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蠅子草

湖北蠅子草

湖北蠅子草(學名:Silene hupehensis)為石竹目石竹科蠅子草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甘肅、湖北、河南、陝西、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1,200米至2,7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草坡或林間岩石縫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蠅子草
  • 拼音:hú běi yíng zi cǎo
  • 學名:Silene hupehensis C. L. Tang (1980)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超目:石竹超目
  • 石竹目
  • 石竹科
  • 蠅子草屬
  • :湖北蠅子草
  • 分布區域:中國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

形態特徵

湖北蠅子草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株無毛。莖叢生,直立或上升,不分枝,基部常簇生不育莖。基生葉葉片線形,長5-8厘米,寬2-3.5毫米,基部微抱莖,頂端漸尖,邊緣具緣毛,中脈明顯;莖生葉少數,較小。
聚傘花序常具2-5花,稀多數或單生;花直立,直徑15-20毫米;花梗細,長2-5厘米;苞片線狀披針形,具緣毛;花萼鐘形,長12-15毫米,直徑3.5-7毫米,無毛,基部圓形,縱脈紫色,不明顯,連合在萼齒脈端,萼齒三角狀卵形,長2-4毫米,頂端圓或鈍頭,邊緣膜質,具短緣毛;雌雄蕊柄被柔毛,長3一4毫米;花瓣淡紅色,長15-20毫米,爪倒披針形,長8-10毫米,不露或微露出花萼,無緣毛,耳不明顯,瓣片輪廓倒心形或寬倒卵形,長7-9毫米,淺2裂,稀深達瓣片的中部,裂片近卵形,微波狀或具不明顯的缺刻,有時瓣片兩側基部各具1線形小裂片或鈍齒;副花冠片近腎形或披針形,長1-3毫米,常具不規則裂齒;雄蕊微外露,花絲無毛;花柱微外露。
蒴果卵形,長6一8毫米;種子圓腎形,長約1.5毫米,黑褐色。花期7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 200-2 700米的草坡或林間岩石縫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 模式標本采自湖北房縣、鄖縣一帶。

變種

毛湖北蠅子草(變種) (雲南植物研究) 圖版101: 1-4
var. pubescens C. L. Tang in Act. Bot. Yunnan. 2: 438. fig. 7. 1980.
花萼密被短柔毛。
產陝西(秦嶺北坡)。生於海拔1 600-2 550米的山坡岩石縫中。模式標本采自陝西華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