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豐街道

渭豐街道

渭豐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地處鄠邑區北部。東、東南與大王街道五竹街道毗鄰,南、西南與甘亭街道接壤,西、西北與澇店街道接界,北、東北臨渭河與興平市阜寨鎮相望,總面積40.3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渭豐街道下轄12個行政村。2018年,渭豐街道戶籍人口30875人。2011年,渭豐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1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6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35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渭豐街道
  • 行政區劃代碼:610118010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
  • 地理位置:鄠邑區北部
  • 面積:40.3 km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留南村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301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陝A
  • 人口:30875人(2018年)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系水文,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基礎建設,歷史文化,留南村鑼鼓,迎城隍,公輸堂,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明清此地原名渭曲,因地處渭河之濱,後取豐收之意而得名渭豐。

建置沿革

明清時先後轄於渭曲里、正北操。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先後轄於渭曲聯、永定鄉公所。
1950年,為第六區(永定區)下轄6鄉。
1956年,屬大王區下轄之定舟鄉、渭豐鄉。
1958年,為大王公社下轄之定舟管理區、渭豐管理區、坳河管理區。
1961年,組建渭豐公社。
1984年5月,改設渭豐鄉。
2011年5月,撤鄉設渭豐鎮。
2021年1月8日,西安市鄠邑區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渭豐鎮,設立渭豐街道,以渭豐鎮的行政區域為渭豐街道的行政區域。
渭豐街道
渭豐街道電子地圖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轄祁南、祁北、馮村、雙槐、坳一、坳二、坳三、真西、真南、真東、定一、定二、定三、定四、定五、定六、元西、元南、元北、元一、元二、元三、渭南、渭北、留東、留西、保西、保東、保興、新安30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轄留東、留西、定一、定二、定三、定四、定五、定六、元一、元二、元三、元南、元西、元北、渭南、渭北、祁南、祁北、新安、保興、保東、保西、雙槐、馮村、坳一、坳二、坳三、真南、真東、真西30個行政村;下設151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下轄1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留南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118114202
122
渭南村
610118114203
122
渭北村
610118114230
220
定舟南堡村
610118114231
220
定舟北堡村
610118114232
220
保全村
610118114233
121
留南村
610118114234
220
祈村村
610118114235
220
坳河村
610118114236
220
真守村
610118114237
220
元村村
610118114238
220
元鳳村
610118114239
220
保新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渭豐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北部。東、東南與大王街道五竹街道毗鄰,南、西南與甘亭街道接壤,西、西北與澇店街道接界,北、東北臨渭河與興平市阜寨鎮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4千米,總面積40.3平方千米。距縣政府11千米。
渭豐鎮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渭豐街道地處關中平原、渭河南岸。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最低點保興灘位於鎮區北部,海拔388米。

水系水文

渭豐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澇河,境內總長度11.8千米。境內最大河流渭河,自澇店街道入境,流經新安、保興、保東等地,入大王街道境,境內流長5.8千米,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澇河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轄區總人口2.8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20人,城鎮化率2.85%。另有流動人口950人。總人口中,男性1.53萬人,占53.1%;女性1.35萬人,占46.9%;14歲以下2360人,占8.2%;15—64歲2.48萬人,占86.1%;65歲以上1640人,占5.7%。2011年,渭豐街道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2.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02人。
2018年,渭豐街道戶籍人口3087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渭豐街道財政總收入437萬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6萬元,比上年增長18%。人均財政收入160.56元。
2011年,渭豐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
2018年,渭豐街道有工業企業123個;其中,規上企業3個。
2018年,渭豐街道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4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渭豐街道耕地面積3.86萬畝,人均1.3畝。2011年,渭豐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17億元,比上年增長6.7%。
種植業
渭豐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渭豐街道糧食產量2.94萬噸,人均1020千克。其中玉米1.64萬噸。
渭豐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是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渭豐街道蔬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0.3萬噸,主要品種有土豆、蘿蔔、白菜等,其中土豆1500噸,蘿蔔900噸,白菜550噸;花生產量1.5噸。
林業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水果種植面積6500畝,主要品種有蘋果、桃、戶太八號葡萄等,其中蘋果種植3000畝,戶太八號葡萄種植500畝。
畜牧業
渭豐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渭豐街道生豬飼養量2.3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牛飼養量1200頭,年末存欄800頭;家禽飼養量10萬羽,上市家禽8萬羽。2011年,渭豐街道生產肉類1500噸,其中豬肉1250噸,牛肉200噸;禽蛋520噸,鮮奶630噸;畜牧業總產值0.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6%。
生產條件
2011年,渭豐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400台(輛)。

