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獻英芝圖(清郎世寧嵩獻英芝圖)

嵩獻英芝圖

清郎世寧嵩獻英芝圖一般指本詞條

《嵩獻英芝圖》是清朝郎世寧為雍正祝壽而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嵩獻英芝圖》正中是一隻兀立於石上的白鷹,畫面的右邊是一棵彎曲盤繞的老松,還有一棵藤蘿攀繞著松樹枝幹,松樹的根部和石頭的縫隙之間有靈芝數株,畫幅左邊為坡石以及急湍的溪流。圖中所繪蒼松、雄鷹、靈芝、山石、流水,在中國文化中多有強健、長壽和吉祥的美好寓意。但在色彩上,鷹白、松綠、芝棕紅、土坡絳色和藤蘿花粉紫,卻是不同於中國傳統、屬於郎世寧風格的鮮明、絢麗和濃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嵩獻英芝圖
  • 規格:縱242.3cm,橫157.1cm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作者:郎世寧
  • 創作年代:清代
  • 材質:絹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風格,技法,色彩,寓意,名家點評,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嵩獻英芝圖
《嵩獻英芝圖》
畫面正中是一隻兀立於石上的白鷹,鷹首轉向畫的右側,鷹目炯炯,利喙彎曲,鷹爪緊緊抓住石頭。畫面的右邊是一棵彎曲盤繞的老松,蒼老斑駁的樹幹和前後掩映的松枝仿佛可攀可撫,一棵藤蘿攀繞著松樹枝幹,凹凸玲瓏有致,松樹的根部和石頭的縫隙之間有靈芝數株,其邊沿捲起,表現出了靈芝的厚度。畫幅左邊為坡石,一條急湍的溪流順勢而下,在山石隙谷中曲折繞行,激起無數的水花。
畫幅上署款“嵩獻英芝,雍正二年十月臣郎世寧恭畫”。

創作背景

根據畫上的署款,此圖畫於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雍正皇帝的生日在十月份,這是一幅專門為皇帝“萬壽節”(皇帝的生日稱為萬壽節)而畫的祝壽圖。

藝術鑑賞

風格

《嵩獻英芝圖》造型準確、精細,以素描和明暗效果讓畫中物體具有了強烈的立體感。彎曲盤旋的松樹,枝葉掩映,樹皮斑駁,畫面中央挺立的白鷹則極為突出,羽毛的質感很強,呼之欲出。郎世寧以他紮實的寫實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繪畫特色。同時又融合了傳統中國畫的寫意風格。

技法

圖中作者運用了歐洲的明暗畫法,光線從畫面左側上方照射,故而樹石的右半邊均處於暗部,樹幹上還留下了陰影,白鷹則剛好位於最顯眼的中央,明暗交織,立體感極強,似呼之欲出。

色彩

在色彩上,作者將鷹的白色、松樹的綠枝、棕紅色的靈芝、粉紫色的藤籮花、絳色的土坡等都處理得十分鮮明、絢麗、濃重,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面貌和趣味迥異。

寓意

這幅《嵩獻英芝圖》軸雖然有著明顯歐洲畫法的因素,但是其畫中所含的內容卻完全是中國的。圖中的白鷹、松樹、靈芝、巨石、流水等均是中國繪畫中習見的物象,畫家們經常用以為人祝壽、祈福。中國傳統的花鳥畫中,並不單純將花和鳥作為植物和動物來加以描繪,而是賦予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以某種喻意,也就是說寄託了畫家或觀賞者的理念和感情。很顯然,郎世寧畫中的白鷹、松樹、靈芝、巨石也都含有歌頌、祝福的意思,畫幅的名稱“嵩獻英芝”,其實就是松、鷹、芝的諧音,這些動植物在中國人的喻意中象徵著長壽、強壯、靈敏、吉祥等等。

名家點評

英國考古藝術家傑西卡·羅森:“這幅創作於1724年的作品乍看好似一幅花鳥畫。但是,它結合了中國題材和西方表現方式。松的粗壯枝幹、岩石上的戲劇化陰影和畫面整體的光影對比均來自西方構圖。白鷹本身帶有雙重意義:它一方面代表了皇帝的權威;另一方面,它象徵著君權天授和勝任統治。”

重要展覽

2005年11月12日,“中國:1662~1795年盛世華章”展覽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開幕,《嵩獻英芝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郎世寧(1688年~1766年),生於義大利米蘭,青年時期受過系統的繪畫訓練,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抵達中國,同年底赴北京,以繪事技藝進入清宮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郎世寧自康熙年間入值內廷,於乾隆三十一年病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餘年。專家介紹,郎世寧作於康熙朝的畫跡皆未存留,雍正元年(1723)因為皇帝登基繪製《聚瑞圖》而受到賞識。他精於肖像、花鳥、走獸,尤工畫馬,用六年的時間完成了《百駿圖》長卷巨製,這些作品皆運用西洋技法,注重物象寫生與焦點透視,表現中國傳統審美觀與祥瑞思想。乾隆時期(1736~1795),郎世寧運用中國傳統紙、絹、顏料、毛筆,並與如意館內的中國畫家合作,共同創造出“中西合璧”的院畫新體,題材涵括帝後肖像、奇花異卉、珍禽走獸、重要慶典活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