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始建於1953年,六十年代曾升格為湖北省水利電力專科學校,開辦專科學歷教育12年。建校50多年來,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萬餘名,許多畢業生都已成為水利行業建設的棟樑和骨幹。主要招收應屆高中(中職)畢業生。
環境設施
學院現有東(湖)、南(湖)兩個校區,東校區位於武漢市武昌珞珈山下,緊鄰武漢大學;南校區(主校區)坐落於武昌南湖岸邊,風景秀麗,環境幽雅,交通便利。學院有校園面積688.78畝,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公寓、食堂、體育場等各類設施齊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館藏圖書資料50多萬冊,教學、實訓儀器設備資產總值達8900多萬元,有實驗室、實習工廠38個,並在全省各地設有專業實習實訓基地40餘處。學院還是水利部行業定點培訓中心和國家水利水電行業職業技能鑑定中心之一。
校史瀏覽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創建於1952年。1952年9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將廣州私立天佑高級工業學校調整改名為武漢水利學校。1953年2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將學校更名為長江水利學校,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中南水利部共同領導。1953年10月,學校復名為武漢水利學校。1955年,更名為"水利部武漢長江水利學校",直屬國家水利部
領導。
1958年,學校升格為武漢水利專科學校開設高等專科教育。同年10月,學校下放給湖北省水利廳管轄,同年12月,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水利電力專科學校。
1961年困難時期,學校奉命下遷至湖北省浠水縣白蓮河鎮辦學。1970年,根據湖北省革委會所謂"撤消所有不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專業學校"的意見,湖北省水電局決定學校停辦,改辦工廠,教職工就地安置工作。
1972年,學校在浠水縣重建,並遷回武漢市武昌廣埠屯,與武漢電力學校合併組建湖北省水利電力學校(中專),隸屬湖北省水利電力局。1975年,因國家和省機構改革的需要,湖北省水利電力局分設為水利和電力兩局,學校也相應分設為兩校。1977年9月,湖北省水利局在武昌八一路選址建立了湖北省水利學校。1994年1月,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改革,各項建設和發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辦學條件逐年改善,辦學規模逐年擴大。1991年,經湖北省教育廳評估,被評為辦學條件合格學校,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確認為“省部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996年,湖北省水利廳在學校爭創“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的工作中,制定了“調整規劃、集中辦學”的總體規劃方案,決定將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和湖北省水利水電技工學校合併建設,重點擴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省有關部門將學校擴建列入全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對學校擴建進行了巨額投資。整個項目於1998年12月動工建設,1999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前期投資4000萬元。同年9月,學校整體遷入新校區辦學。2000年9月,經國家教育部評估驗收,確認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多年來,
學校緊密聯繫行業需要辦學,根據水利水電學科教育的要求,先後開辦了水利水電工程、水電站電力設備、水土保持與環境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治河防洪等十多個專業,均通過了部、省有關部門的評估,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在2002年申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時,獲得湖北省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的全票贊同。2002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核准備案,學校成功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並定名為“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專業設定
體系設定學院設有水利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商貿管理系、基礎課部、繼續教育部等系部。開設了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水文水資源、水務管理、給排水工程、建築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工程監理、工程測量、工程造價與管理、計算機套用技術、電氣工程與技術、機電一體化、套用電子技術、文秘、市場行銷、商務英語、旅遊、電腦藝術設計、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物業管理等近30個高職(專科)專業,建立了較為全面的高職專業體系。
教學理念
教職狀況學院有專任教師400多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00多名,“雙師型”教師近百名,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職業結構、專業結構合理。多年來,學院教師先後承擔了數十項水利、工民建、機電、計算機方面的科研、勘測設計、施工、監理等任務,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0餘篇,主編、合編各類教材60餘種,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斷增強,為學院的職業教育辦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辦學宗旨在辦學中,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不斷強化和完善“院系兩級管理、以係為基礎”的管理模式,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明晰,在辦學中始終堅持規模、效益、質量相統一的辦學思想;堅持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有機統一,在實踐中不懈探求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適應的科學的辦學道路;堅持教學、
教師、學生的有機統一,貫徹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理念。一切工作都以提高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學習及生活需要為出發點,使學院各項建設不斷取得進步,確保了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學院十分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斷提高職業教育水平,教學手段先進,多次獲得部、省有關部門的好評,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居全省高職院校前列。
