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渠頭村
-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
- 郵政區碼:048002
- 地理位置:位於巴公鎮東3公里,太洛路東一公里處。
- 人口:4600口
- 火車站:北板橋火車站
行政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沿革,文物古蹟,一,氣勢恢弘之“七十二道閣,八十二柵欄”,布局齊整之“四堂八廟”,風格各異之渠頭民居,歷史人物,吳自省,吳邦寧,李諒,李承先,李雍,李之崢,李受慕,原聖音,歷史傳說,影壁牆和大陽舍利塔(天柱塔)的傳說,渠頭寶衣的傳說,“渠頭的大戶金磚鋪地”,渠頭石獅的傳說,金娃和玉仙的傳說,河北省定州市東留春鄉渠頭村,概況,渠頭村簡介,
行政簡介
1998年,糧食總產255萬公斤,各業總收入10050萬元。全村近千畝實現了水利化。1998年,投資500萬元建起了綜合性的農業新技術示範園區。近年來,新建了村委辦公樓、國小、幼稚園、衛生所、舞台和農民住宅區,硬化道路1.6萬平方米,開通了巴公和207國道的出境水泥路,普及了程控電話,安裝了加密電視,辦起了村辦電視台,網路寬頻等已普遍入戶。
渠頭村
歷史沿革
禹劃九州,自夏至商渠頭屬冀州。武王伐紂,商亡周立,周王實行“分地封侯制”,渠頭屬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韓占山西上黨南部,渠頭屬韓。公元前262年,秦伐韓占領南陽(今河南修武)、野王(今河南沁陽),韓都通往上黨的道路被切斷,韓上黨太守馮亭不願降秦,率上黨十七城歸趙,渠頭在其中。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後,晉城巴公一帶統為秦國所有,渠頭在內。兩漢時,渠頭屬上黨郡高都縣。隋唐時,渠頭先屬建州丹川縣,後屬澤州晉城縣。五代至清,都屬澤州晉城縣管轄。直到雍正六年,澤州昇州為府,府置附郭鳳台縣,渠頭屬鳳台縣所領。民國三年廢澤州府,改鳳台縣為晉城縣,渠頭屬晉城縣所領。1983年7月,改晉城縣為省轄縣級市,渠頭屬晉城市巴公鎮。1985年5月,晉城升為省轄地級市,原晉城縣轄區分為城郊兩區,渠頭屬郊區巴公鎮所領。1996年8月,晉城市郊區改為澤州縣,渠頭歸澤州縣巴公鎮至今。
行政區劃沿革
金以前無可考,金至明朝一直稱為塸(ou)頭裡。 清乾隆47年《鳳台縣誌》記渠頭屬義城都塸頭裡。 嘉慶年間屬河西里塸頭鎮。 光緒年間屬鳳台縣北鄉河西里。 中華民國時期,廢明清里甲制度,建立區村制,全縣設五區,渠頭屬第五區,為第五區大鎮。 日寇占領時期屬晉城縣第八區。 1942年中共晉北抗日縣政府城裡,渠頭屬晉北縣第四區。 1945年至1953年,屬晉城縣二區。 1953年撤區建鄉,渠頭屬渠頭鄉管轄。 1956年,農業合作化,渠頭鄉併入巴公鄉,渠頭復屬巴公鎮管轄至今。
文物古蹟
渠頭村,舊時分四大社八小社,古建築頗多。計有十二欄桿、九龍戲池、四大摸角、聖旨牌坊等景觀;有頂天立地鏡、插天立地匾、關帝石獅等文物;有四堂八廟、影壁牆等古蹟;有“七十二柵欄、八十二道閣”,魁星樓等古建。從村落形制上看,頗具規模,舊時是晉東南地區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據資料載,渠頭村最遲在唐末已由李姓建成村落(見《皇清徽仕郎候補光祿寺典簿廣裔李公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銘》,千年古鎮之稱不為過。在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渠頭村漸勢發展,到明清時期,已初具規模,形成所謂閣鎮布局,人口繁多,古建築紛紜。
