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香港

《游香港》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游香港
  • 作者:郭嵩燾
  • 作品出處: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光緒二年十月)廿一日。早至香港。旁註:上海,赤道北三十一度三十分;香港在赤道北二十二度十二分;京師,赤道北卅九度五十四分。香港總督鏗爾狄遣其中軍阿克那亨來迎,且請至署相見。約以二點鐘往。水師總兵藍博爾得來晤,曾於總署見之。所部飛游營旁註:炮台二所。兵船六隻當回國,候予至一見即行矣。午刻,偕劉雲生、黎蓴齋、德在初、鳳夔九乘坐鏗總督所派十槳小船登岸。至則大列隊伍以迎。廣東領事羅伯遜亦迎於江次,為敘寒暄。遂乘四人輿至總督署。水師提督賴得、副提督闊倫布、按察司斯美爾斯皆集,其餘大小文武官約二十餘人。鏗總督述及學館訓課凡四百餘人,因請一往視之。斯按察又述及化學館之盛。酒罷,遂詣學館。總教習斯爵爾得,副教習法那、鏗爾陪同周曆學堂五處。每堂可坐百人,一教習主之。課中國《五經》、《四書》及時文者三堂,課洋文者一堂,洋人子弟課《五經》、《四書》者一堂。課《五經》《四書》者,中國教習也;課洋文者,西洋教習也。其課詩文,則名為小課,皆限有期日。規模固宏遠矣。以江次列隊相候已久,不及一赴化學館。中軍阿克那亨又陪送至舟次。致丁禹生、馮竹儒、唐景星、徐雨之及上海稅司吉羅福信凡四緘。附寄家信二函,一托之馮竹儒,一托之唐景星。附寄朱香蓀及志城二信,又寄笙陔叔一信。是夕有英商輪船入泊,直撞船艄,聲如震霆,尾窗多壞。一小船懸掛船尾,遂成兩橛。夢中驚醒,移時神始定也。香港居民十三萬餘人,西洋約六千人,在中國居住人數,以此為最多。
廿二日。以修船耽延一日。香港總督鏗爾狄及羅伯遜、阿克那亨來船回拜。因語及學館,雲皆國家經費也,嫌其規模尚小,尚欲另立一館,擴而大之。此皆為各人讀書識字自瞻身家之計,學習一二年,粗能有得,往往自出謀生,所以能有成立者少也。英國學館通計所教課者三百餘萬人。語及出使,曰:“此邦交之常。待人與所以自處,無所歧視。此間監牢,收系各國人民之有罪者皆然,惜不得一往觀。”因告以今日不能開行,盡思一往觀也。乃仍約派肩輿來接。台灣領事柏卓安來見,京居十餘年,容貌語言,略似中國人。申刻,羅伯遜、阿克那亨陪游監牢。設正副監督,正督以事他適,出迎者監牢副監督達摩森也。屋凡三層,皆有鐵柵扃鎖之,罪犯重者在上層。下層一人一房,上層三人一房。被褥、盥盆之屬畢具。氈毯日疊板上,整齊如一,不如式者減其食。所收系有西洋人,有呂宋及印度人,通計三十餘名,而中國至四百七十四人。當日犯賭博者又四十人,另有罰款二百元至四五元不等。旁註:人飯一盂,小魚四頭。收系久者肉食,飯亦精。收系久者七年、五年,少或五日,亦有終身禁錮者。辦法亦略分三等:有錮閉者,有久羈課以織氈毯者,有運石及鐵球者。運鐵球者三處:一西洋人,一呂宋人,一中國人,皆以兵法部勒之,或五人為隊,或十人為隊,每日以兩時為度。運石者一處,則所犯較重者也。別有女囚一處,皆人一房。達摩森導令遍游各監牢及運石及鐵球處,有至百餘人布列一處者,舉手示之,皆趨就行列,或至三列,立處截然齊一,皆舉手額角以為禮。即禁錮室中,啟外牢門揚聲喝之,皆起立,當門垂手外向,節度整齊可觀。牢外設浴室一。中設禮拜教堂一,囚人環立聽講。設病犯就醫牢一,又收檢病故人犯堂一,所至皆以松香塗地板,不獨無穢惡氣,並人氣亦清淡,不使人作逆也。禧在明云:“從前人犯皆課令出外工作,如築垣、修路之屬。鏗總督乃始禁錮之不令工作,運石、運鐵球,皆所以苦之。”其禁閉者,房設一鐵軸,令手運之,日萬餘周。旁註:日運萬四千轉,有表為記,不如數者減其食。亦所以勞其筋骨,導其血脈,使不至積鬱生病,規模尤可觀也。其刑具有鎖有杻,皆以械足者;有鞭,用繩為之,五十鞭則皮裂矣。其變詐反覆亂風俗者,則刺其頸為“○”,驅而逐之,不得至香港。亦有用刀削其“○”,以膏塗之,瘡愈而成斑,亦經巡捕查獲,執而囚禁之者。所以不可及,在罰當其罪,而法有所必行而已。香港英國鐵甲兵船二,提督賴得、副提督闊倫布領之,亦以駐紮三年為期。一名奧大喜阿斯,一名飛多爾日曼奴爾。飛多爾日曼奴爾為義大利皇帝之名,英人尊之,取以名船。法國鐵甲兵船一,美國兵船一,又有英國小兵船一。馬格里言,英國副提督名窪爾尊,屬往拜之。比回拜,則仍闊倫布也。所坐公司船名大礬廓爾,船主名拍羅旁註:巴拉。得。前雲柏里斯,誤。王春曉鎮軍、楊春林、宋△△、李香陔、丁子俊、蔡默齋均來見。俞吉甫亦遣其門人劉子垣來見,亦一書復之。

作者簡介

大變動時代容易產生大思想家。郭嵩燾生活在清代道鹹同光之際,中國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天朝帝國”變為列國之一,由閉關自守變為被動開放,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啟動工業化進程。郭嵩燾敏銳地感受到時代變動的脈搏,走在了時代思想的前列。他努力了解西方,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與良善的制度,反對因循守舊。他不畏人言,勇於擔當,出任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盡力介紹西學西制,呼籲中國走向世界,雖備受攻擊而百折不撓,無怨無悔。他學養深厚,博古通今,對中國社會諸多問題的批評,對中外諸多交涉得失的分析,均鞭辟入裡,見識超群。編者簡介熊月之,1949年生,江蘇淮陰人,198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專著有《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馮桂芬評傳》、《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編《上海通史》;論文有《論郭嵩燾》(1981)、《郭嵩燾出使述略》(1983)、《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1983)等百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