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黃長江大橋(湖北鄂黃長江大橋)

鄂黃長江大橋

湖北鄂黃長江大橋一般指本詞條

鄂黃長江大橋(E’huang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國湖北省境內連線鄂州市與黃岡市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湖北省“九五”期間重要交通項目。

鄂黃長江大橋於1999年10月15日動工興建;於2001年12月26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於2002年10月10日通車運營。

鄂黃長江大橋南起鄂東大道,上跨長江水道,北至黃州大道;橋樑全長2670米,主橋長990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黃長江大橋
  • 外文名:E’huang Yangtze River Bridge
  • 始建日期:1999年10月15日
  • 投用日期:2002年10月10日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
  • 類型:公路橋、特大橋、斜拉橋
  • 長度:2670米
  • 寬度:24.5米
  • 車道設定:雙向四車道
  • 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 起止位置:鄂東大道、黃州大道
  • 途經線路:大橋路、明珠大道
  • 管理機構:湖北省交通投資有限公司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建設成果,技術難題,榮譽表彰,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1985年,黃岡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交“1485”號議案,請求在湖北省黃州和鄂州之間修建鄂黃長江公路大橋,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的答覆。
鄂黃長江大橋橋塔鄂黃長江大橋橋塔
1993年12月,鄂黃長江大橋的設計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設計院完成了大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
1994年1月,湖北省發展計畫委員會、湖北省交通廳在黃岡市黃州區主持召開了鄂黃長江大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初審會,形成了初審意見,為大橋爭取國家批覆立項建設打下了基礎。
1995年12月7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畫委員會以計交能[1995]2194號文正式批准鄂黃長江大橋項目立項建設。
1998年11月17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以計基礎[1998]2345號文批覆鄂黃長江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9年4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以交公路發[1997]170號文批覆鄂黃長江大橋初步設計檔案;10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畫委員會以計投資[1999]1552號文批覆鄂黃長江大橋開工報告;10月15日,鄂黃長江大橋正式動工興建。
2000年12月28日,鄂黃長江大橋完成全橋58個墩台施工,兩座主索塔完成封頂工程。
2001年12月26日,鄂黃長江大橋完成1380米引橋30米T梁,300米副主橋50米T梁的預製安裝,完成990米主橋的主梁澆築工作,安裝斜拉索236根,並完成主梁合龍工程。
2002年9月26日,鄂黃長江大橋完成橋面系工程、交通工程、引道工程、景觀工程建設,完成橋樑荷載試驗和交工驗收,並通車運營;10月10日,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鄂黃長江大橋設立收費站。
2005年7月13日,鄂黃長江大橋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組織的竣工驗收。
2019年6月12日,鄂黃長江大橋完成橋樑頂升、支座更換工程。

橋樑位置

鄂黃長江大橋位於中國湖北省,位於長江水道之上,連線鄂州市與黃岡市;大橋南起鄂州市的大橋路與鄂東大道交匯十字口,沿大橋路往北至黃岡市,上跨長江水道、沿江大道,北至黃州大道,接明珠大道;途經線路為大橋路、明珠大道。
鄂黃長江大橋橋面鄂黃長江大橋橋面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鄂黃長江大橋分別由主橋、副主橋、兩座橋塔、引橋、橋墩及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鄂黃長江大橋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鄂黃長江大橋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 設計特色
鄂黃長江大橋為五跨一聯的雙塔雙索麵斜拉橋,主梁採用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斷面形式是邊主梁,其餘橫樑均設有預應力鋼絞束。索塔為“瓶頸”型,採用大直徑群樁基礎,每個塔墩為鑽孔灌注樁,索塔採用混凝土結構,其形式橫橋向為介於平行索的H型塔及空間倒Y型塔之間的“瓶頸”型塔,順橋向為一字型,整個橋塔有塔座、塔柱,塔冠、三道橫樑及下塔柱橫向聯繫隔板組成。斜拉索採用低鬆弛鍍鋅高強平行鋼絲束外包熱擠PE防護套,兩端鑄鐓頭錨錨固。主3、4、7、8號墩頂設有盆式橡膠支座,主5、6號塔墩於主梁交匯處設定0號拉索。引橋採用雙柱式橋墩,墩柱採用矩形截面。帽梁採用魚應該結構。副主橋與引橋上部結構採用兩種簡支T梁,橋面連續,按部分預應力A類構件進行設計。
鄂黃長江大橋為五跨一聯的雙塔雙索麵斜拉橋鄂黃長江大橋為五跨一聯的雙塔雙索麵斜拉橋

設計參數

鄂黃長江大橋大橋全長2670米,主橋長990米,副主橋長300米,引橋長1380米,主橋採用(55+200+480+200+55)米跨徑布置,橋全寬24.5米,橋面豎曲線半徑為10000米。橋塔承台以上為172.3米,下塔柱高45.35米,中塔柱高51.25米,上塔柱高71.7米;橫橋向上塔柱中心間距15米,塔柱橫橋向寬4.8米,順橋向上、中塔柱寬7.0米,下塔柱由7.0米漸變至12.0米,上塔塔柱順橋向1.5米,橫橋向1.0米,中塔柱2個方向均為1.0米,下塔柱順橋向1.8米,橫橋向1.0米,中橫樑、下橫樑高6.0米,上橫樑4.0米。主梁斷面全寬27.7米,邊肋寬1.7米,頂板厚0.32米,主梁的基本梁高2.4米。單套共29對斜拉索,索距8米;索內鋼絲束直徑為7毫米。
鄂黃長江大橋大橋全長2670米鄂黃長江大橋大橋全長2670米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城市快速路
設計速度
80千米/小時
車道設定
雙向四車道
荷載標準
汽車—超20級、掛車—120,人群:3.5千牛/平方米
橋面坡度
縱坡:3.0%,橫坡:2.0%
船舶撞力
主跨順水流方向27000千牛、橫水流方向13500千牛;黃岡側邊跨順水流方向900千牛、橫水流方向700千牛
通航等級
I級I類
通航淨高
24米
通航水位
最高:25.58米,最低:7.75米
遇洪頻率
1次/300年
抗震等級
基本烈度為6度,按7度設防
參考資料:

運營情況

  • 票價票制
1、移動支付
2018年1月,鄂黃長江大橋實現了銀聯卡支付、手機移動支付的系統上線,通行費的支付方式達至8種,減少了車輛排隊等待時間,提升了通行效率,保障了通行秩序。
2、無感支付
2018年6月28日,鄂黃長江大橋進行“無感支付”試點示範項目簽約儀式。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鄂黃長江大橋480米主跨PC邊主梁,懸澆8米段混凝土的主梁採用牽索式前支點全液壓工具掛籃,將拱橋技術引進掛籃施工,內模桁架採用鋼管拱,液壓升降整拆整裝,操作簡單方便,掛籃總重降低10%,全部掛籃為工具式組合,適應不同的梁寬和拆運,是掛籃施工技術的進步。
側看鄂黃長江大橋側看鄂黃長江大橋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所獲獎項
鄂黃長江大橋
2006年中國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參考資料:

文化特色

  • 郵資信封
2002年9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鄂黃長江大橋郵資信封。

價值意義

鄂黃長江大橋通車,進一步提高106國道的通行能力,鄂東兩座城市之間的通車時間將縮短近30分鐘,促進鄂東經濟的發展。(大眾網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