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堅持“兩個服務”
近年來,該館領導和文藝輔導幹部經常到機關、進社區、下農村、進農戶,積極組織和輔導城鄉文化活動的開展。該館和英山縣文化活動中心一起,與縣勞動服務公司舉辦了“春風行動歌舞晚會”。配合中央電視台、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等單位和部門舉辦了“三八歌詠大賽”、“茶葉節頒獎文藝晚會”、“首都歌舞團赴大別山專場晚會”、“周末喜相逢晚會”等文藝演出達20多場次。文化館的黨員幹部還自編自演文藝節目,深入到南沖畈村等多家愛心福利院為孤寡老人演出10多場次,深受民眾好評。在“三下鄉”活動中,由館長帶隊到楊柳鎮三門河村、紅山鎮板橋村、孔家坊鄉孔坊村、金鋪鎮龍潭河村、溫泉鎮梅岩村等村的文藝演唱隊、文化室、夕陽紅文藝隊等多家社區文藝隊進行輔導。幫助健全了城區20多個演出團隊和農村100多個演出團體的組織建設。
該館編排的舞蹈《竹鄉娃》獲“湖北省第二屆青少年音樂舞蹈大賽”銀獎,創作的鄂東民歌《大別山 英雄的山》曾獲湖北省第七屆“屈原文藝獎”優秀獎。該館被評為黃岡市“服務農村,服務基層”文化先進單位。
主要優秀人物
- 鄭能新
湖北省黃岡市文聯副主席、黃岡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黃岡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理事。為湖北省政府專家津貼獲得者。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於湖北英山,大學學歷、中共黨員,曾任湖北省英山縣文化館館長、湖北省黃岡市民眾藝術館館長,副研究員職稱。
2008年獲“湖北省十佳青年文化名人”稱號。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迄今已出版小說集《遙遠的山村》《變奏》、散文集《心旅》、報告文學集《選擇艱難》;主編有大型畫冊《黃岡名人》及其他書籍、雜誌十餘本;出版、發表文學作品200餘萬字,並屢屢獲獎。作品見於《人民文學》《中國作家》《中國散文家》《西湖》《長江文藝》《朔方》《北方文學》《小說界》《廣西文學》《安徽文學》《芳草》《當代小說》《華夏散文》《南方周末》《文藝報》《中國文化報》等百餘家報刊雜誌,其作品多次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短篇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等選載並選入多種大、中學教材。其中,小說《街頭》獲“中國首屆微型文學作品大展”二等獎;《小保姆》獲文化部等單位主辦的“全國青少年文學作品大展”二等獎;《一斤茶葉》獲全國青少年文學作品徵文一等獎、全國反腐倡廉徵文三等獎、黃岡市第二屆東坡文藝創作獎;《文癖》獲“大西南金道文學獎”和中國文聯等單位主辦的“中國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二等獎;《後花園的老支書》獲《湖北日報》“港下杯”小說大賽二等獎和湖北省政府、省文化廳“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徵文一等獎;《父親的煙桿》獲文化部一等獎、“東方文化藝術”徵文一等獎和全國政協、中國新聞社等單位徵文二等獎、全國“真情人生”徵文二等獎;《鄉村人物三題》獲北京師範大學作家班學員力作選拔賽二等獎;《一館之長》獲文化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徵文二等獎和“百花文學”一等獎、“中華復興文學一等獎”;《文化局長》獲2010年中國文學家著作著作權徵文評比中篇小說一等獎、2010年“中國時代優秀文藝作品評比”一等獎;《迷失故鄉》獲《小說選刊》三等獎;《父親與酒》獲《鄂東晚報》一等獎;《36號里程碑》獲湖北省交通廳、省交警總隊“六大賽”三等獎;《獵槍》獲第五屆紫香槐杯網路文學大賽三等獎;《清天》獲浙江省作家協會主辦的“天賜生態杯全國小小說大賽”三等獎;《樓燈》獲湖北省委宣傳部、省作協“第二屆網路文學徵文”銀獎。