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貞夫

渡邊貞夫

渡邊貞夫被譽為“日本薩克管之父”,生於1933年,從小就受到日本傳統音樂的影響,後來通過美國駐軍的電台才開始接觸到西洋流行音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渡邊貞夫
  • 出生日期:生於1933年
  • 名譽:日本薩克管之父
  • 學習:從小就受到日本傳統音樂的影響
有一次,電台轉播諾曼·葛蘭茲(NormanGranz,老牌爵士樂唱片公司VERVE的創始人)發起的JATP(“JAZZATTHEPHIHAMONIC”,意即“爵士樂進入洛杉磯愛樂大會堂”)音樂會,渡邊貞夫如醉如痴地聽完之後,就暗暗下了決心,要選擇爵士樂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在看過當時美國最紅的歌手、“低音歌王”平·克勞斯貝(BingCrosby)主演的影片《藍調的誕生》(“BirthoftheBlues”)之後,渡邊也學著影片裡的情節吹起了單簧管。高中畢業後,為了謀求發展,渡邊去了首都東京。他先是在美軍基地里演奏舞曲音樂,與美國同行共同學習、演出,很快就改吹了中高音薩克管。
在一次演出中,渡邊貞夫認識了當時已經成名的女爵士樂手、鋼琴家秋吉敏子,因此有機緣而加入秋吉的“瘋狂四重奏”(“CrazyQuartet”)樂團,並隨團到美國演出。在此期間,渡邊接觸到美國比波普(BEBOP)爵士大師、中高音薩克斯手“菜鳥”查理·帕克(CharlieParker)的音樂,從此也對爵士樂更有了一番新的認識。1956年,秋吉敏子改赴美國發展,渡邊貞夫繼任樂團領班。非常賞識渡邊的秋吉一直催促他到美國學習更多的東西,1962年,渡邊進入著名的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三年間研習了很多作曲理論與技能,並經常與濟科·漢彌爾頓(ChicoHamilton)等爵士名家一起合作演出,還參加了濟科的唱片錄音,因此也吸收了濟科等人所擅長的南美波莎諾瓦(BOSSANOVA)抒情樂風。此後,渡邊貞夫更進一步地把巴西音樂元素融入自己的音樂創作中,從而形成了他後來廣受歡迎的抒情風格。渡邊對各種音樂元素的消化吸收能力特彆強,所以,不論搖擺(SWING)、波普(BOP)、拉丁(LATIN)還是後來的融合(FUSION)爵士,都能自在地在他的吹奏中流轉變換。
學成回國後,渡邊貞夫自己組建了爵士樂團,頻頻進行演出。1968年,渡邊首次參加美國著名的音樂盛會——新港爵士音樂節,之後又曾應邀到歐洲、非洲和南美演出。雖然渡邊所擅長的巴西樂風很受歡迎,但他仍不斷地挖掘新的素材,謀求新的創意,1971年推出的“PAYSAGES”專輯就是一張兼具實驗性與音樂性的唱片。參與錄製這張唱片的樂手有低音提琴手格里·皮卡克(GERRYPEACOCK)、鋼琴手兼鍵盤手菊地雅章和鼓手富木堅雅彥等人。1975年,渡邊與鋼琴手沃爾頓(Walton)領銜的三重奏在東京新宿“PITINN”爵士樂俱樂部聯袂演出,後來以此錄音出版了一張現場演奏唱片,名字就叫做“渡邊貞夫在PITINN”(“SADAOWATANABEATPITINN”)。如果說在此之前還有人認為渡邊僅僅是一位流行爵士樂手的話,那么這張現場唱片的推出就掃除了所有對渡邊的偏見。在這次現場演出中,渡邊手中的中高音薩克管音色沉穩老練,蘊蓄不驚,在速度與節奏上的掌握更是令人嘆服。如果這不是現場演奏的實錄,說不定還會有人懷疑渡邊是不是真有這樣高妙的一手,特別是那種抒情的音色,簡直象極了“菜鳥”查理·帕克。
在60年代末,渡邊貞夫曾與多位爵士樂大師合作過,其中就有齊克·柯里(ChickCorea,鋼琴手、鍵盤手兼作曲家,融合爵士大師)、赫比·漢柯克(HerbieHancock,鋼琴手兼鍵盤手,“酸性爵士”大師)和查理·馬里亞諾(CharlieMariano,秋吉敏子的前夫)等。特別是1967年渡邊與查理·馬里亞諾合作灌錄的3張唱片,將傳統爵士調性與東方音樂織體有機地融為一體,是渡邊早期最重要也最為人所稱道的作品。
渡邊貞夫既是一位多產的爵士作曲家,又是一位技藝不凡的優秀樂手,這一點,他曾獲得的諸多爵士樂獎項可以作一個證明。尤其令人信服的是,日本的爵士樂雜誌《搖擺日誌》(“SWINGJOURNAL”)年度讀者票選中的中高音薩克管一項的冠軍,渡邊貞夫曾連續38次獲得,如此深厚實力和如此火旺人氣,真令他人難以望其項背。
