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凹村

清水凹村

清水凹村,位於萬江街道南部,距離街道辦事處7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官橋滘村、簡沙洲村、下塘村。明天啟元年(1621年),有幾戶人家從福建、四川逃荒而來,見這裡土質肥沃、水草茂盛、魚蝦豐美,於是落戶住下。後來,這片三角洲被海水衝擊,分割為6個小洲:清水凹(原名清竹洲)、蝦公坎(原名牛臂洲)、廈塘、古魚洲(已不存在)、新洲、簡沙洲,初名六洲,後清竹洲改名為清水凹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水凹村
  • 城市:東莞市
明朝至清初,屬東莞縣延福鄉;清末,屬缺口司。1948年,屬壩螺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一區萬江鄉;1959年,屬萬江人民公社;1983年,屬萬江區簡沙洲鄉;1986年,屬東莞市萬江區街道簡沙洲管理區;1999年,屬簡沙洲行政村;2003年9月,屬簡沙洲社區。
世居村民有胡、劉、溫、謝、葉、袁、盧等姓。
2015年末,戶籍人口659人,其中男性334人,女性325人;60歲以上117人,最年長者103歲(女)。外來暫住人口300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生產經營以種植水稻、黃麻和冬瓜為主。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經營行業涉及紙巾、電子、模具、塑膠、皮具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業生產、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鄉道壩新路經過該村。1958年通電話,1966年通電,1976年通自來水,1982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1年初通網際網路。村中有幼稚園有1所,2015年在園幼兒400人,教職工50人。有籃球場、公園、村民活動中心(老人活動中心)、農民公寓小區各1個,商業街1條。
村內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為泥瓦房,每座占地面積50—100平方米,建於民國時期。
楹聯有“位高北極;威震南天”,書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存於北帝宮。
北帝宮,建於民國初期,供奉北方降魔天尊北帝。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為北帝誕,村民紛紛來北帝宮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平日由每戶出錢若干,多數由婦女主持其事。
有土地廟2座,始建與重建時間不詳,主要供奉土地公。
“降八仙”活動形成於清朝。農曆八月,村民用一張草蓆放在地壙(曬場)上,讓人睡在草蓆上,一群小孩手裡拿著拜神的香,圍著睡在草蓆上的人轉,邊唱著:“第一位,漢鐘離;第二位,何仙姑;第三位,鐵拐李,手執火葫蘆……”轉二三十圈,睡在草蓆上的“大仙”醒了,手舞足蹈,過會兒就起身打起拳來,配上鑼鼓,情景非常熱鬧。
龍舟競渡形成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這一民間體育運動被保留下來。“文化大革命”期間,划龍舟被列入“四舊”而被禁止,龍舟被毀掉。1977年以後,龍舟競渡活動逐步恢復。每年農曆五月初一為全區龍舟競渡的日子。龍舟競渡這天,最傳統的習俗是吃龍船飯。這是專門煮給劃龍船人吃的飯,因為參加競賽的“扒仔”,趕著做賽前的準備工作,沒有時間專門吃飯,於是把豆角、豬肉、魷魚、冬菇之類切成塊狀,配蝦米、蛋絲,混合在米飯之中,稱為吃龍船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