為“湖南省安鄉第一中學”。
1961年暑假,學校首屆高中畢業生(高1、2班)參加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錄取人數占報考人數的百分之九十六,在全省138所高中里名列第九,打響了第一炮。
直至文革前夕,安鄉一中在校長黃翠林的帶領下,按“八字方針”辦事,不斷向前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
遭逢浩劫
(1966——1976)
從1966年到1976年,十年風雨如磐,安鄉一中和全國各地中學一樣“停課鬧革命”、成立“造反派”組織、“工宣隊”進駐學校、辦“共大”,按照“五·七”精神辦專業班,辦分校,辦校辦工廠。
崢嶸歲月里,一大批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仍以黨的教育事業為重。正是這些優秀的人民教師,用良心和責任揚起青年學子理想的風帆,使得數以千計的莘莘學子懷揣正義和真理,走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改革振興
(1977——1992)
1978年,恢復了安鄉一中縣辦重點中學的格局。學校迅即取消“專業班”,停辦了“團洲分校”,明確了普通中學性質。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唐作榮、熊興堅、蘇朝國、徐鼎新、石述言、彭訓安等校長,嚴謹治校,建立了教學管理、學籍管理、學生管理、文書檔案管理等各種規章制度,安鄉一中進人地區重點中學的行列。並多方集資,改善辦學條件,1990年前後,學校建起了語音實驗室,修建了鍋爐房、科教大樓、教師宿舍樓。建築總面積達15510.47m2。
1982年到1992年,是改革振興的十年。據不完全統計,學生各科競賽共獲市級以上獎勵69人次,其中16人獲省、國家級獎勵。90年、91年全國數學聯賽獲團體總分常德第一。教師發表論文88篇。參加省市中學生運動會,共獲地區以上獎項45個,其中獲得了21個市級以上第一名。
踏歌而行
(1992——2012)
1992年10月,安鄉一中隆重舉行了建校五十周年校慶。
1994年10月,毛樂夫擔任校長,安鄉一中加快了建設與發展的步伐。
1999年2月,易廣慶擔任校長,安鄉一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學校先後投資4000多萬元,修建了透視圍牆、綜合大樓、學生食堂、學生公寓、圖書館。完成了對教工宿舍區域性改造,建成了花園小區。學校環境得到了亮化、美化。建立並完善了多媒體教學室、電子網路備課室,開通了英語廣播電台,裝備了4個計算機室,建立了多媒體雙向控制教學系統、校園程控廣播系統、監控系統,建立了校園網路系統,與長沙市一中聯合辦校,網路聯通,資源共享,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每人配備了筆記本電腦。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觀。潔淨、幽雅、現代化的校園環境,使安鄉一中成為城關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01年,實施“名校帶民校”方案,創辦了“湖南省潺陵實驗中學”,實行董事長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長由一中校長擔任,校長劉運明,副校長由田銀海主任兼任。
2002年5月10日,舉行了隆重的湖南省重點中學掛牌儀式,安鄉一中成為省級重點中學,實現了創辦史上跨越式發展,是安鄉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安鄉教育發展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2002年7月,學校男女排球代表隊首次參加省級重點中學排球賽,獲男子第二名,女子第三名。以後幾年的省級重點中學排球賽,安鄉一中都獲得了女子第二名,男子第三名的好成績。
2002年10月3日,隆重舉行了六十周年校慶,盛況空前。各級領導、各界朋友、海內外學子云集一中,舉辦了中科院院士賀福初少將和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東京學術報告會,“情匯潺陵”文藝晚會。“走進安鄉”“乘風破浪”“相約2002”等體現了盛況及活動的全過程,標誌著安鄉一中進入蓬勃發展的鼎盛時期。
2004年7月,“湖南省重點中學”更名為“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安鄉一中由正科級單位升為副處級單位。一中的內部機構調整為:校長辦、學生科、教務科、後勤科、保衛科。只保留了原有的教科室。
2005年1月,副校長劉浩、雷德春轉為正科級。原教育局局長盧炳楠任一中黨委書記。8月,易繼瑜任一中黨委書記,與校長易廣慶同為副處級幹部;吳淦承、羅承友通過競聘任年級主任,城北中學校長聶育安調任潺陵實驗中學校長。
2006年7月,李抗美老師赴美學習兩個月。
2007年2月,教育局副局長劉常安調任一中副校長、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浩(正科)調任教育局副局長。9月,潺陵實驗中學停招新生。2007年10月,戴紅兵副校長調任縣人大專職副主任。
2008年1月,周功田老師赴美學習兩個月。9月,蹇在喜任一中副校長、黨委委員(兼保衛科長)。
2008年11月,劉常安副校長主持一中全面工作,易廣慶校長卸職。
2009年7月,劉常安任安鄉一中校長,為副處級幹部。8月,彭鋒任安鄉一中副校長、黨委副書記,楊仁鋒任一中副校長,劉浩任一中黨委副書記,金五一任一中黨委副書記(兼教務科長),王少華任一中紀委書記(兼學生科長),謝立平任一中黨委委員(兼辦公室主任),聶育安任一中後勤科長,吳淦承任一中教科室主任,吳淦承、羅承友享受副科級待遇,雷德春副校長卸職。吳立新任年級主任。
2012年9月,原二中校長孔華令調任一中黨委副書記 ,劉浩副書記卸任。
2012年9月,安鄉一中建校70周年校慶。
2013年9月,王少華任安鄉一中專職紀委書記,張祖紅任安鄉一中學生科代科長,羅承友任安鄉一中教務科代科長。
2014年9月,王少華任安鄉一中紀委書記(兼學生科科長),張祖紅任安鄉一中保衛科副科長。
2015年9月,張祖紅任安鄉一中保衛科代科長。
2016年1月,謝立平任安鄉一中副校長,唐平任安鄉一中學生科科長,張祖紅任安鄉一中保衛科科長。胡祥任安鄉一中辦公室代主任,鄧柏芳任安鄉一中後勤科代科長。副校長徐勇卸職,副校長蹇在喜卸職,紀委書記王少華卸職,後勤科長聶育安卸職,教務科長金五一死亡。