散文:《川行雜記》獲中國散文學會一等獎;《英山有個陶家河》獲全國政協二等獎、中國散文學會“2009年散文論壇”一等獎;《過年》獲“中國大眾文學”一等獎;《梁子湖拾遺》獲《中國作家》雜誌社、中國散文學會一等獎,“天下湖泊”徵文二等獎;《父親的煙桿》獲得2009年度“中國百篇散文獎”;《心愿》獲“全國精短散文大賽“二等獎;《珍重童心》獲中國教育報、湖北教育報刊社“漫話學生心理”徵文一等獎;《不想成名》獲《東方教育》雜誌社一等獎;《黃山隨筆》獲中國散文學會“綠色·人文”徵文二等獎;《母親的心》獲首屆“星光杯·感動中華”徵文一等獎;《東坡赤壁秋懷》獲“首先杯”全國詩歌散文網路大賽二等獎;《沙金項鍊》獲“中國最浪漫感人的愛情故事”徵文優秀獎。詩歌:《讓歷史記住這一刻》獲湖北傳媒集團“難忘2008”徵文一等獎;《農家三題》獲“世界華人華文詩賽”二等獎;《中國農民》獲湖北日報、《湖北農民報》“中國農民”征歌二等獎。報告文學:《永恆的豐碑》獲湖北日報“陸羽杯”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大別山·森林魂》獲中國法學會、全國工商聯等舉辦的“共和國輝煌60年徵文”金獎、國家林業局(部)“慶祝建國60周年生態文學徵文”三等獎;報告文學集《選擇艱難》獲“中華之魂優秀文學作品徵文”一等獎;《路,在他腳下延伸》獲中國貧困地區農村題材文學作品徵文優秀獎;《選擇艱難》(單篇)獲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文學》優秀報告文學獎;《福星方定元》獲全國政協二等獎、全國總工會、《中國新聞出版報》一等獎;《教壇頭雁》獲國家體改委、改革出版社優秀報告文學獎;《勁舞銀龍亘大江》、《禪宗聖地書飄香》獲“中國時代十大新聞人物”優秀報告文學獎。論文《新時期文化產業對文化事業的促進作用》獲文化部“文化產業徵文”三等獎;《充分認識文化館(站)在當前農村文化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獲第六屆楚天群星獎和湖北省民眾文化論文評選銅獎;《當前業餘文藝創作現狀剖析及對策》被省委宣傳部、中宣部作為內參發表,並獲湖北省“基層文化調查”銅獎,其紀實性論文《益州、杭州、蘄州,畢升故里何在 英山墓碑揭開千古之謎》一文,在《湖北日報》發表後,《新華文摘》及10多家報刊轉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學術界極大興趣,為畢升研究掀開了新的一頁。其事跡多次被《中國青年報》《湖北日報》《湖北法制報》《武漢晚報》《文化大世界》《小說選刊》《作家天地》《微型小說選刊》《百花園》《鄂東晚報》等報刊雜誌專版宣傳介紹。入選《中國專家名人大詞典》《中國文藝三十年》《中華優秀人物大典》等10多部辭書。
- 劉醒龍
劉醒龍
- 6劉醒龍,1956年1月10日生於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作家。
著名作家,1956年生,祖籍湖北團風,生於古城黃州。曾客居英山縣.1973年畢業於該縣紅山中學。曾任縣水利局施工員、閥門廠工人,縣文化館創作員、縣創作室主任,黃岡地區群藝館文學部主任、黃岡地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赤壁》文學季刊執行副主編。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芳草雜誌社總編。曾獲首屆中國當代文學學院獎(長篇小說《聖天門口》)、第二屆(2003-2005)中國小說學會長篇小說獎(長篇小說《聖天門口》)、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抵挑擔茶葉上北京〉),第四、五、六屆《小說月報》百花獎(中篇小說《鳳凰琴》《白菜蘿蔔》《分享艱難》),第七屆莊重文文學獎、首屆青年文學創作成就獎等。中篇小說《鳳凰琴》和《秋風醉了》被改編為電影《鳳凰琴》和《背靠背臉對臉》,獲國內外多種大獎。長篇小說《愛到永遠》被改編成大型舞劇《山水謠》獲文化部戲曲文華獎。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日韓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