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橋是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梧桐鄉高演村的一座橋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風橋
- 地理位置: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梧桐鄉高演村
橋樑簡介,傳說,由來,
橋樑簡介
清風橋(清風樓橋),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梧桐鄉高演村。該橋建於(1736年——1795年),橋長21米,寬5.5米。
該橋是高演村口第二“屏障”——中間橋(也叫清風橋)。該橋和第三座廊橋作為“環勝橋”的附屬,雖然建於清乾隆後期,但這種連續三橋“並蓮”的廊橋,這在全國也屬罕見。
傳說
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軍南侵,臨海民婦王氏被擄,不願受辱,至青楓嶺處乘隙跳崖投江而盡。後人為紀念這位不屈的烈婦,就把清楓嶺易名為清風嶺。從此,歷代文人墨客、達官士子為烈婦王氏作詩憑弔的絡繹不絕。而今,王氏投崖之處已闢為風景點對遊客開放,清風亭中卻刻滿了後人稱頌王氏的聯句:"宋室陸沉剡溪波痕悲血淚,清風亮節山雩月影慰忠魂。"可敬的是一個纖弱女子在兵荒馬亂的南宋末世,有如此剛烈之舉,恰如淒風冷雨的暗夜中折射出一道眩目的閃光,映照古今。
清風橋下,千秋剡溪水潺潺奔流,帶著烈女王氏的忠魂一去不返,唯有舜皇山上的清風卻依然悠悠吹拂著清風亭,禁不住吟詠起鐫刻在清風亭上的楹聯:喜邀趙州橋邊客,來賞清風亭外景。
由來
清風橋的橋名是由地處清風嶺而來的,而舜皇山下的清風嶺則大有來歷。它與名山大川相比,這座舜皇山下的清風嶺似乎並不突兀,也沒有名山那樣秀麗,舜皇山上有舜皇井,但人們尚不知舜皇曾到過此地,也許已被人們淡忘了。到了南宋末年,清風嶺卻因為一位王氏烈女而聲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