第二產業

渭豐街道工業以紙箱產業為主。2011年,渭豐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職工98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3.6億元,比上年增長8%。實現工業增加值0.51億元,比上年增長4.2%。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有商業網點150個。2011年,渭豐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有郵政網點(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千米,投遞點36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5800份、期刊120冊,業務收入10.2萬元。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有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1萬戶,比上年增加8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86.8%,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20千米。寬頻接入用戶0.1萬戶,比上年增加2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90萬元。
渭豐街道
渭豐街道地形圖

交通運輸

交通

渭豐街道境內西漢高速公路過境。過境長度2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西安、漢中、成都等。107省道過境,境內長4千米,雙向4車道,有縣鄉(鎮)公路5條,總長30千米。

運輸

2011年,渭豐街道客運總量萬2.8人次,貨運總量2000萬噸。日傳送6輛客車,日客運量1500人次。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4條,運營總里程達120千米,公交運營車輛10輛,年客運量83萬人次;計程車25輛,年客運量2.8萬人次。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31個,藏書60000餘冊。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有幼稚園2所;國小9所,在校生1150人,專任教師6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53人,專任教師8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9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有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31個、村醫療衛生室30個,衛生院1個;病床48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8張。專業衛生人員32人。2011年,渭豐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2011年,渭豐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萬人,參合率98%。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62%的城市社區和4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勞動就業

2011年,渭豐街道新增就業人員352人,有5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全年共幫助4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社會保障

2011年,渭豐街道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2戶,人數1100人,月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2.7%,月人均95.45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0人,支出1.1萬元,比上年增長0.9%;農村醫療救助7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5人次,共支出8.5萬元,比上年增長2.8%;農村臨時救濟125人,支出9萬元,比上年增長2.9%。2011年,渭豐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800人,緊急轉移安置1700人,農作物受災2000畝,倒塌房屋96間,直接經濟損失85萬元,救災支出95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0人。社區服務設施3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5個。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鎮區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7噸;排水管道5千米,工業廢水處理率75%。
截至2011年末,渭豐街道鎮區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歷史文化

留南村鑼鼓

西安市鄠邑區渭豐街道留南村歷史悠久,相傳秦朝軍隊出征凱旋歸來,皆有隆重的宮廷鼓樂相伴,後來逐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鳳凰三點頭’之曲牌,即今日之留南村鑼鼓精彩部分:得勝秦鼓。
得勝秦鼓以升帳、點兵、習武、征戰、歡慶為場景,凸顯、張揚了秦鼓文化。敲鼓者,頂肚、挺胸、仰面、朝天。翻鐃者,扎馬步、迷眼兒、將鐃直衝雲宵,不慌不忙、不快不慢、不喊不叫、心平氣和、一步一個腳印,非常穩健、非常自信。全曲以2/4節拍加套3/4節拍完成整個樂章。”共分“丹鳳朝陽”、“雙鳳展翅”、“群鳳和鳴”、“鳳凰三點頭”四個部分。其特點是以“三、三連環”,故名曰“鳳凰三點頭”。節奏緊湊,層次分明,強弱有致,抑揚適中,集鑼、鼓、鐃、號、梆、枷於一體,組合複雜,各繞其道,彼此照應,相得益彰。演奏起來,勢如破竹,給人以沖雲裂石之震撼。全曲以2/4節拍加套3/4節拍完成整個樂章。”共分“丹鳳朝陽”、“雙鳳展翅”、“群鳳和鳴”、“鳳凰三點頭”四個部分。其特點是以“三、三連環”,故名曰“鳳凰三點頭”。節奏緊湊,層次分明,強弱有致,抑揚適中,集鑼、鼓、鐃、號、梆、枷於一體,組合複雜,各繞其道,彼此照應,相得益彰。演奏起來,勢如破竹,給人以沖雲裂石之震撼。曾參加陝西第13屆運動會開幕式、曲江之春大唐芙蓉園開幕式、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西安鼓樓巨鼓懸掛典禮、陝西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等,獲得一等梅花獎、萬寶路金獎、中華鼓王等眾多榮譽。

