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會託兒所的領導和教職員工們正是在快樂的學習和工作中,培育和塑造著屬於自己的溫馨和諧的精神文化家園。這是一個既合乎眾人意願又便於運作的充滿人性和人情的操練過程,《清源活水》記錄的正是這個值得大家瀏覽的過程;雖還難免粗糙之處,但無斧鑿之痕,因此也往往更顯真實親切、生機勃勃。 一個單位,尤其是一個教育文化單位,完全應該擁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空間,而且它與物質空間一樣需要豐富和充實;同時精神文化空間和物質空間互相影響和制約,也互相交融和增彩,共同架構成一個宜人的生態空間。中福會託兒所的領導和教職員工們正是在快樂的學習和工作中,培育和塑造著屬於自己的溫馨和諧的精神文化家園。本書正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記錄,特別總結了學校文化創新實踐案例。通過這本書將之展現在讀者面前,相信讀者們會開卷有益,得到很多啟示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清源活水:學校文化創新實踐案例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2頁
- ISBN:7561748329
- 作者:陳磊 吳玲玲
- 出版日期:2006年9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個單位,尤其是一個教育文化單位,完全應該擁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空間,而且它與物質空間一樣需要豐富和充實;同時精神文化空間和物質空間互相影響和制約,也互相交融和增彩,共同架構成一個宜人的生態空間。中福會託兒所的領導和教職員工們正是在快樂的學習和工作中,培育和塑造著屬於自己的溫馨和諧的精神文化家園。本書正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記錄,特別總結了學校文化創新實踐案例。通過這本書將之展現在讀者面前,相信讀者們會開卷有益,得到很多啟示的。
作者簡介
陳磊
中學高級教師
教育管理專業本科學歷
曾赴加拿大西蒙台梭利教師學院進修
獲得3—9歲西蒙台梭利教師資格證書(北美)
現任中國福利會託兒所所長
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園丁獎
評為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中學高級教師
教育管理專業本科學歷
曾赴加拿大西蒙台梭利教師學院進修
獲得3—9歲西蒙台梭利教師資格證書(北美)
現任中國福利會託兒所所長
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園丁獎
評為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圖書目錄
序
園諧則和 人和則進
苑標徵集——唱響園所發展的進行曲
溫馨小犀——心與心的交流和關愛
隨筆“新政策”——讓教師在快樂中主動反思
彈件配班和假日寶寶——賦予教師教學決策中的自主權
敞開大門——突破教師間、家園間的心靈壁壘
導師閉故事——打造一個互助的學習團隊
團隊展示——一項教師評價的創新實踐
教師觀念何以轉化——中托教師專業發展現象的文化意義
園諧則和 人和則進
苑標徵集——唱響園所發展的進行曲
溫馨小犀——心與心的交流和關愛
隨筆“新政策”——讓教師在快樂中主動反思
彈件配班和假日寶寶——賦予教師教學決策中的自主權
敞開大門——突破教師間、家園間的心靈壁壘
導師閉故事——打造一個互助的學習團隊
團隊展示——一項教師評價的創新實踐
教師觀念何以轉化——中托教師專業發展現象的文化意義
文摘
書摘
交流對話中,教師們不經意間所流露出來的這些對“做事方式”的感觸
,應該就是對學校文化現象的述說和殷殷的期求吧。
這些是前期研究中我們較忽略,而在接下來的過程中需加強、下工夫的
。經過深入思考後,我們決定對原先課題的研究重點作一點轉向。
把文化“做出來”
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教育行為主要受制於三個方面。一是觀念。有先進
的教育思想才會有先進的教育行為,但是並不意味著有了先進的教育思想就
一定會有先進的教育行為。二是策略和技術,也就是我們的研究期望教師通
過一定的方式獲得的專業成長。其三是組織。教師是生活在組織中的人,他
