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人權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人權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人權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是薛鋒創作的法學史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11月。

該書主要以法理派代表人物沈家本的人權思想為例,來研究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相關問題。作者以沈家本法律思想作為載體,從政治學的角度,在政治法律思想史的視野下,把沈家本人權思想放在整個人權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當中,運用文獻研究、歷史分析、比較研究等一些具體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討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所體現出來的人權思想及其相關問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人權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 作者:薛鋒
  • 首版時間:2017年11月
  • 字數:220千字
  • 類別:法學史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從分析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理論來源、社囑趨舉會歷史條件及形成、發展過程入手,其次重點探討法理派人權思想的基本內容,再次論述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理論基礎,繼而分析論證法理派人權思想在清末修律過程中的體現,然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法理派人權思想的歷史地位及影響,最後探討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當代價值。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理論來源、社會歷史條件及形成、發展過程
第二章 法理派人權思想的基本內容
一、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理論來源
二、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社會歷史條件
三、法理派人權堡洪良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
一、平等思想
二、自由思想
三、刑罰人道思想
第三章 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理論基礎
第四章 法理派人權思想在清末修律過程中的體現
一、以“仁政”思想為核心的政治觀
二、融會貫通中西法理精神的“情理”觀
三、以”尊重人格之主義”為核心的法律觀
一、制定新法律以實現其人權思想在立法中的實踐
二、進行司法改革以實現其人權思想在司法制度中的實踐
第五章 法理派人權思想的歷史地位及影響
第六章 法理派人權思想的當代價值
一、法理派人權思想的歷史地位
二、法理派人權思想對近代國民人權意識和去制觀念的影響
一、法理派人權思想對當代中國人權事業與法制建設的借鑑價值
二、法理派人權思想對當代中國治理現代化與依法治國的借鑑價值

創作背景

中國近代以來,在西方先進政治法律制度及其思想文化的影響下,許多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一部分開明封建官僚、封建知識分子對西方近代政治法律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和了解,意識到了封建禮教、任意踐踏人權的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落後性,並對其提出了強烈的批判。特別是到清末時期,由於國民人權意識的日益增強和法制觀念由傳統向近代的轉變,封建專制統治的合法性出現嚴重危機,清政府為苟延殘喘,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不得不對中國落後的封建政治法律制度進行改革,亦即所謂的清末“新政”。在這場由封建統治者被迫發動的“新政”運動中,按照西方近代資產階級保護人權的法理原則或法律精神進行的法制改革,則是重要而較為成功的一個方面。而全面主持、並具體參與清末法制改革有關事宜的,正是當頸戲說循時既精通中國傳統律例又接受了西方近代政治法律思想的法律精英群體,亦即所謂的“法理派”。基於此,《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人權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認為,法理派人權思想是以其近代化意義的法律思想為載體的棄棗應,蘊藏於其進步法律思想之中影熱多。法理派人權思想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男女平等、民族(種族)平等、國家平等三方面的平等思想;人身自由和社會生活方面自由的自由思想;刪除酷刑、改重為輕與對罪犯人道保護的刑罰人道思想。法理派以“仁政”思想為核心的政治觀、融會貫通中西法理精神的“情理”觀、以“尊重人格之主義”為核心的法律觀是其人權思想的三大理論基礎,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統一於其人權思想的形成、槓府發展和實踐的過程中。
實踐是理論的基礎。法理派人權思想的形成、發展與清末修律的實踐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法理派人權思想在清末修律過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具體體現,法理派提出的許多人權思想都在法律制度中得到了確認,在立法方面和司法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實踐。特別是其修訂、制定的部分法律及改革後的司法制度已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實施。雖然在保護人權方面並沒有產生顯著的效果,但這畢竟是在法律實踐中為保護基本人權邁出了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第一步。法理派人權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實踐,為以後人權旬戰套愉思想進入法律體系以及人權進入法制領域的實踐,開闢了廣闊的道路,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
任何思想理論的形成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時代進步的結果,都會帶有歷史和時代特徵的烙印。因此,對於法理派人權思想的歷史地位,應作客觀的辯證分析,既要看到其時代進步性,也要看到其歷史局限性。一方面,法理派人權思想不僅促進了中國傳統政治法律思想中人道觀念向近代人權主義的轉變,而且開啟了中國人權進入法制領域的大門,同時也是中國資產階級人權理論初步形成的開端。另一方面,法理派人權思想明顯帶有無法完全擺脫封建禮教思想的羈絆,無法完全超越封建地主階級的束縛以及其本身無法完全正確地理解人權問題的歷史局限性。但不能因為法理派人權思想體現出的這些歷史局限性,就忽視其對後世中國人權和法制的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尤其是對近代國民人權意識的增強和法制觀念由傳統向近代的轉變所具有的積極促進作用,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人權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2017年11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978-7-5620-7847-0

作者簡介

薛鋒,男,1970年10月生,山東汶上人。2013年畢業於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任何思想理論的形成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時代進步的結果,都會帶有歷史和時代特徵的烙印。因此,對於法理派人權思想的歷史地位,應作客觀的辯證分析,既要看到其時代進步性,也要看到其歷史局限性。一方面,法理派人權思想不僅促進了中國傳統政治法律思想中人道觀念向近代人權主義的轉變,而且開啟了中國人權進入法制領域的大門,同時也是中國資產階級人權理論初步形成的開端。另一方面,法理派人權思想明顯帶有無法完全擺脫封建禮教思想的羈絆,無法完全超越封建地主階級的束縛以及其本身無法完全正確地理解人權問題的歷史局限性。但不能因為法理派人權思想體現出的這些歷史局限性,就忽視其對後世中國人權和法制的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尤其是對近代國民人權意識的增強和法制觀念由傳統向近代的轉變所具有的積極促進作用,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人權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2017年11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978-7-5620-7847-0

作者簡介

薛鋒,男,1970年10月生,山東汶上人。2013年畢業於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