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鞋在我國歷史悠久,流行甚廣。我國古代大詩人杜甫在西行古秦州時,就有“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之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水麻鞋
- 出現時間:唐代
- 盛行地:甘肅
- 地理位置:中國甘肅
簡介,麻鞋的製作,
簡介
足見麻鞋在唐代就已廣泛流行。甘肅盛產大麻,麻鞋流行各地,而且各具特點。武山麻鞋,是用麻繩拉成布底,鞋幫用純白的棉線繩編織成雅素的圖案。夭水、甘谷、秦安等地麻鞋,其式樣與武山麻鞋大同小異,但棉麻並染以雜色。有的在鞋口前飾有多色或單色棉線大絨球,男女皆宜,十分美觀。兒童麻鞋則更講究,它用五彩布或線,編織成種種花形,鮮艷奪目,藝高驚人。但最令人驚嘆,最負盛名的要數清水麻鞋。
清水縣位居渭河北岸,隴山西麓,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區。冬季較冷、較長,夏季短而涼爽。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一十毫米,盛產大麻。這裡所產的大麻,色純白,纖維細韌而長,是製做麻鞋的極好原料。清水麻鞋就是用這種大麻紡成細繩編織而成。它具有工藝精巧,經濟實惠,結實耐穿等特點。其產品行銷省內許多市場,“輕足”赴行,尤為老農稱好。據有關資料記載,一九二九年,吉鴻昌將軍駐防隴南,在天水舉辦了國術比賽大會。會後吉將軍給前來參加比賽的國內武術家贈發一套衣服和一雙清水麻鞋,從而使早已成為甘肅特產的清水麻鞋名傳四方。
麻鞋的製作
先把草就編成的麻辮置於一平案上,盤成底,後用麻繩左右穿緊,這就叫千層底。然後,像栽秧苗一樣,在鞋底的邊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繩,做成鞋幫,一一串起來,再做鼻樑。這時,就得用一種清水人名曰楦頭的工具,把鞋鼓起來—一雙麻鞋的雛形,大抵就出來了—但還遠遠不夠,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需要不斷地打磨一樣,鞋亦然。用一種專門用來編織的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備染。鞋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