經近代兵火及各種人為破壞,渠頭已大失昔日風采。十二欄桿、九龍戲池、四大摸角等景觀已不復存在,頂天立地鏡、插天立地匾也已丟失,而四堂八廟等古建築也毀壞殆盡。
渠頭村現存古建都為明清建築,雖然規模已不能與昔日可比,但依然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現存廟宇以山嵕廟、關帝廟為代表,閣樓以白衣閣和李仙閣為代表,民居則以張家牌坊院、馬家當鋪院、李家垂花樓院最具代表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街有北胡同、晉家胡同、白衣閣巷、牌樓巷等。
一,氣勢恢弘之“七十二道閣,八十二柵欄”
區頭鎮過去為了防盜,在村內各巷道口都建有柵欄和閣樓,總計建有七十二道閣、八十二柵欄。每到夜間,柵欄緊閉,閣樓關門,關上腰拴。民國二十年曾重修全村牆垣柵欄(見《晉城渠頭村重修全村牆垣柵欄記》)。七十二道閣中有名可稱的為:一佛閣、石佛閣、三穿閣、四穿閣、李仙閣、慧香閣、文昌閣、白衣閣、李祖閣、三星閣、張仙閣、財神閣、龍王閣、根銀閣、大王閣、藥王閣、南閣等。歷經歲月侵蝕和文革破壞,現僅存三閣,為白衣閣、李仙閣、慧香閣。其餘古閣均毀。有碑文記載的古閣為一佛閣、土地閣(民國二年《重修本廟補修各廟碑記》),慧香閣(道光二十一年《補修慧香閣序》),白衣閣(順治十七年《創建白衣觀音閣記》等)、石佛閣(嘉慶二十三年《重修石佛閣碑記》)。
布局齊整之“四堂八廟”
渠頭村中在“七十二柵欄,八十二道閣”的形制基礎上,建有東南西北四堂,東真武廟、西祖師廟、關帝廟、土地廟、文廟、三官廟、三神廟、玉皇廟八座廟宇。整個布局形制規整,是近乎完美的集軍事防禦與建築美感於一身的閣鎮布局。現存東堂、關帝廟、三官廟、東真武廟。以關帝廟最具代表性。除村中廟宇外,村外尚有多處廟宇,三嵕廟、二仙廟、大王廟、大廟、王爺廟等,零散的布局在渠頭窪地四周的丘陵上。現在保存完整的有三嵕廟、王爺廟,有遺蹟可尋的是二仙廟和大王廟(有道光年間重修碑記)。
風格各異之渠頭民居
渠頭現存完整民居數十座,多為樓閣式四合院或簸箕院,亦有少量廳房院。現存民居中,樓閣式民居以秦家學士第、李家垂花樓院為代表,廳房院在渠頭現存數量不多,以馬家當鋪院、原家廳房院、續家廳房院為代表。渠頭現存民居中很大一部分為明代所建,在李仙閣李家大院一小院中就發現有“萬曆二十七年”的花梁題記。
歷史人物
吳自省
字守約,別號唯軒,塸頭裡人,生於嘉靖壬辰(1532)八月初八日,卒於萬曆己亥(1600)正月十五日,享年六十有八。賜贈文林郎,嘉靖辛亥甲子(1564)科舉人,明陝西韓城縣尹。
吳邦寧
字本固,號西園。祖為古泫邑裴泉里人,世居塸頭裡。性資敏慧,睦族和鄰,時郡太守王公恩例授以壽官。生於正德丙寅(1506)十月二十二,卒於隆慶庚午(1570)七月初六日,享年六十有五。舉人吳自省父。
李諒
字有信,明成化壬辰(1472)科進士,賜授奉政大夫,任禮部郎中。貢監李天培七世祖。
李承先
字廣裔,號葆因,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八月三十一日,卒於雍正十年二月二十四日,享年六十有四。少從游於陽城張泰交,十五歲補澤州弟子員,曾在河南經理鹽務。賜贈微侍郎,援例授候補光祿寺典簿。
李雍
敕授微侍郎內閣中書舍人,進士出身,太學生。李承先父。
李之崢
賜進士出身,原任湖廣襄陽府光化縣知縣,李承先侄。
李受慕
萬壽癸乙科亞元,原任山西平陽府臨汾縣儒學教諭,李承先侄。
原聖音
清塸頭裡人,例授修職郎,候補府經歷,卒於道光十五年。
歷史傳說
渠頭村歷史上有著很多的美麗傳說,像“有衣不到渠頭亮,有官不到大陽夸”、“渠頭的大戶金磚鋪地”、渠頭石獅“寧給關爺守門,不給李家看墳”、“金仙與玉娃”等,還有渠頭影壁牆與大陽天柱塔的故事。