2016年9月,胡祥任安鄉一中辦公室主任,鄧伯芳任安鄉一中後勤科科長,羅承友任安鄉一中教務科科長。
2016年11月,黨委書記易繼瑜退休。
走向卓越
2017年2月,常德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核定安鄉一中的內設機構為6個:辦公室、教務科、總務科、學生科、保衛科、教育科學研究室。核定內設機構正職數6名,可享受副科級幹部待遇。
2017年9月,羅承友任安鄉一中紀委書記,肖嚴任安鄉一中教務科長,吳立新任安鄉一中教育科學研究室主任(兼高三年級主任)。孔華令黨委副書記卸職。吳淦承教科室主任卸職,任安鄉一中工會副主席。
2017年9月30日,安鄉一中整體搬遷,新址位於安鄉大道以東、子龍路以南、孟家洲河以西、車站前路以北區域,占地218畝,除土地外總投資約2.1億元,建築面積近46000平方米。校園布局科學、功能齊全、環境幽雅。校園文化建設植入“文、武”兩條故事線索:北宋名相范仲淹的“文”故事和蜀漢五虎上將趙子龍的“武”故事,建有讀書台和子龍庵,用“文武雙全”來詮釋安鄉一中高層次的文化性和獨特的校園文化精神。在功能布局上,遵循“動靜分區、各得其所”的要求,按照“一心一環兩軸四區”實行分區建設,校園內建築群之間採用文化走廊相連,將各功能區統一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學校實驗設施設備齊備,教學儀器按中學理科儀器配備Ⅰ類要求配齊。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較高,新建成智慧校園網路,數位化廣播電視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有65間教室配備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系統,4間計算機教室。學校各種場館配置到位,功能齊全。建有高標準圖書館,多功能報告廳。建有400米塑膠跑道、田徑場、足球場、體操房、桌球中心、健美操訓練房等體育訓練場館。室外籃球場、排球場、燈光球場、網球場、體操場、羽毛球場、桌球台等一應俱全。
2018年9月,孫智任總務科副科長。
2019年7月,李立新從安鄉職業中專調一中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唐平任黨委委員、副校長,彭鋒調教師進修學校任校長,楊仁鋒卸職,彭曼君卸職,張祖紅調安鄉職業中專任副校長。
2019年9月,馮文憑任學生科代科長,張廷春任黨風室主任,宋忠義任高二年級主任,桂忠明任高一年級主任。
2019年10月,王先平任總務科副科長。
2020年8月,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立新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劉常安卸職。
2020年9月,李立新任安鄉一中黨委書記、校長。劉國良任教務科副科長。
2020年10月,常德市第十三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在一中隆重召開。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15日,被確定為“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
學校高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連年位居全市示範性高中優秀行列,連年被評為全市學考先進單位。2010-2016年湖南省中學生排球賽,學校女隊4次獲得全省亞軍,2次獲得季軍;男隊1次獲得全省亞軍,1次獲得季軍。近六年來,學生參加數理化生奧賽、文藝表演、器樂演奏、專題徵文等,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123人次;學校教師參加教學比武,獲國家級一等獎1人次,省級一等獎6人次,市級獲一、二等獎21人次。學校先後被清華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南華大學等高校授予“優秀生源基地”稱號,被廣空招飛局授予“空軍招飛優質生源中學”稱號。
學校簡介
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
在縣教育局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設施不斷完善,學校聲譽不斷提高。學校校園占地面積近百畝,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建起了高標準的校園網,與長沙市一中建立了遠程教育網路;
每位教師都配有筆記本辦公電腦;建有愛博立體聲廣播系統和高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教學儀器設備達到了湖南省Ι類學校配備標準。學校現有教學班級52個,在校學生3110多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崗教職員工257人
專任教師學歷(本科)合格率達100%
其中有特級教師2名,碩士研究生1名,高級教師58名,中級教師110名,在讀研究生5人,省市骨幹教師42人。已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師德高尚、知識淵博、教藝精湛、年富力強的師資隊伍。
教學理念
安鄉一中秉承深柳遺風,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能力為重”的辦學理念
現任領導
李立新 | 黨委書記 |
謝立平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胡 祥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譚 傑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肖 嚴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傅頻頻 | 辦公室主任 |
覃 峰 | 學生科科長 |
劉國良 | 教務科科長 |
馮文憑 | 總務科科長 |
吳立新 | 教科室主任 |
李成文 | 保衛科科長 |
宋忠義 | 高三年級主任 |
桂仲明 | 高二年級主任 |
姜 宗 | 高一年級主任 |
池朝輝 | 深柳一中部主任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