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中京考古遺址公園

渤海中京考古遺址公園

渤海中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西城鎮,平崗綠洲中部,包括渤海中京城遺址(西古城)和龍頭山古墓群。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西古城是唐代渤海國中京顯德府的古址,在渤海國二百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作為渤海的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建制之中的一個重要城市,始終是渤海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之一。龍頭山古墓群是唐代渤海國王室貴族的塋地,是渤海中前期墓葬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國東北地區一處十分珍貴的文化遺存。渤海的歷史遺蹟和文物散布於和龍大地,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渤海中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出土地點: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西城鎮
  • 所屬年代:唐代
  • 建立時間:2013年
景點,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議,

景點

渤海中京顯德府——西古城
該古城是唐代渤海國中京顯德府遺址,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初年(742年)前後,唐天寶中年(748年前後),渤海第三代王大欽茂將其國都從敦化遷至此地,曰顯州。唐天寶末年(755年),大欽茂徙國都於上京龍泉府後,該城遂為渤海五京之一的中京顯德府。926年,契丹滅渤海,該城亦毀棄。
西古城位於和龍市西城鎮古城村,距西城鎮4公里,距和龍市23公里。城址有內外雙重城垣,內外城均呈南北縱向長方型,城垣為土築。外城南北長720米,東西長630米,南、東、北垣保存較好,殘高一般在1.5~2.5米左右,最高處可達4米。東垣偏南部有缺口,西垣基礎保存完好。內城南北長310米,東西長190米,城垣基礎尚清晰可辨,現闢為小路或田埂。內城共有5座宮殿遺址,南北縱向沿同一軸線分布有3座宮殿遺址,分別編為1、2、5號宮殿,2號宮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宮殿,編為3、4號宮殿。西古城是目前發現為數不多的、較完整的渤海國建築遺蹟之一,因而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考古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渤海國時期多次向唐朝納貢,主要貢品為“太白之鹿、率濱之馬、盧城之稻、北海之鰭”,其中“盧城之稻”就是中京顯德府盧州所產稻米。
渤海國滅亡後,契丹人有計畫地將渤海遺民強制遷移到遼寧一帶,並將原地的城池文物付之一炬,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海東盛國文明默默無聞地湮滅於荒草黑土之中,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謎。
龍頭山古墓群
在西古城以東8公里處有一座著名的古墓群——龍頭山古墓群,是唐朝渤海國王室貴族的墓地之一,分為龍湖、龍海、石國三個墓區,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湖墓區位於龍頭山北部,占地2萬平方米。龍海墓區位於龍頭山中部,占地6萬平方米。石國墓區位於龍頭山南部,占地0.5萬平方米。
貞孝公主墓
貞孝公主墓位於龍海墓區,是渤海國第三代王大欽茂四女夫妻合葬墓穴,墓葬里壁畫是迄今為止唯一保存完整的渤海時期壁畫,對研究渤海國歷史、文化以及與唐朝密切關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甬道出土的墓志銘一直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所關注。

考古遺址公園

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2013年12月17日,經專家現場考察和評議,國家文物局局務會議研究決定:包括西古城和龍頭山古墓群在內的渤海中京遺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並予公布。——文物保發〔2013〕19號

項目建議

產品方案及規模
渤海中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分為4個功能區:遺址展示區、管理服務區、預留區與周邊資源利用區。
建設內容
渤海中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範圍為7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715.9公傾,平原3338.2公傾。共分4個功能分區:
遺址展示區:占地約20公頃,分為中京城遺址內城展示區、龍頭山展示區。中京城遺址內城展示區以展示考古遺址信息為主,體現宮殿格局和建築規模。龍頭山展示區主要展示龍海墓區墓葬分布、規模和墓主身份,同時突出墓葬選址特點。
管理服務區:占地面積21.7公頃,主要是利用中京城遺址北側的梭形地塊建設博物館、管理用房、考古工作站在內的基礎設施,將中京城遺址、龍頭山古墓群的歷史信息進行整體展示。
預留區:占地面積為35公頃,主要由中京城外城遺址考古區,龍頭山古墓群保護區構成。
周邊資源利用區:占地面積為176公頃,主要分為渤海文化體驗區和農耕體驗區。渤海文化體驗區利用中京城東側的自然村落建設渤海文化體驗村,再現和體驗渤海國時期的生活場景,包括農耕、織布、鐵具加工、燒瓦等活動。農耕體驗區以特色稻田為主題的鄉村休閒區,為遺址公園提供具有特色的旅遊服務設施,提高遊客的文化體驗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