影壁牆和大陽舍利塔(天柱塔)的傳說
大意如下:渠頭村原名為龍渠鎮,因村中有股清澈的泉水而得名。因形似硯台,為風水寶地,人稱“聖水硯台”。距渠頭村西10公里的大陽村,自古以來村民大都從事釘鞋、補鍋、理髮的職業,地瘠民貧。為此,村人特請陰陽先生看地脈風水後,認為渠頭村整個村子地勢低洼,形如硯池,把周圍精華所吸。於是,大陽村在村東建起了九級磚塔,號稱 “天柱塔”,形如矗立的毛筆,寓意蘸渠頭村的“聖水墨汁”,以發其村。自此,大陽村能人輩出,在朝做官的人不計其數,而渠頭村則從此開始頹敗。後在一位雲遊道人的指點下,建起了一面砌有太陽圖案的“影壁牆”,上立五虎之神位,渠頭村才得以平安。如今渠頭影壁牆和大陽塔仍然矗立著,天氣晴朗時,從渠頭影壁牆後依稀可以看到大陽的舍利塔。這處昔日兩地鬥法的遺址,如今只能遙望相嘆。
渠頭寶衣的傳說
大意如下:明朝年間,渠頭村有家姓李的有錢人,因在河南開封開設金銀九華樓而富。他又在渠頭街上經營鹽店、當鋪,財源越做越廣,成為名噪鄉里的大財東。置良田千畝,建庭房數院,金銀財寶不計其數,最值錢的要算是用金銀線製成的一件寶衣,名曰藍色寶衫。因平時穿著甚少,世人皆不知其為寶。李財主有個愛女,窈窕俊秀,聰明伶俐,也想趙歌門當戶對的婆家。一日,有人上門求親。求親人竟是城南鄉楸木凹的大財主王太來的兒子。李財主認為這確是一門門當戶對的好親事,也就定親了。成親這天,親朋好友,地方名人,都來慶賀,好不熱鬧。眾人爭看新娘,人人夸好。但也有人議論,新娘身著那件藍色的布衫有失李家體面。這話讓新娘聽到,悶悶不樂。三天后,新娘回門到娘家,新郎及陪客也都來了許多。李財主以豐盛的宴席款待來客。宴席畢,殘肴剩羹,油污淋漓。李姑娘吩咐不要傭人擦抹,他把身穿的藍色布衫脫下,揉作一團,去油污斑斑的餐桌上來回擦抹,一張張餐桌竟乾淨如洗,光澤一新。擦亮餐桌,李姑娘將藍衫抖了三抖,然後掛到門環上用火點燃,火勢熊熊,烈焰騰騰。燃燒後,摘下藍布衣衫,再抖擻幾下,其新如故,光彩耀人。眾人無不驚奇。王太來知道後,驚喜的說:“我家綾羅綢緞滿箱滿櫃,還不及李家一件寶衣。真是:有衣不能到渠頭夸呀!”從此“有衣不到渠頭夸”的美言不脛而走。
“渠頭的大戶金磚鋪地”
這一句說的是渠頭的大戶家族的富裕程度。據記載明清鼎盛時期的渠頭,李姓大家的生意做到了河南開封,在開封設有專賣金銀的“九華樓”。河南一戶李家的清代家譜上說其為唐代帝王李姓後裔,明洪武年間因戰禍從澤州渠頭遷居到河南。這些都難以考證了,但足以說明了渠頭古代的繁榮程度。渠頭過去的李家、張家、秦家、吳家均為富戶大家。
渠頭石獅的傳說
這對石獅號稱“華北第一獅”,總高3.3米。當年北京來的專家,曾想花數十萬元買走。這對石獅子不僅很靈,還很倔,“寧給關爺守門,不給李家看墳。”相傳,這對獅子原是為李家墳塋雕刻的,在刻好後,運至關帝廟前時,石獅仰慕關帝的神威,死活不肯走了,於是就蹲在廟門前做了護廟神獸。據說,晚上,這對石獅還會跑到南河去喝水。
金娃和玉仙的傳說
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村子裡只有幾十戶人家,關帝廟前住著兩戶人家:一貧,一富。窮人家有個兒子,叫金娃,富人家有個閨女,叫玉仙。他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經常到廟門前玩過家家,結下了深厚友情。玉仙怕金娃挨餓,常把家裡的饃饃拿來給他吃。金娃吃饃饃的時候時,總是順手往石獅子嘴裡塞一塊。說也奇怪,金娃每次塞進獅嘴的饃饃,轉眼就不見了。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金娃長到20、玉仙長到18了。人們說,他倆是天生的一對,地長的一雙,金童玉女下凡。