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生態學教研所的教研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生態觀,提高運用生態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悉生態領域的世界前沿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大學生態學教研所
- 主管部門: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生態學教研所的教研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生態觀,提高運用生態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悉生態領域的世界前沿研究。
清華大學生態學教研所的教研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生態觀,提高運用生態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悉生態領域的世界前沿研究。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保護生態學、區域生態評價、微生物生態學、生態系統基因組學、環境健...
1997年: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2011年: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發展為環境學院 科研平台 環境工程系 水環境保護教研所 給水排水教研所 土壤與地下水環境教研所 大氣污染與控制教研所 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 環境科學與健康系 環境化學教研所 環境生物學教研所 環境生態學教研所 環境健康...
清華大學穩定同位素生態學實驗室可以分析植物、動物、土壤、沉積物、碳酸鹽、水樣和氣體等各種類型樣品中的C、N、H和O等常見元素的穩定同位素比值及其元素組成,為生態學、林學、農學、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技術與方法,也為食品產地溯源、藥品鑑偽、污染物示蹤、刑偵學等領域提供最先進的檢測技術與快速診斷方法...
北京生態文明研究院集中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的幾十位農業科技和農業經濟專家,大力發展生態科技,致力於農業產業生態化建設,提高我國的生態文明程度。歷史背景 199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在“九五規劃”立重點課題“生態文明與生態倫理的信息增值...
黃霞,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水環境保護教研所所長,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際水協會傑出會士(IWA Distinguished Fellow)和膜技術專業委員會主席、Fronti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執行副主編。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污水資源化與...
賈海峰,男,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清華大學環境系統分析教研所教授。教育背景 1985.9 ~ 1989.7 在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求學,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1.9 ~ 1994.6 在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求學,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5.9 ~ 1999.6 在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工作履歷...
生態學 《生態學》是2007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Mark B. Bush。摘要 本書介紹了理解環境問題所需的生態學基本原理,並在套用生態學的框架下,探討了棲息地破壞、酸沉降以及人類新疾病的出現等環境問題。
現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土壤與地下水環境教研所博士後。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是土壤微生物。主要成就 所開發的基於微生物功能基因的新型碳庫模型分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推動了微觀微生物組學與巨觀氣候變化生態學的融合,作為骨幹成員完成了多項土壤微生物學相關課題,包括...
李清泉,1965年1月出生於安徽天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理事長。李清泉於1981年進入武漢測繪學院工程測量系就讀,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於貴瑞,1959年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生態系統生態學教研室主任、資源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主任。於貴瑞於1993年從瀋陽農業大學畢業,獲得農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得日本千葉大學環境學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6年擔任千葉大學研究生...
1982年03月至1984年06月,就讀於湖南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研究生班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984年09月至1987年12月,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師從清華大學杜慶華教授和嵇醒教授。1987年12月至2002年04月,在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工作,先後擔任土木工程系副主任(1989年...
1921年畢業於天津直指庵國小,隨即考入天津扶輪中學(今鐵路中學前身),兩年後考進北京清華學校(1925年改稱清華大學留美預備部)。在他求學期間正值“五四”運動和國民革命運動席捲全國,使他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1912年因避兵禍,全家一度遷居天津法租界,這使他一方面耳聞目睹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欺凌,...
沈國舫,1933年11月15日出生於上海市,林學及生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原校長。沈國舫於1956年從前蘇聯列寧格勒林學院畢業後回到中國,進入北京林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至1980年擔任北京林學院造林教研室副主任;1980年至1986年擔任北京林學院副教務長...
1985年吳豐昌考入長春地質學院;1989年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學習,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95年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97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地質系做客座副教授;1999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大氣水圈科學研究所工作;200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海外傑出人才計畫,並擔任環境地球...
侯德義,男,湖南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史丹福大學,劍橋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環境學院長聘教授、土壤與地下水環境教研所所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聯合國國際土壤污染合作組織(INSOP)副主席。長期從事場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綠色可持續修復相關研究。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重大...
2023年10月27日,孫斌勇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參加建校108周年慶祝活動,並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方妍、黨委副書記張潔、副校長徐文兵等,及數學教研組教師代表、學生代表20餘人參加座談交 流 。個人生活 家世背景 孫斌勇出生於浙江省舟山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他記憶深處,兒時在山上跑,與小夥伴一起在河裡捉魚,把魚帶...
多重整合最佳化,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地理與旅遊人才獲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現代地理教師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獲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發表論文 (部分)明慶忠.人地關係和諧: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一種地理學的視角,清華大學學報,2007(6):新華文摘,2008(2),中國社科文摘2008(3)全文...
潘一山,男,漢族,1964年 5月11日生 ,遼寧東港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力學專家,遼寧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潘一山於1984年7月獲阜新礦業學院(現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山工程力學專業學士學位,1986年12月獲該校採礦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9年7月獲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2007年3月至...
1948年11月底,不顧當時解放戰爭期間交通的困難,從倫敦返回北平清華大學,十餘天后在清華園就迎來了北平的解放,之後擔任清華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教授。1949年底,清華大學農學院合併到北京農業大學,婁成後先後擔任農業化學系教授、植物生理學教研室主任及學校研究部副主任。1956年,被評定為一級教授。1980年,當選為...
1943年,大學畢業,在雲南地質調查所任技士,同時在雲南大學礦冶系兼課。同年,考取清華大學地學系研究生。1946-1952年在北京大學任教。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她調到北京地質學院先後任講師、副教授,講授普通地質學、古生物學和地史學、微體古生物學和微體古生態學等課程,曾任普通地質學教研室副主任和古...
1946年,日軍投降後,李繼侗隨清華大學回遷北平,繼續擔任教授。1952年,中國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生物系和北京大學生物系合併,李繼侗任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學教研室主任,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組及《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資料叢刊》(現改為《植物生態學學報》),還兼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