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文獻研究所是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下屬事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地方文獻研究所(湖南方誌館)
- 所長:任國瑞
湖南地方文獻研究所是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下屬事業單位。
湖南地方文獻研究所是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下屬事業單位。湖南地方文獻研究所(湖南方誌館)負責收集、整理、研究各級新、舊志書和地方文獻、地情資料;開發志書功能,加強方誌館的現代化建設,為續志工作提供資料和信息,為三個文明建...
4、婦委會 負責機關婦女工作 直屬單位 湖南地方文獻研究所(湖南方誌館)負責收集、整理、研究各級新、舊志書和地方文獻、地情資料;開發志書功能,加強方誌館的現代化建設,為續志工作提供資料和信息,為三個文明建設提供服務,承擔湖南地方志網站建設和維護工作。地址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瀏河村巷37號 ...
湖南地方志是記錄了湖南歷史沿革、山川形勝、行政建置、人物傳記、武備兵防、經濟物產、風俗民情、宗教信仰、異聞逸事等的志書,起到了資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在湖南地方文獻中具有主體地位。地方志信息 地方志,亦稱方誌,乃一方古今總覽,包羅萬象,舉凡一地歷史沿革、山川形勝、行政建置、人物傳記、武備兵防、經濟...
《湖南口岸志》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湖南地方文獻研究所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一、本志為記述湖南口岸工作發展的專業志,全面展示口岸對於溝通湖南與海外的交通,促進對外交往,發展對外經濟貿易、旅遊事業、文化交流、友好往來的重大作用。作品目錄 封面 湖南口岸志 《湖南口岸志》編纂委員會 《湖南口岸志》...
任國瑞,汨羅市屈子祠鎮屈子祠村人,曾任湖南省地方文獻研究所所長。方誌學專家,研究員,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兼黨總支書記,湖南史志界書畫家協會會長。人物經歷 方誌學專家,研究員。曾任湖南省地方文獻研究所所長、《文獻與人物》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現任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兼黨總支書記,湖南史志界...
傑出大師 楊豐源:中國國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中國國學專業人才管理委員會主任,全國國學專業人才專家委員會主任,全國國學專業人才通用教材編寫委員會主任。任國瑞:湖南省地方文獻研究所原所長(湖南方誌館原館長)。現任省人民政府主管的《湖南年鑑·文獻與人物》常務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碩士、研究員。
湖南方誌館位於長沙市開福區,坐落在城北最高峰的羅洋山頂,緊靠湖南烈士公園。歷史沿革 湖南方誌館建成於1998年。職責 負責收集、整理、研究各級新、舊志書和地方文獻、地情資料;開發志書功能,加強方誌館的現代化建設,為續志工作提供資料和信息,為三個文明建設提供服務,承擔湖南地方志網站建設和維護工作。 建...
《湖南古舊地方文獻書目》,湖南圖書館 編,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4月第一版。定價:125元。收錄涉及湖南歷史事件及人物的有關文獻,主要是1949年以前出版的內容涉及湖南的古舊文獻,總計4940種,分為“古代文獻”和“民國文獻”兩大部分。《湖南古舊地方文獻書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湖湘文庫”之一種,湖南...
《湖南地方文獻與摩崖石刻研究》是201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花蕾,張京華。內容介紹 李花蕾和張京華編著的《湖南地方文獻與摩崖石刻研究》的內容包括二個部分,一為湖南古代地方文獻的整理研究,一為湖南古代摩崖石刻的考辨研究。其中大部內容為學術界首次探討,如康熙《炎陵志》、明黃焯《朝陽岩集...
《湖湘文庫:湖南古舊地方文獻書目》是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湖南圖書館。內容簡介 湖南圖書館編寫的《湖南古舊地方文獻書目》收錄的宗教文獻於此類史跡記載豐富。本書還收錄大量記載湖南各地扶危濟困、積穀賑災、恤貧助學、惠老育嬰、義渡義橋等慈善樂捐文獻的書目,為了解清末至民國時期的社會民生提供了第一手...
第二屆中國古文獻學獎學金獲獎名單 博士生 一等獎 王雲路(杭州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二等獎 廖名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三等獎 邵毅平(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碩士生 一等獎 空缺 二等獎 胡長青(山東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陳曉蘭(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三等獎 楊海崢(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張小樂(山東大學...
劉烈茂 講師,中山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副所長;許嘉璐 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孫欽善 教授,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所長 李國鈞 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 李國祥 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副所長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 來新夏 教授,南開大學地方文獻研究室主任 楊 忠 副教授,...
一、湖南地方文獻中的袁繼善形象 二、廣東參罰湖南地方官,繼續向郴桂派行粵鹽引目 三、袁繼善查鹽 四、郴桂鹽法向專商引岸制度的過渡 第五章 康熙年聞贛州鹽法的變遷 一、改粵為淮與地方的鹽區認同 二、“改淮復粵”與地方官考成之困境 三、地方官心目中的鹽政 第六章水運、陸運之爭與專商引岸制度的...
任璀洛 任璀洛,現任湖南省地方志編纂院地方文獻研究所網路管理員。人物經歷 現任湖南省地方志編纂院地方文獻研究所網路管理員。人物榮譽 2020年11月,被授予“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劉翔南,河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呂志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所所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地方文獻研究所副所長任國瑞,河南省炎黃姓氏文化歷史基金會理事、原河南省人大辦公廳主任常呈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瑞,河南省社會...