一天夜裡,廟裡有對話聲,關帝說:“明天夜裡要發大水,我們都要注意守護自身,此事不能外講,泄露天機者要受天庭懲罰。”周倉說:“關爺,你一生光明磊落,對村民怎能見死不救?”“唉!沒辦法啊!這是天意,我也無能為力,白受他們的火。”關公嘆道:“那就憑村民的運氣吧!”兩頭石獅子湊到一起咬了一陣耳朵,又回到各自位置上。第二天,金娃玉仙又來到廟前。他倆情竇初開,一見面就臉紅,接著親昵交談。石獅子看到這對可愛的年輕男女,決心拯救他們。當金娃又給石獅子塞食時,石獅子突然張開大口,將金娃身子吞進大半截,玉仙去拉時,也被獅吞肚裡。金娃玉仙迷迷糊糊的走過了一段彎彎曲曲的路程,發現來到了一個猶如仙境般的世界,又看到他們以前餵給石獅子的食物,好生生的放在那裡,足足夠他們倆吃一年。夜裡,村上遭了大水,熟睡的人們被無情的大水吞噬了。只有關帝廟和守廟石獅因地勢高峻而幸免於難。金娃和玉仙被石獅子搭救了。後來,他倆由石獅子為證結了婚。男耕女織,勤儉持家,早起晚歸,重建家院。在這塊黃土地上繁衍子孫後代,一輩一輩發展,渠頭村又興旺起來。為了報答石獅子的救命之恩,金娃和玉仙領著村上人重新修復了廟宇,精裝了神像。但是,石獅子因觸犯天條被戴上了鐵鎖,並且被懲罰蹲在石墩上,永遠不許離開一步。直到今天,他們仍然默默的蹲在那裡,人們走過去,總是親昵的用手摸一摸他們。
(孔偉)
河北省定州市東留春鄉渠頭村
渠頭村(ㄑㄩˊㄊㄡˊㄘㄨㄣˉ)為一個地名,是一個自然村。
概況
渠頭村方言為定霸小片。定霸小片(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官話方言研究》)是冀魯官話保唐片的一個分支,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該小片西鄰冀魯官話保唐片淶阜小片,北鄰北京官話,東為冀魯官話保唐片(有爭議)天津小片,西南為冀魯官話石濟片,東南為冀魯官話滄惠片。
渠頭村
方言特徵
陰平一般不讀高平調。這是與薊遵小片的主要區別。
大多可以在輕聲前區分陽去與陰去。
兒化的前一字為開尾韻、u尾韻或ŋ尾韻時,多數地點“兒”自成音節。
中文名稱:渠頭村地理位置:河北省定州市東留春鄉
外文名稱:Qutoucun所屬地區:中國河北省保定市
區 號:0312郵 編:073008
渠頭村簡介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古絳鎮下轄村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
渠頭村位於縣城東南角緊鄰涑水大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有2個居民組,全村總人口400人,總勞力人口為247人,其中男勞力142人,女勞力105人。支村委7人,戶代表10人,黨員16人,其中男黨員11人,女黨員5人。耕地面積480畝,居民居住占地面積80畝。全村共有深井3眼,水塔1座,新建辦公大樓360多平米。參軍戶數3戶。
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大街巷道硬化的完成以及下水工程的竣工解決了多年來排水難的問題。新建仿古式門樓,達到了硬化,綠化,亮化,全村村容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小型加工豆腐坊5個,種植大蔥,養豬專業戶2戶,大型奶牛場一個。全村有山楂園,蘋果園,桃園,杏園,本村村民經濟狀況有了大幅度提高。
本村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以人為本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