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寓意

《減字木蘭花·寓意》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寫的一首詞,約作於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上片寫蘇軾醉後所見的美景以及醉態中的奇想,下片寫赴杭州途中所見的景物,以及途經蘇州時的懷古之思。全詞由景、情、景,表現了蘇軾壯志難酬之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減字木蘭花·寓意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詞牌名:減字木蘭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評論,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寓意
雲鬟傾倒,醉倚闌乾風月好。憑仗相扶,誤入仙家碧玉壺。
連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②雲鬟(huán):古代通稱婦女的頭髮。此處特指蘇軾自己的頭髮,這與古代成年男子束髮的習俗有關。
③傾倒:有散亂的意思。
碧玉壺:《後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傳下》載,汝南人費長房曾與仙翁一起進入壺中,見到殿堂宏麗,美酒佳肴充斥,一道喝足了酒才出來。
⑤姑蘇:指蘇州。
⑥鴟(chī)夷:春秋戰國時期,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消滅吳國之後,主動退隱江湖,改姓更名,到齊國時稱為鴟夷子皮。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酒醉後頭髮散亂,依靠著欄桿發現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別人攙扶我,進入仙家的境地。
一望無際的枯草,我從水路取道蘇州,就隨著范蠡退隱江湖離開仕途么?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蘇軾赴杭州通判任途中經過蘇州,該詞是蘇軾在蘇州即景遣興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寫醉後所見的美景以及醉態中的奇想。首句“雲鬟傾倒”,直接描寫酒醉後頭髮散亂的狀態。次句“醉倚闌乾風月好”緊承前句,當蘇軾醉後倚欄而望時,忽然發現了一個美的境界:“風月好”。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在醉酒後擁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與自然美景相遇,這種“酒中趣”就顯得不俗了。“憑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個“醉”字,仍寫醉意朦朧的狀態。就在這時,蘇軾突發奇想,“誤人仙家碧玉壺。”蘇軾從年輕時起就博覽群籍,不免於“雜學旁搜”,神仙方術之類書籍也莫不畢覽,由該詞所寫可見一斑。這裡 “仙家碧玉壺”的神話傳說,不僅緊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蘇軾童真與詼諧的個性。
下片寫赴杭州途中所見的景物,以及途經蘇州時的懷古之思。“連天衰草”句,顯示了江南仲冬時的季節特徵,展現了蘇軾在曠野中行進時一片蒼涼、淒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蘇軾在宦遊中某種疲乏、棲遑(huáng)的心態,為下文引發對於人生道路的思考預伏一筆。接著“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敘事,暗寫當前赴杭任之事。“湖”字“當指太湖”,並與蘇軾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歷相印證,以確定本篇的寫作時間,是頗為精當的。 “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兩句,寫經過姑蘇時,引起對當年歸隱江湖的越國功臣范蠡的聯想,以及對蘇軾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儘管蘇軾的這種思考是偶發的,並不符合蘇軾的“奮厲有當世志”(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的人生理想。

名家評論

宋代史學家、科學家姚寬《西溪叢話》卷上:《吳越春秋》云:“吳國西子被殺。”杜牧之詩云:“西子下姑蘇,一軻逐鴟夷。”東坡詞云:“五湖同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予問王性之,性之云:“西子自下姑蘇,一舸自逐范蠡,遂為兩義。不可雲范蠡將西子去也。”嘗疑之,別無所據。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減字木蘭花·寓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