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官之一。原為泛稱,意為有秩祿的官吏中最低級人員。秦末始為官名。漢沿設。掌巡察緝捕之事。魏、晉、南北朝多沿設。後無此名。顧炎武《日知錄》卷八《鄉亭之職》謂相當於巡檢。 基本介紹 中文名:游徼原為:泛稱簡介:鄉官之一意為:有秩祿的官吏中最低級人員 秦漢時鄉官名。負責巡查盜賊。 秦置,兩漢至南北朝多沿置,後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游徼徼循禁賊盜。”《東觀漢記·鄭均傳》:“兄仲為縣游徼,頗受禮遺,均數諫止。”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 漢曰三老,曰嗇夫,曰游徼,皆賜爵同於鄉遂之官。”巡遊。《續資治通鑑·宋度宗鹹淳十年》:“無事則泛舟長 淮 ,往來游徼;有事則東西齊奮,戰守並用。”《明史·常遇春傳》:“ 漢 軍出 江 游徼, 遇春 擊之,皆反走,乘勝取江州。”游擊的小部隊。徼,通“ 邀 ”,截擊。 清 魏源《聖武記》卷一:“更選精銳為游徼,乘間掠零騎,擾耕牧,更番疊出,以俟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