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稹是康熙第四子,(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基本介紹
- 書名:清王朝承前啟後者雍正
- 作者:關德章
- 類別:社會圖書
-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出版時間:2017年2月1日
- 定價:32 元
- ISBN:9787304083977
- 字數:251千字
- 學科:歷史
內容簡介
愛新覺羅·胤稹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在他四十五歲時,由康熙親口指定,繼承了皇位,定年號雍正。“雍正”是雍親王位,為君正的意思。雍正是清朝進京後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繼位,宣告了康熙時代的結束,雍正時代的開始。
雍正是在清朝發展到“盛世”之時繼位的一位皇帝,雍正的父親康熙創造了清朝的“盛世”。康熙以他的聰慧、才智和大氣的政治品格,讓清王朝進入鼎盛時期。他一生除鰲拜、平三藩,視察黃河、疏通漕運,任用良將,東收台灣、北定疆界,等於把江山重新打造了一遍,表現出了一個大政治家的銳意進取的精神。但這一“盛世”之下同時隱藏著危機,即晚年的康熙思想漸趨保守,相當程度地失去了變革現實的銳氣,開始自滿於以往的功績,變得安於現狀、庸俗倦怠,凡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縱容了政治腐敗和權力爭鬥的激烈化,也使封建政治固有的積弊顯現出來,各種社會矛盾紛至沓來,大清帝國實際上已陷入了嚴重困境,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對於剛剛繼位,開始掌控國家命運的雍正,將怎樣治理這個在盛名之下其實經濟已嚴重衰退的“盛世”,關係到整個清王朝的國運興衰。是逃避現實,諱疾忌醫,自保其位,還是勇於正視問題,推進改革,“振數百年頹風”?雍正選擇了後者。他確定了“雍正改元,政治一新”的目標,即要隨著新朝的開始,剔除前朝積弊,使清王朝在政治上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形成國富民殷的盛況。
雍正在“盛世”推進各項改革,必然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和輿論的制約,特別是極大地觸犯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對手則是“皇二代”結成的朋黨,是龐大的、物質基礎堅實、人力資源豐富的既得利益集團。雍正勇敢地面對挑戰,通過改革政制以增加集權,誅殺權臣以回收權力,整頓吏治高唱反腐,舉“三教(儒、釋、道)”以統一思想,從而創造出名副其實的太平盛世。
雍正是敢做敢當、奮發有為的帝王,是對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的帝王,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比較傑出的帝王之一,是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
雍正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階段,雍正提出的社會改革的內容以囊及他改革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調節、緩和了社會矛盾,使那個時代的政治比較清明,促成了國力的強盛和多民族國家的融合與鞏固,發展了康熙朝政治中的合理成分,並為乾隆時期的鼎盛準備了更充分的條件,促進了清代社會的持續發展。在這一點上,我們說雍正是清王朝的“承前啟後者”。
“承前啟後”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
一是“承前”。從特定的“盛世”階段看,是歷史給予雍正的機遇,是歷史讓他在“盛世”接班繼位。雍正從思想到政治路線都繼承了康熙的正確之處,循著既定的目標繼續前進。繼承意味著總目標、治國總路線不變,但在具體做法上不能不變,否則就無法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現實。沒有新發展就談不到繼承,只有推進和發展先輩的事業,才是真正的繼承。雍正所做的一切,體現了“承前”的深刻內容。
二是“啟後”。雍正所做的一切都為他的後繼者乾隆的統治鋪平了道路,使之在更高水平、更豐富的內容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使乾隆在雍正之後把“盛世”推至輝煌的頂峰。可以說,沒有雍正的奮發有為,就沒有乾隆的輝煌,很可能清朝“盛世”發展到雍正時期就會停頓下來。
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將本書的書名確定為《清王朝承前啟後者雍正》,前邊所述也就作為本書書名的題解吧!
作者閱讀完有關雍正的書籍後做了一些筆記,並寫下了自己的點滴體會,《清王朝承前啟後者雍正》一書就是將這些筆記和體會按思想觀點加以整理並分類歸納匯集而成的,所以很不系統、不深入,存在諸多不足,祈盼專家、學者和讀者賜教,以促使作者更深入地研究雍正思想。
為了便於理解雍正的思想觀點,本書採用專題研究的形式,按章、節、目結構編排全書內容。全書共十三章,第一章論述雍正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其餘十二章內容分別論述雍正的治國、治吏、反對朋黨、經濟、人才、法律、軍事、民族、哲學、倫理、文化教育和宗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