們的行為必定要受制於組織。而在以上三方面中,組織的制約尤為重要。
因此要研究教師如何實現從觀念向行為的轉變,僅僅著重於策略技術的
改進顯然是不夠的。教師們從自身的生命情懷出發對其所置身的組織有著許
多要求,如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溝通、生命的對話等。管理者應當要多多關
注教師們的生存狀態,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青浦診斷組會議的“離題”,拓展了我們對管理者角色定位的再思考和
再認識,也讓我似乎找到了管理的著力點:在實現教師觀念向行為轉變的過
程中,努力去培植一個適宜教師專業成長的土壤,讓它能從學習、生活、精
神等多方位出發,在共同使命的維繫中,不斷激發教師成長的內驅力,給教
師們薰陶、感悟和體驗,從而塑造出我們中托特有的校園文化。
究竟什麼樣的校園文化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才有幫助呢?它應該是賞識信
任每位教師,使教師擁有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愉悅;它應該能提供自我
展現的平台,幫助教師獲得教育智慧,讓教師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明確自己
前行的方向;它還要讓教師能成為一個獨立個體,將其所思付諸於行,並在
實踐中不斷提升其思行能力;它還能提供合作的機會,讓合作成為反思的平
台,因為似乎教師的反思在群體中才能更有效地實現……
那么又怎樣去形成和培植這種校園文化呢?“文化就是做事情的方式,
它融合了教師、員丁和學生的價值觀、信念和活動,通過人際關係和經歷而
形成,它把人們約束在一起,影響著學校中人們的行為、思考的內容和對學
校的感覺。”……我在許多資料中看到了類似的闡述和描繪,但總覺得它有
點虛,讓人無從做起。要在校園中具體地、真實地建設校園文化,讓它落地
生根,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把文化“做出來”,對我們來說的確有點摸不著
邊。但我們深信:文化一定是附著在具體的行為和現象中的。於是我們開始
嘗試對校園中發生的那些原本習以為常的事務性事件進行了有意識的變革,
努力地使這樣的事件離我們的理念近些,再近些。本書中所呈現的那些“校
園故事”,或多或少都呈現了在人文精神下凝聚起來的教師們職業生命狀態
,這些狀態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
《苑標徵集》敘述的是我們如何藉助“親子苑苑標設計”這個活動,同
全體教職員工一起共繪學校發展的願景,產生對學校未來期望的共同預想。
在管理者與員工共同制定、調整園所發展願景的過程中,教師們在匯聚共識
的基礎上將個人發展和集體發展結合了起來,分擔將其付諸實踐的義務,從
而增強了其工作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溫馨小屋》讓我們找到了一個既能緩解教師壓力和焦慮的舒解通道,
讓他們汲取動力、輕裝上陣;又能提供一個平台,在教師的個性和教學風格
得以彰顯的同時,能引起他人的共鳴或異議,從而達到交流和相長的效果,
使紛繁的教師個體文化始終保持一種合力,創造一種合而不同的風格。“溫
馨小屋”成為了一個分享的平台,一個情感共鳴的通道,一個信息互通的平
台,一個相互了解的視窗,讓教師從別人、從自己身上學習,不斷改進並完
善自身。
還有《導師團的故事》、《敞開大門》、《隨筆新政策》等七個校園故
事,這七個小故事涉及了校園生活中的多個方面,它們都是有代表性的“點
”,從這些具體的行為、事件或者人物中,我們希望呈現給大家的正是校園
文化的“鮮活物化”過程的初探,它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們是可以操
作的。
教師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的人本意識的覺醒正在日益凸顯,他們
要張揚個性、要得到同伴的認可、領導的賞識、社會的承認,他們迫切需要
實現自身的價值。
P5-6
交流對話中,教師們不經意間所流露出來的這些對“做事方式”的感觸
,應該就是對學校文化現象的述說和殷殷的期求吧。
這些是前期研究中我們較忽略,而在接下來的過程中需加強、下工夫的
。經過深入思考後,我們決定對原先課題的研究重點作一點轉向。
把文化“做出來”
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教育行為主要受制於三個方面。一是觀念。有先進
