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革命根據地

渭北革命根據地

渭北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共陝西省委領導下,由中共渭北地區黨組織領導創建的根據地,它是西北地區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渭北革命根據地
  • 領導者:中共陝西省委
  • 建立者:中共渭北地區黨組織領導
  • 總面積:750平方公里
概念,根據地大事記,戰略意義,

概念

渭北根據地以三原武字區、心字區為中心,包括富平、耀縣、涇陽、淳化、高陵、蒲城、白水等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750平方公里,人口4萬多。汪鋒是渭北革命根據地創建人、領導人之一。在大革命時期,這一地區就在中共三原特支領導下開展了革命鬥爭。於1928年至1929年間組織“交農”圍城,抗糧抗款、打土豪、殺惡霸,形成武裝割據局面。1930年到1932年間,省委派重要幹部到渭北,先後建立災民自救軍、渭北游擊隊,領導人民堅持武裝鬥爭。進行政權建設,實行土地革命,根據地全面發展。

根據地大事記

1928年5月,三原、涇陽、淳化等地農民在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下,相繼舉行“交農”與武裝圍城鬥爭。
1930年夏,中共陝西省委渭北巡視員黃子文與省委西路巡視員陳雲樵在三原武字區組織渭北災民自救隊,殺惡霸,分財物,開展游擊戰爭。
1932年3月,武字區游擊隊建立,4月改為游擊大隊,大隊長孫銘章,有隊員40餘人。
8月1日,渭北游擊隊在武字區成立。同月,武字區革命委員會成立,主席黃子祥,副主席唐玉懷。
9月,渭北革命委員會(即原富耀革委會)在武字區成立,下設土地、軍事、財政、肅反、教育等部。
10月初,中共渭北特委建立。特委及渭北革命委員會領導民眾建立農會,並在武字區南原分配土地。
11月9日,三原、富平、涇陽、高陵、耀縣、淳化等縣民團和三原、莊裡、小丘的國民黨駐軍對武字區發動“圍剿”,黨、團員及幹部五六十人被槍殺。
12月,中共陝西省委派賈拓夫在富平恢復了中共渭北特委,不久,特委取消,成立中共三原中心縣委,劉林生、劉映勝、趙伯平先後任書記。與此同時,各級黨組織及渭北游擊隊先後恢復。
1933年3月,渭北游擊隊總指揮部成立,總指揮李平,政委金天華。7月,渭北游擊隊第一大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四團,團長黃子祥,政委楊森。紅四團為策應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北上,在三原、富平交界處設伏,全殲張德潤民團。此時,武字區、富平等地的鎮反、分糧鬥爭基本恢復。1933年8月,國民黨渭北“剿匪”司令劉文伯調集六個團以上兵力,對渭北根據地進行“圍剿”,大肆捕殺幹部和民眾,紅四團被迫於8月上旬撤離心字、武字兩區,轉移至耀縣照金,渭北根據地被國民黨軍隊占領。

戰略意義

渭北革命根據地接連陝甘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渭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劉志丹、謝子長領導的陝甘紅軍互相策應,成為陝甘武裝鬥爭的重要地區和前哨陣地。根據地的民眾為陝甘紅軍、渭北游擊隊和中共陝西省委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和經費,渭北根據地從1331年7月建立到1933年8月失守,堅持了兩年零一個月,教育發動了民眾,培養鍛鍊提高了幹部,創造總結了經驗。汪鋒同志是渭北革命根據地傑出的創建和領導人之一。1998年12月12日,汪鋒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他為革命作出的貢獻,歷史應該永遠銘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