姜彥稚,1955年生,男,漢族,湖南長沙人,湖南圖書館文獻研究所館員,從事古籍和古舊字畫工作達30年之久。參與編撰輯校《荊楚歲時記 [專著]》《湖南圖書館館藏古舊碑帖拓片目錄》《清風畫韻》等。原注名編 《荊楚歲時記 [專著]》(南北朝梁)宗檁原著,姜彥稚輯校。1986年由嶽麓書社出版。附錄:引用書目、...
2008年完成國家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龍膺集》(90.6萬字),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參與湖南省十一五重大出版項目“湖湘文庫”地方文獻整理工作,輯校《大溈山古密印寺志》《九疑山志二種》《陶汝鼐集》和修訂《楊嗣昌集》,皆由嶽麓書社於2008年出版。1999年以來主持的古籍整理項目還有《清...
曾廣鎔(1870—1929),字履初,湖南湘鄉人。曾紀鴻三子,曾國藩孫。歷任清刑部員外郎、湖北牙厘局總辦、湖北施鶴兵備道、湖北按察使等職。主要履歷 以下摘自張之洞奏摺《揀員(曾廣鎔)請補苗疆道缺折並附片三件》(光緒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三品銜湖北補用道曾廣鎔,現年三十七歲,系湖南湘鄉縣人,由附生以...
麓山寺碑,不僅是中國碑刻藝術的瑰寶,而且也是重要的湖南地方文獻。碑文敘述了自晉太始四年建麓山寺至唐立碑時,麓山寺的沿革和歷代住持禪師傳經弘法的情況,以及歷代官員對該寺所作的貢獻,可以折射出佛教在湖南傳播的歷史軌跡。地理位置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嶽麓山麓山寺內(古麓山寺)
為了滿足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以及吉首大學民族學學科、中國少數民族史學科建設需要,2005年建立了文物修復與文物鑑定室,其主要工作是對民族地區的歷史文物、地方文獻資料、金石碑刻、文書契約等進行修復、整理、鑑定與研究。現設主任1人。吉首大學酉水流域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2007年成立吉首大學酉水流域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學》特邀編委,《民國北京史研究叢書》編委,華東師範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與世界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民間記憶與地方文獻中心研究員。譯著 On Mao Ze-dong, Jiang Yi-hua,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ume 2, March 2009, Tang Xiao-bing and Nick ...
。合編《中草藥驗方集》(600例),作為內部地方文獻資料使用收藏。《淺談影響圖書利用率的因素及解決辦法》由世界學術文庫出版社、《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編輯部、《世界學術文庫》編輯部、北京市名人文化研究中心聯合編入《世界學術文庫·華人卷》一書中。業績被載人《中國百科學者傳略》、《中國當代科技專家大辭典》...
羅香林是第一個將方誌帶入地方研究的人。1936年秋至1938年秋,羅香林擔任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長,他十分重視廣東地方文獻的徵集和保存。在他的倡議下,廣東各界人士尤其是各地的收藏家紛紛將有關廣東本省的著述寄贈給中山圖書館。日軍轟炸廣州時,許多人都離開了,但羅香林沒走,日軍的炸彈都...
2014年第3期 《單一問題抑或要素之一:區域社會史視角的鹽史研究》,《鹽業史研究》2014年第3期 《區域歷史文化資源收集整理的幾點思考》,《東莞地方文獻整理與東莞學人研究文集》,齊魯書社,2015年 《清代私鹽市場的形成——以嘉道年間湖南南部私鹽貿易為例》,《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
漢壽縣圖書館位於漢壽縣城關鎮體育路,占地面積七畝,讀者使用館舍面積1000平方米;設綜合性圖書外借室、科技圖書借閱室、報刊閱覽室、中小學生借閱室、參考諮詢室、過刊過報查閱室、地方文獻書庫,是一所為全縣科研、文化、經濟服務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該館現有工作人員9人,平均年齡37歲。事業經費系國家財政全額...
葉德均的《歌謠資料匯錄》(1955年)是他從宋代以來的筆記、詩話、地方文獻、通俗小說和元、明、清以來的南戲、傳奇等資料中輯錄出的歌謠資料,目的是給研究口頭文學的人提供幫助,文中還輯錄了瑤歌、僮歌、苗歌等少數民族的歌謠,十分珍貴。另外,葉德均對於清代的彈詞女作家,也給予了關注。他著有《〈再生緣〉續...
建炎二年(1128),揚州淪陷,伯彥被罷職,居永州(今湖南零陵)。紹興元年(11復職,任池州知州、江東安撫使。四年復被革職,九年,在秦檜等人的支持下),起任宣州(今安徽宣州)知州,後以獻所著《中興日曆》授檢校少傅、保信軍節度使。十年乞休,返里家居。翌年,卒於家,終年71歲。著有《中興日曆》5卷、《...
這種用陶器裝殮人骨進行二次葬的方法直到現在一4 4 研究與探索些地方還使用。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台灣、越南等地都有在人死後多年內十年左右要進行拾骨,就有陶器來作裝骨殖的容器,稱作“金瓮”和“金盎”。足見瓮棺葬源遠流長。石棺二次葬 這種墓葬的共同特點是用石塊或石板構築成石棺槨或壘砌...
鼎盛期的楚文化遺存就主要在江漢平原及楚國南部的今湖南境內發現,並向楚全境輻射。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因白起拔郢而遷都陳城,習稱陳郢,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又遷都壽春城,習稱壽郢,直至楚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為秦所滅,是為楚文明的滯緩衰退期。這一時期楚國基本處於動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