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和外國公務員研修培訓用書: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港澳和外國公務員研修培訓用書: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港澳和外國公務員研修培訓用書: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包括:生態文明戰略的發展脈絡、生態文明戰略的產生背景、生態文明的內涵、建設內容及目標、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污染防治:建設宜居環境、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路徑、戰略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體系等內容。《港澳和外國公務員研修培訓用書: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港澳人士對國情、外國公務員對中國的了解。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匯集各學科和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主要學術觀點,以滿足港澳和外國公務員學習研修的需要。

基本介紹

  • 書名:港澳和外國公務員研修培訓用書: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 作者:嚴耕 王景福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5007826
  • 外文名: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
  •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 頁數:171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嚴耕、王景福主編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港澳和外國公務員研修培訓用書)》內容包括:生態文明戰略的發展脈絡、生態文明戰略的產生背景、生態文明的內涵、建設內容及目標、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污染防治:建設宜居環境、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路徑、戰略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體系等內容。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港澳人士對國情、外國公務員對中國的了解。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匯集各學科和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主要學術觀點,以滿足港澳和外國公務員學習研修的需要。

圖書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生態文明戰略的發展脈絡
第一節 重視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一、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
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第二節 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面向世紀的戰略議程
二、建設“兩型社會”的戰略方針
第三節 提出生態文明戰略
一、和諧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
二、建設小康社會的五大目標之一
第二章 生態文明戰略的產生背景
第一節 經濟奇蹟的代價
一、“世界工廠”的得失
二、億的乘除法
第二節 人類文明的借鑑
一、中國古代的生態智慧
二、現代西方的環保思想
第三章 生態文明的內涵、建設內容及目標
第一節 生態文明的內涵
一、生態文明意在和諧
二、生態文明是新興文明形態
第二節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四塊基石
二、生態文明建設的四個層面
第三節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
一、當代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二、逐漸明晰的生態文明建設藍圖
第四章 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
第一節 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
一、造林綠化
二、耕地與草原保護
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治理
四、濕地與海洋保護
五、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二節 線面結合鞏固生態安全
一、構建國土生態安全螢幕障
二、規劃主體功能區
第五章 污染防治:建設宜居環境
第一節 工業污染防治
一、深入落實工業污染治理
二、著力開展環保專項行動
第二節 重點污染治理
一、重點流域、海域污染防治
二、區域大氣污染防治
三、重金屬污染治理
第三節 城市環境保護
一、推動城市環境建設
二、城市環境質量考核
第四節 農村環境保護
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二、推進農業、農村生態建設
第五節 環境安全管理
一、防範突發環境事件
二、強化廢棄物、化學品管理
三、核與核輻射環境安全管理
第六章 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
第一節 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一、全球氣候變化趨勢
二、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路線
第二節 中國節能減排措施
一、“兩型社會”建設推進節能減排
二、增加森林碳匯,減少碳排放
第三節 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一、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二、中國減災的戰略行動
三、中國減災的主要任務
第七章 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路徑
第一節 最佳化產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三大產業結構最佳化
二、農業發展提高生態效益
三、工業發展結構加快調整
四、第三產業發展生態友好化
五、擴大內需推動均衡發展
第二節 轉變增長方式,發展綠色經濟
一、打好生態文明的物質基礎
二、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增長
三、發展低碳經濟,化挑戰為機遇
四、發展環保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增長
第三節 轉變消費模式,建設節約型社會
一、倡導節約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二、可持續消費悄然興起
第八章 戰略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體系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一、轉變執政理念,提高執政能力
二、動員全社會力量
第二節 加大投入補償
一、實施多種財稅機制
二、健全資源有償使用機制
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第三節 完善法治環境
一、相關法律已成體系
二、深化生態法律建設
第四節 提升科技水平
一、科技推動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科技自主創新
三、加快科技人才培養
第五節 擴大公眾參與
一、促進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二、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
第六節 加強區域與國際合作
一、國內外區域環境合作
二、國際生態環境保護合作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環境問題逐步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開展而出現。但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因為工業化剛剛起步,環境破壞和污染等現象只在局部地區出現,環境保護問題尚未引起重視,生態意識也尚未覺醒,環境保護工作較為分散和單一,也沒有出台相應的敢策法規。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國部分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經非常嚴重,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問題與人民生活、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產生。與此同時,西方工業化國家頻繁發生環境公害事件,以及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第一次環境會議,促使中央政府意識到中國也存在環境問題。中國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內力和外力的作用下悄然覺醒。
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由國務院委託國家計畫委員會召開,邁出了中國環境保護的關鍵一步,推動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開展,標誌著中國環保事業的起步。這次會議提出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民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保護32字方針;出台了中國第一個環境保護檔案——《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制定了保護環境的政策性措施。
1974年10月25日,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環境保護機構。
1982年3月,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國家建委、國家城建總局、建工總局、國家測繪總局合併組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