學生工作學院按照健全制度、穩定秩序、嚴格管理的總體思路,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堅持和完善院系兩級學生管理體制和專職輔導員聘任及考核制度;大力推進以學生社團為載體,以校園文化為內容,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的學生課外活動,在學院持續開展以“學習職業理論,掌握職業技能,實踐職業規範”為核心內容的素質教育活動,弘揚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校園活動豐富多彩,廣大師生精神面貌良好,校園秩序井然。
發展思路“十一五”期間學院確立的總體發展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要求,以為水利和社會培養各類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堅持規模、效益、質量相統一的辦學思想;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堅持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創新和統一,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兼顧中職教育、成人大中專學歷教育和行業培訓;以水利水電類工科專業為主,兼辦文、經、藝等社會需要的其它專業;立足水利,服務社會;立足湖北,面向全國;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到2010年,在使學院辦學規模達到12000人的同時,將學院建成一所工科為主,文經兼辦,適應社會需求、專業結構合理、教學體系完善、辦學特色鮮明、管理體制健全、校園環境和諧、辦學效益突出,在全國和湖北省有較高知名度的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歷屆領導
1955年4月,長江水利學校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兼校長。劉焰學第一副校長,黃肇翔、尹聘伊徐爵立為副校長,不久任命梁健為副校長。 1956年10月,劉焰任學校黨總支書記,董榮旺為副書記。
1960年,劉焰任學校黨委書記,梁健、金靜為副書記。
1961年,湖北省水利廳副廳長,廳黨委書記漆少川兼任校長,劉焰為第一副校長,梁健、程志遠、汪楓、尹聘伊為副校長。黨委書記劉焰,第二書記劉秉瑞,副書記梁健。
1965年,組建湖北省水利廳半工半讀技工學校,由湖北省水利廳廳長漆少川兼任校長,蔡光耀兼任副校長。
1968年革命委員會主任劉秉瑞。
1969年~1970年,革命委員會主任劉秉瑞,副主任鄧聯森、付忠學,宣工隊指揮長趙啟德。
1972年~1974年,黨委書記湯方忠,副書記梁健。
1974年~1977年,校長蘇克,副校長湯方忠,黨委書記梁健,副書記湯方忠。
1977年~1984年,校長兼書記梁健,1979年6月~1985年董榮旺任副書記。期間楊運生、胡延初、丁之江先後任副校長。
1984年~1988年期間,校長陳江媛,黨委書記丁之江,副校長吳克剛、唐才鈺。
1988年~1994年期間,校長唐才鈺、黨委書記丁之江,劉志光、王才章、趙銀啟任副校長,張遠國任黨委副書記,韓洪建任副校長兼副書記,紀委書記陳應祥,工會主席張遠國、趙銀啟。
1995年~1999年期間,校長談炳忠,黨委書記詹先德,先後任副校長的有陳永忠、龍松祥、祝文彪、王武寧,紀委書記張遠國、張愛國;工會主席趙銀啟。
2000年,韓洪建任校長。
2002年,院長韓洪建,黨委書記祝文彪,副院長陳永忠、甘齊順、王德平、王武寧,紀委書記張愛國,工會主席趙銀啟。
就業狀況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組建,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所水利水電行業職業技術學院,已有五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學院自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了大、中專畢業生5.5萬餘人。2002年學院升格為高職院校後,學院領導更加重視就業推薦工作,為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學院在2004年單獨成立了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並建立了院系兩級管理制度。雖然當前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但合格畢業生的就業率仍高居85%以上,多年來已摸索出一套成功的就業指導經驗,對外已形成一個成熟的就業網路。學院主動適應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設定,學院畢業生今後的就業前景將一片光明。
學院就業指導中心根據院專業設定的特點,把學生就業定位在國有、民營大型企業和合資、獨資大型企業這個層面上。為此,在常規教學中,實行“雙證制”管理,學生在獲得畢業證的同時,還能取得國家統一頒發的相應的技能等級證(學院學生的技能等級證獲取率在95%以上),為其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學生到用人單位後,能較好地實現專業對口,做到學以致用;根據工作需要和個人表現,學生還可再次獲得更多學習和深造機會。同時,這些用人單位的運作機制都比較規範,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比較豐厚、有保障,而且工作也比較穩定。 湖北是個水利大省,特別是98年特大洪水爆發後,國家對水利基礎的建設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倍重視。隨著國家投入的不斷加大,水利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這些都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學院通過廣泛的就業網路,拓展了較為寬廣的就業渠道。涉及到水利、電力、建築、通訊、IT、電子、機械製造、工程測量、鐵路等行業。水利、建築、測量、機電類主要面向湖北、四川、廣東等水利大省;電子、電氣、計算機、文秘類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省市。形成了湖北水利系統各企業、湖北武漢中南建設公司、湖北大禹公司、湖北水利水電建設總公司、湖北水利水電監理中心、達華監理集團武漢公司、長江水利委員會監理公司、中科院武漢岩土研究所、東風汽車工業工程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術公司、湖北電建一公司、漢江集團、興發集團、中國核工業第二建設公司、中國十五冶、葛洲壩集團清江施工局、葛洲壩集團四、五公司、中鐵一、四、十一、十八等局、中水基礎局、中水一、三、五、八、九、十、十五等局、中建三局、五局、四川水電工程局、成都勘測院、北京勘測院、青海水電工程局、陝西水電工程集團、雲南雲能電力、廣東水電二局五公司、七公司、深圳分公司、廣東聯泰集團、浙江第一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浙江江能建設有限公司、浙江衢州元立金屬製品公司、浙江天皇教儀公司深圳信義集團、深圳海川集團、比亞迪公司、蘇州友達光電公司、昆穎電子(崑山)公司、元盛電子(昆上)公司、江蘇大江金屬有限公司、常熟新瑞科技、上海達豐、等400多個用人單位的就業網路。畢業學生到這些單位後普遍受到好評,大批學生已成為生產骨幹,他們的工作表現既為企業獲得了榮譽,也為學院強化了市場,因此這些用人單位已同學院建立了長期的良好的供求合作關係,使學院畢業生就業形勢喜人,而且每位合格畢業生都有多次擇業的機會。
2005年應屆畢業生850人,就業726人,就業率85.4%,其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工程技術、電氣工程技術、文秘專業就業率達90%以上。2006年應屆大專畢業生2623人,聯繫單位412個,提供崗位4000餘個,初次就業率達81%(截止時間4月30日),其中測量專業合格畢業生全部就業,一次就業率達100%。畢業生就業形勢正在向良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