從70年代起,渡邊貞夫不僅經常與其他國際知名樂手合作錄音,而且還有很多專輯唱片打入美國《公告牌》(“BILLBOARD”)雜誌流行爵士樂專輯排行榜。1979年,渡邊與戴夫·格魯辛(DaveGrusin,爵士作曲家、樂手,著名的融合爵士唱片公司GRP的創始人,現在該公司已併入VERVE唱片公司)合作灌錄的專輯《晨島》(“Morningisland”)創下了驚人的銷量,而80年代他錄製的《前座》(“FrontSeat”)、《瀰漫黑夜》(“Fillupthenight”)和《科拉考製造》(“MadeinCoracao”)等個人唱片也都是深受歡迎的錄音傑作。
渡邊貞夫在1980年以前的唱片都是在日本本土發行,其中收入的大多是輕鬆歡快的波莎諾瓦小品,很受樂迷歡迎。在1980年以後,渡邊正式進軍國際樂壇,加入美國的唱片公司,風格開始轉向融合爵士。1997年,渡邊加盟老牌的VERVE唱片公司不久,就馬上推出了醞釀已久的一張唱片《筆直走,再左轉》(“GOSTRAIGHTAHEAD’NMAKEALEFT”,CD編號VERVE537944-2)。在1997年1月到2月於紐約錄製這張唱片時,渡邊邀請到了十幾年前就已熟識的年輕有為的鋼琴手兼電鋼琴手伯納德·萊特(BernaldWright)加盟,另外還有貝司手史蒂芬·蒂爾(StephenTeele)、打擊樂手斯蒂夫·桑頓(SteveThornton)和鼓手麥克·弗萊斯(MikeFlythe)、海森·弗萊斯(HassanFlythe)、查理·德雷頓(CharleyDrayton)等來自於牙買加這個“節奏國度”的年輕樂手。渡邊自己除了中高音薩克管外還吹奏高音薩克管。他吹奏的高音薩克管線條明晰,奔涌的激情和優雅的音符似乎就是他的“招牌”,對於聆聽者來說是絕對煽情的。這張唱片可以說是爵士樂與南美流行樂、巴西桑巴(SAMBA)、中美洲沙沙(SALSA)節奏的融合,洋溢著輕鬆浪漫的風情。唱片收入樂曲9首,其中既有以抒情見長的《夜夜的你》(“Nightlyyours”)、中美洲拉丁情調濃郁的《馬基》(“Maji”),又有渡邊特意寫給伯納德·萊特的《甘松時光》(“Nard'stime”),還有跳蕩著鮮明的牙買加雷鬼(REGGAE)節奏的一曲《齊心協力》(“Harambee-maraika”。斯瓦希里語)。從這張唱片我們可以聽出,渡邊貞夫在爵士樂壇的成就,幾乎已經超越了爵士樂本身的範疇,而同時實現了音樂及文藝上的雙重價值。
在推出《筆直走,再左轉》後不久,渡邊貞夫又在紐約錄製了一張唱片,名叫《地球階梯》(“Earthstep”,CD編號VERVEFORECAST521287-2)。此次渡邊依然吹奏中高音和高音薩克管,協作的樂手則與上張唱片完全不同,包括鍵盤手兼打擊樂手羅勃·蒙西(RobMounsey)、吉他手傑夫·米羅諾夫(JeffMironov)、打擊樂手巴西里·詹森(BashiriJohnson)、貝司手威爾·李(WillLee)、鼓手斯蒂夫·蓋德(SteveGadd)等。這張唱片與前不同的是人聲的使用占了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7位歌手以不同聲部、不同音色的歌唱與樂手們的精彩演奏有機地融合,甚至使這種人聲也近似於樂器而儼然成為樂器音色的一個構成部分。唱片中收入樂曲11首,其中有標題曲《地球階梯》和《夢中一夜》(“Onenightinadream”)、《非洲情歌》(“LovesongforAfrica”)、《情侶漫步》(“Lover'swalk”)、《直到我們再相見》(“Tillwemeetagain”)等“土”風濃郁而又新穎耐聽的作品。
1998年,在日本東京,渡邊貞夫又錄製了一張個人唱片,取名為《維亞讓多》(“VIAJANDO”,CD編號VERVE557859-2)。這次與渡邊合作的樂手班子又是與以前迥然不同的一套人馬,包括鍵盤手、鼓手兼打擊樂手塞瑟·C·馬里亞諾(CesarC.Mariano)和吉他手羅梅羅·魯本波(RomeroLubambo)、貝司手尼爾森·邁塔(NisonMatta)、鼓手保羅·布萊加(PauloBraga)、打擊樂手凱菲(Cafe)以及幾位歌手。看得出,雖然渡邊貞夫早已功成名就,但他仍在努力超越自我,刻意求新。唱片中收入標題曲《維亞讓多》和《陽光明媚的日子》(“Onasunnyday”)、《蝴蝶》(“Butterfly”)、《別為我擔心》(“Don'tworry'boutme”)等共12首樂曲,風格與《地球階梯》中的樂曲相似,但似乎更講究節奏的純正和素材的風土自然本色。除此之外,渡邊貞夫在紐約錄製的另一張唱片《掌握節奏》(“INTEMPO”,CD編號VERVE527221-2)也可說是演錄俱佳的傑作,其中,渡邊仍然以中高音和高音薩克管主奏。
積數十年浸淫之功,渡邊貞夫已完全打入了國際爵士樂主流世界,能夠與歐美爵士吹管高手分庭抗禮,一較短長。在美國、非洲、拉丁美洲和日本這些各不相同的音樂土壤上,善於融合的渡邊貞夫已經造就了自己自然隨興的藝術個性和浪漫優雅的音樂風格,從而成為當今日本乃至於整個東方最有成就和影響力的爵士音樂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