的教育思想才會有先進的教育行為,但是並不意味著有了先進的教育思想就
一定會有先進的教育行為。二是策略和技術,也就是我們的研究期望教師通
過一定的方式獲得的專業成長。其三是組織。教師是生活在組織中的人,他
們的行為必定要受制於組織。而在以上三方面中,組織的制約尤為重要。
因此要研究教師如何實現從觀念向行為的轉變,僅僅著重於策略技術的
改進顯然是不夠的。教師們從自身的生命情懷出發對其所置身的組織有著許
多要求,如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溝通、生命的對話等。管理者應當要多多關
注教師們的生存狀態,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青浦診斷組會議的“離題”,拓展了我們對管理者角色定位的再思考和
再認識,也讓我似乎找到了管理的著力點:在實現教師觀念向行為轉變的過
程中,努力去培植一個適宜教師專業成長的土壤,讓它能從學習、生活、精
神等多方位出發,在共同使命的維繫中,不斷激發教師成長的內驅力,給教
師們薰陶、感悟和體驗,從而塑造出我們中托特有的校園文化。
究竟什麼樣的校園文化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才有幫助呢?它應該是賞識信
任每位教師,使教師擁有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愉悅;它應該能提供自我
展現的平台,幫助教師獲得教育智慧,讓教師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明確自己
前行的方向;它還要讓教師能成為一個獨立個體,將其所思付諸於行,並在
實踐中不斷提升其思行能力;它還能提供合作的機會,讓合作成為反思的平
台,因為似乎教師的反思在群體中才能更有效地實現……
那么又怎樣去形成和培植這種校園文化呢?“文化就是做事情的方式,
它融合了教師、員丁和學生的價值觀、信念和活動,通過人際關係和經歷而
形成,它把人們約束在一起,影響著學校中人們的行為、思考的內容和對學
校的感覺。”……我在許多資料中看到了類似的闡述和描繪,但總覺得它有
點虛,讓人無從做起。要在校園中具體地、真實地建設校園文化,讓它落地
生根,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把文化“做出來”,對我們來說的確有點摸不著
邊。但我們深信:文化一定是附著在具體的行為和現象中的。於是我們開始
嘗試對校園中發生的那些原本習以為常的事務性事件進行了有意識的變革,
努力地使這樣的事件離我們的理念近些,再近些。本書中所呈現的那些“校
園故事”,或多或少都呈現了在人文精神下凝聚起來的教師們職業生命狀態
,這些狀態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
《苑標徵集》敘述的是我們如何藉助“親子苑苑標設計”這個活動,同
全體教職員工一起共繪學校發展的願景,產生對學校未來期望的共同預想。
在管理者與員工共同制定、調整園所發展願景的過程中,教師們在匯聚共識
的基礎上將個人發展和集體發展結合了起來,分擔將其付諸實踐的義務,從
而增強了其工作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溫馨小屋》讓我們找到了一個既能緩解教師壓力和焦慮的舒解通道,
讓他們汲取動力、輕裝上陣;又能提供一個平台,在教師的個性和教學風格
得以彰顯的同時,能引起他人的共鳴或異議,從而達到交流和相長的效果,
使紛繁的教師個體文化始終保持一種合力,創造一種合而不同的風格。“溫
馨小屋”成為了一個分享的平台,一個情感共鳴的通道,一個信息互通的平
台,一個相互了解的視窗,讓教師從別人、從自己身上學習,不斷改進並完
善自身。
還有《導師團的故事》、《敞開大門》、《隨筆新政策》等七個校園故
事,這七個小故事涉及了校園生活中的多個方面,它們都是有代表性的“點
”,從這些具體的行為、事件或者人物中,我們希望呈現給大家的正是校園
文化的“鮮活物化”過程的初探,它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們是可以操
作的。
教師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的人本意識的覺醒正在日益凸顯,他們
要張揚個性、要得到同伴的認可、領導的賞識、社會的承認,他們迫切需要
實現自身的價值。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