迎城隍

迎城隍俗稱接爺,是鄠邑區北部鄉村古老的民俗活動,迎祭城隍活動在歷史中按地緣形成了三個城隍社,渭豐街道所在渭河南岸一帶十九村為一社,奉紀信為城隍,稱為大城隍。
城隍爺在每個村子享祀一年,每年正月十五前後,由下一個村子迎至本村祭祀。接爺有非常盛大的形式和隆重的儀式。接爺的隊伍由神職隊和古老的民間藝術表演組成。神職隊古老莊嚴——圍繞城隍夫婦神轎,武官相護,文官相隨,道教樂隊前導,掬香誦經隊伍相隨。神物祭器,神前儀仗一應俱全,氣勢威嚴。民間藝術表演有百面鑼鼓、梆子舞、夾板舞,芯子社火馬社火、武術雜耍和秧歌等。整個隊伍旌旗儀仗前導,報馬賓士穿梭,鑼鼓震天動地,社火異彩紛呈,綿延數里,成為聲勢浩大的民間藝術盛典。交接祭祀禮儀也非常隆重。迎神村子的祭祀人員由八位禮賓組成,其中有文祭官,武祭官,司儀,正引,配引,正通,配通,正讀,配讀。八位禮賓由村里德高望重,貢獻突出的人擔任。交接神像前,迎送雙方要以古法舉行祭祀儀式。
不光是迎接城隍盛況空前,還有人們為它入煙賀壽。其熱鬧亦頗可觀。入煙即在此村接回城隍的當天晚上,各村的善男信女前來燒香、禮拜、慶賀其新址,如人們住進新房,鄉黨入煙祝賀一樣。是夜煙燭輝煌,香菸馥郁,廟之內外,照耀通明,有如白日熙熙攘攘,終宵達旦。賀壽則從城隍夫人生日前一天開始,前一天晚上,城隍所在村的會首人,派人鋪好柴,備足椅凳,低桌,煙茶,果品……並派好晚飯,半夜飯,生日的早、午飯更重要的是選派出精於的招待人員,務必不使前來慶賀的一人受餓,以達到人人滿意。第二天,各村則組織鑼鼓隊等給城隍爺送香,很多人也一同前往,給城隍爺跪拜上香,領取保佑祈福的紅繩等。
迎祭城隍活動影響非常廣泛。迎神之日,迎送兩村男女老少都參與進來,幾乎每個人都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各司其職,為之忙碌。迎城隍既是鄉村傳統文化的全面展示,也是鄉村的狂歡節。除此以外,定舟村社火,渭河書畫協會、自樂班等也都是渭豐鄉十分精彩、別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公輸堂

公輸堂又稱萬佛堂,是中國僅存的小木作天宮樓閣古建佛堂,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渭豐街道祁南村。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有兩個系統,即大木作與小木作。大木作指一切以結構構架的木作(包括梁、柱、額枋、及整個檐口等);而一切非結構性質的木作,即建築內或建築上裝修的木作(門窗、格扇、壁藏、佛龕、佛道帳以及木質模型和裝修藝術品等),通稱小木作。
經考察,萬佛堂創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已有500多年歷史。由於堂內原有190餘座佛龕,藏有459尊銅鑄佛象,因之名為萬佛堂。該堂雖為明代建築,卻完全依照宋代營造法式而作,後人鑒於此堂建築巧奪天工,雕刻極其精美,堪與木匠祖師公輸班(俗名魯班)之技相媲美,當地人就俗稱之為“公輸堂”。堂由明代絕匠歷時十一年精心製作始告完工,原有殿堂四進,經過五個世紀的滄桑歲月,前三進已經塌毀,只剩下留有天宮樓閣的最後一進。特別可惜的是堂內珍藏的459尊精美銅佛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中被洗劫一空,蕩然無存。堂面闊三間,進深1.73米,高6.1米,堂內從下至上是一座大型完整的小木作建築,是由精雕細刻的數以萬計的木質構件組合而成。每間外檐下部設有極其精細的六抹透花槅扇門,門額上飾以出挑的斗拱,斗拱上置有華麗典雅的重樓,門兩邊分置佛教建築常見的木雕花瓶,內插木刻的蛇穿蓮花。門內即為見之於宋代《營造法式》中的天宮樓閣(今稱公輸堂),歷史的風雨仍未沖失掉它的富麗堂皇。天宮下部有專設的佛道帳,閣頂為斗八藻井或斗四藻井,外檐斗拱上為原存佛象的佛龕,約共190餘座。
這座天宮的建築窮極匠心,極富變化。有各種繁複精巧的重樓、角樓、三重樓,組合而成的各種堂閣竟達一百三十七棟,其複雜精美遠遠超過了原號稱三秦第一明代古建三原城隍廟的樓閣及故宮樓閣。其技藝精美,品位之高也大大超出國內所有同類建築。更奇妙的是閣與閣之間皆有飛廊連線。其結構自下而上發達六個層次。下為槅架,上為重掛平台,再向上依次為斗拱平座、樓閣底層、二層、三層,最上為藻井。上萬件精美木構件層層組合,件件相套,交織出密集的幾何形圖案,斗拱似蜂房,藻井如水渦,具有強烈的裝飾美效果。不由使人聯想起距其相隔僅幾公里的秦代阿房宮,真如杜牧《阿房宮賦》所描述的“廊腰縵回,檐牙交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雕刻與繪畫珠連璧合,若原有的數百佛像能存留至今,真乃是佛教的藝術殿堂,集中代表了中國明代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堪稱建築、雕刻、繪畫三絕。

著名人物

趙壽山(1894—1965年),原名趙生齡,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農曆11月21日生於陝西鄠邑區定舟村。民國十三年(1924年)春參加楊虎城部隊,歷任排、連、營、團、旅、師、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進入解放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解放後,先後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陝西省省長。1965年6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