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國學書系:梁啓超文存

清華國學書系:梁啓超文存

《清華國學書系:梁啓超文存》是梁啓超晚年傳統文化相關著述的一個縮影,以1919年《歐遊心影錄》為標誌,梁啓超深刻認識到中華文化於未來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開始沉潛於國學研究,致力於弘揚中華文明的偉大精神,舉凡任公在儒、道、佛、文學、歷史、政治、宗教、地理、考古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精彩論述《梁啓超文存》皆有收錄,全面呈現了一代國學大師的精神高度與思想風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國學書系:梁啓超文存
  • 作者:劉東 翟奎鳳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1日
  • 頁數:743 頁
  • 開本:32 開
  • ISBN:7214078147, 978721407814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清華國學書系:梁啓超文存》收錄梁任公1919年至1928年10年間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著述和有代表性的講演文稿。本文存對不超過兩萬字的重頭文章大多照收,對兩萬字以上的長篇大作則進行節選,並對其背景和內容簡要說明,俾使讀者能假此“一卷本”窺得任公後期著作全貌。

圖書目錄

未竟的後期
1919生
歐遊心影錄(節選)
1920年
《改造》發刊詞
清代學術概論(節選)
在講學社歡迎羅素之盛會演說詞
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
老子哲學
孔子(節選)
老孔墨以後學派概觀
《晚清兩大家詩鈔》題辭
1921年
墨子學案(節選)
翻譯文學與佛典(節選)
從發音上研究中國文字之源
陰陽五行說之來歷
1922年
中國歷史研究法(節選)
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節選)
評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
地理及年代
評非宗教同盟
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
情聖杜甫
中國歷史上民族之研究(節選)
什麼是新文化
科學精神與東西文化
《大乘起信論》考證(節選)
屈原研究
先秦政治思想史(節選)
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
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
1923年
治國學的兩條大路
東南大學課畢告別辭
為創設文化學院事求助於國中同志
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節選)
人生觀與科學
清初五大師學術梗概
顏李學派與現代教育思潮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節選)
1924年
文史學家之性格及其預備
戴東原哲學(節選)
明清之交中國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
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節選)
亡友夏穗卿先生
印度與中國文化之親屬的關係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節選)
非“唯”
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節選)
1925年
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會演說辭
與清華研究院同學談話記
指導之方針及選擇研究題目之商榷
中國文化史——社會組織篇(節選)
1926生
中國考古學之過去及將來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節選)
清華研究院茶話會演說辭
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節選)
《莊子·天下篇》釋義
《苟子》評諸子語彙釋
1927年
陸王學派與青年修養
古書真偽及其年代(節選)
北海談話記
王靜安先生墓前悼詞
儒家哲學(節選)
學校讀經問題
中國圖書大辭典簿錄之部
1928年
跋劉子植《好大王碑考釋》
辛稼軒先生年譜(節選)
梁任公生平大事記

序言

晚近以來,懷舊的心理在悄悄積聚,而有關民國史的各種著作,也漸次成為熱門的讀物。——此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當然是在驀然回望時發現:那儘管是個國步艱難的年代,卻由於新舊、中西的激盪,也由於愛國、救世的熱望,更由於文化傳承的尚未中斷,所以在文化上並不是空白,其創造的成果反而相當豐富,既湧現了制訂規則的大師,也為後來的發展開闢了路徑。
此外還應當看到,這種油然而生的懷舊情愫,又並非只意味著“向後看”。正如斯維特蘭娜·博伊姆在《懷舊的未來》中所說:“懷舊不永遠是關於過去的;懷舊可能是回顧性的,但是也可能是前瞻性的”。——由此也就啟發了我們:在中華文明正走向偉大復興、正祈望再造輝煌的當下,這種對過往史料的重新整理,和對過往歷程的從頭敘述,都典型地展現了堅定向前的民族意志。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院早期既曇花一現、又光華四射的歷程,就越發引起了世人的矚目。簡直令人驚異的是,一個僅存在過四年的學府,竟能擁有像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吳宓這樣的導師,擁有像梁漱溟、林志鈞、馬衡、鋼和泰及趙萬里、浦江清、蔣善國這樣的教師,乃至擁有像王力、姜亮夫、陸侃如、姚名達、謝國禎、吳其昌、高亨、劉盼遂、徐中舒這樣的學生……而且,無論是遭逢外亂還是內耗,這個如流星般閃過的學府,以及它的一位導師為另一位導師所寫的、如今已是斑駁殘損的碑文內容——“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在激勵後學們去保持操守、護持文化和求索真理,就算不必把這一切全都看成神話,但它們至少也是不可多得的佳話吧?
可惜在相形之下,雖說是久負如此盛名,但外問對本院歷史的了解,總體說來還是遠遠不夠的,尤其對其各位導師、其他教師和眾多弟子的總體成就,更是缺少全面深入的把握。緣此,本院自恢復的那一天起,便大規模地啟動了“院史工程”,冀能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最終以每人一卷的形式,和盤托出院友們的著作精選,以作為永久性的追思緬懷,同時也對本院早期的學術成就,進行一次總體性的壯觀檢閱。
就此的具體構想是,這樣的一項“院史工程”,將會對如下四組接續的梯隊,進行總覽性的整理研究:其一,本院久負盛名的導師,他們無論道德還是文章,都將長久地垂範於學界;其二,曾以各種形式協助過上述導師、後來也卓然成家的早期教師,此一群體以往較少為外間所知;其三,數量更為龐大、很多都成為學界中堅的國學院弟子,他們更屬於本院的驕傲;其四,等上述工作完成以後,如果我們行有餘力,還將涉及某些曾經追隨在梁、王、陳周圍的廣義上的學生,以及後來在清華完成教育、並為國學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其他學者。
這就是本套“清華國學書系”的由來!儘管曠日持久、工程浩大、卷帙浩繁,但本院的老師和博士後們,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而如今分批編出的這些“文存”,以及印在其前的各篇專門導論,也都凝聚了他們的辛勞和心血。此外,本套叢書的編輯,也得到了多方的鼎力支持;而各位院友的親朋、故舊和弟子,也都無私地提供了珍貴的素材,這讓我們長久地銘感在心。
為了最終完成這項任務,我們還在不停地努力著。因為我們深知,只有把每位院友的學術成就,全都蒐集整理出來獻給公眾,本院的早期風貌才會更加逼真地再現,而其間的很多已被遺忘的經驗,也才有可能有助於我們乃至後人。去一步一步地重塑昔日之輝煌。在這個意義上,這套書不僅會有很高的學術史價值,也會是一塊永久性的群英紀念碑。——形象一點地說,我們現在每完成了一本書,都是在為這塊豐碑增添石材,而等全部的石塊都疊立在一起,它們就會以一格格的浮雕形式,在美麗的清華園裡,豎立起一堵厚重的“國學牆”,供同學們來此興高采烈地指認:你看這是哪一位大師,那又是哪一位前賢……
我們還憧憬著:待到全部文稿殺青的時候,在這堵作為學術聖地的“國學牆”之前,歷史的時間就會濃縮為文化的空間,而眼下正熙熙攘攘的學人們,心靈上也就多了一個安頓休憩之處。——當然也正因為那樣,如此一個令人入定與出神的所在,也就必會是恢復不久的清華國學院的重新出發之處,是我們通過緊張而激越的思考,去再造“中國文化之現代形態”的地方。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2012年3月1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