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縣境內,地處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北西與湖北省來鳳縣鄰接,南西與重慶市秀山縣交界,南與保靖縣一水相隔,東與桑植縣、永順縣相連。地理坐標:東經09°13′ 40″ ~109°41′ 46″北緯28°47′ 57″ ~29°26′ 26″面積:142.01平方千米園區景點:公園由洛塔園區和烏龍山園區組成,已命名地質遺蹟景點74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南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
  • 地理位置:湖南省龍山縣
  • 批准時間:2009年8月19日
地理環境,主要景區,發展建設,

地理環境

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縣境內,地處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北西與湖北省來鳳縣鄰接,南西與重慶市秀山縣交界,南與保靖縣一水相隔,東與桑植縣、永順縣相連。地理坐標:東經09°13′ 40″ ~109°41′ 46″北緯28°47′ 57″ ~29°26′ 26″,面積為142.01平方千米。園區景點由公園由洛塔園區和烏龍山園區組成,已命名地質遺蹟景點74處。

主要景區

烏龍山園區
烏龍山園區位於公園西部,北距龍山縣城3千米,面積72.7平方千米,以岩溶峽谷勝景和溶洞群規模巨大為主要特徵。
烏龍山峽谷長15千米,最窄處僅50米,系典型的經侵蝕、溶蝕作用形成的“V”型谷。
著名的火岩溶洞群即分布於峽谷岸坡山體,目前已發現大小溶洞212個。主要的溶洞有飛虎洞、烏龍洞、石花洞、風洞、鰱魚洞等,此外還分布有天坑鼓大型天坑。景點以飛虎洞最為奇特壯觀。美國、日本、比利時等國的洞穴探險家曾多次來洞探險,至今尚未探明盡頭,素有一洞通三省之稱;洞內地下陰河、地下湖泊、地下山脈,溶隙、支洞、跌坎、盲井異常發育,迂迴曲折;已探明一大廳,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最高處達340米,其規模之大為國內外罕見;特別是洞內水潭、陰河中還棲息著粉紅或藍色“盲魚”、“盲蝌蚪”等珍稀動物,這是世界上繼伊朗和雲南箇舊之後的第3處發現,南京大學俞錦標教授稱“飛虎洞可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研究生物退化的地下研究室”。
洛塔園區
洛塔園區位於公園的東部,北距龍山縣城38千米,南距里耶古城77千米,面積69.31平方千米,是烏龍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蹟最為豐富的一個景區,以岩溶台地、峽谷和石林地貌為典型特徵。
構景地層為下二疊統和三疊統灰岩,整體為一個孤立而發育良好的向斜盆地構成的岩溶台地,海拔標高1000~1422米,形似巨大的船體呈北東向高聳屹立於志留系砂頁岩低山丘陵之上。地表窪地、漏斗星羅棋布,簇簇石林在綠樹映襯下千姿百態,石林中時有溶洞貫穿,人游其內如入迷宮;峽谷陡直幽深,河流蜿蜒,瀑布飛瀉;地下溶洞和地下河強烈發育,已發現大小溶洞314個,溶窪漏斗106個,洞穴沉積物類型多樣,造型各異,形態奇特,琳琅滿目。此外尚有第四紀冰期後倖存衍生至今的三株千年古水杉——“植物活化石”。
洛塔園區被譽為“中國南方裸露型岩溶的典型代表”、岩溶地質的“百科全書”,具有極高的觀賞、科研、教學、科普價值,早在1978年就被定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科研基地,洛塔人“溶窪成庫”的成功範例已載入我國岩溶地下水開發利用的史冊。

發展建設

湖南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前身是洛塔石林省級地質公園。
洛塔石林省級地質公園:於2002年8月被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面積142.66平方公里,經過5年建設,於2007年8月揭碑開園。其建設內容為:洛塔石林標誌碑廣場、杉灣石林至長天坑景區及八洞仙山天池地質遺蹟點的簡易片石游道。
湖南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從2007年開始,在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的基礎上進行國家級地質公園申報,於2009年8月19日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地質公園總面積142.01平方公里,由洛塔園區和烏龍山園區組成。目前,按照國土資源部有關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的有關規定,地質公園已完成了相關的建設內容,正在等待國土資源部驗收授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