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遺蹟的調查》是202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小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朝遺蹟的調查
- 作者:劉小萌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62450
《清朝遺蹟的調查》是202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小萌。
《清朝遺蹟的調查》是202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小萌。內容簡介作者長期從事清史、滿族史研究,一向重視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的結合。2001—2019年二十年間,從事清朝史跡調查 80 余次。本書所收調...
《“小白礁I 號”一一清代沉船遺址水下考古發掘報告》一書,就是對該沉船遺址的考古經過與主要成果做的總結報告。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自然地理與歷史沿革 第二章水下考古調查與發掘 第三章沉船遺蹟 第四章出水遺物 第五章...
艏部、右舷、艉部均有火燒跡象。出土文物 此次調查共清理出水文物計60種150件,涉及船上構件、武器、個人物品等,另有60多枚清代銅錢。其中,一枚魚雷引信位於艉部、十管加特林機槍位於舯部偏後、152毫米火炮彈頭位於左舷後部。
金鞍馬等器物。龍頭山清代墓葬群遺址於1976年黑龍江省“一普”調查時被發現,為了更好地保護該遺址,增強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1981年10月8日,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黑河市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伊犁清代卡倫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縣及霍城縣境內,是清代時期的古遺址。伊犁清代卡倫遺址,是根據清光緒七年(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的有關條款,以及清光緒八年(1882年)《中俄伊犁界約》,在隨後的...
《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是2016年11月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文學院。內容簡介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對包括海防遺址在內的“大型線形文物”設立專項研究,對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修建的明代以...
清朝亞東海關遺址發掘及調查為全面釐清清朝末年在西藏建立第一處海關的由來、總體布局、建築結構與功能,以及海關最終廢棄的歷史提供了實物史料,同時對研究清末時期西藏區域尤其是亞東一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2019...
清代齊蘭作為軍台在清道光八年(1829年)設定。20世紀20年代,齊蘭廢棄。1983年,國家文物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聯合組成南疆重點文物普查隊來闊納齊蘭遺址調查。2022年,在柯坪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將對縣域內文物...
皇瓦窯是位於海城市的一座清代琉璃窯,僅餘遺址,因內有大量待解之謎而一直為考古界所關注。由鞍山市博物館等部門組成的調查隊對皇瓦窯進行了初步調查,已得出有關結論。海城清代皇瓦窯 在史書或是文獻上,有關皇瓦窯的記載僅有隻言...
2023年8月25日,來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啟動儀式在山東威海劉公島舉行。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項目將歷時60天,以甲午沉艦為切入點,深入挖掘海防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開展多學科合作和考古資料的研究、闡釋和整理工作。項目由國家...
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對遺址進行了調查和修繕。之後當地文物管理部門進行了多次修繕,使該遺址基本保存完好。遺址始建於清康熙九年(1670年),當時僅包括一座邊門的門樓、兵丁房和倉庫。其後相繼修建了大老爺府(五品防禦官邸)、二...
產生於北宋時期(公元960—1127年),具有一定學術系統的“金石學”,到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更為發達,最終形成了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以田野調查發掘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在中國興起較遲。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一些帝國主義國家...
九梁明代沉船遺址,位於平潭嶼頭島東面航道的東側坡上,高平潮時水深約18米,礁石底,遺址東高西低,高差約2.5米。2006年、2008~2009年對此遺址進行了調查,採集了一批遺物。小練島東礁村宋至清代水下文物點 小練島東礁村宋至清代...
定遠艦沉船遺址在山東威海劉公島。2019年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舉行。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鐵甲、銅銘牌、...
據調查,堯頭鎮在20世紀中葉,瓷業燒造是分地區和分家族進行的。堯頭窯燒制的瓷器,大部分是當地人民民眾日常生活用品,種類繁多,諸如缸、盆、碗、爐、罐、瓶、盞、托、燈、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脫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饅頭...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清末農民起義政權太平天國的皇宮遺址,現存遺址由西花園及大殿、暖閣、穿堂等遺蹟組成。明代,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一帶為漢王府。清代初期,為兩江總督衙署所在地。清鹹豐三年(1853年)3...
長沙市文物局在長沙城區石馬鋪赤岡嶺一帶進行文物調查時,發現一處與太平軍攻打長沙有關的重要歷史遺蹟——清陝西忠義官兵墓,這座由花崗岩砌成的大型合葬墓埋葬了700餘名與太平軍作戰陣亡的清朝綠營兵。遺蹟介紹 該墓占地面積150餘平方米...
經調查勘探,土橋閘下的月河位於船閘東側,呈南北長的不規則半圓形,外有月河堤西岸借用運河東堤。月河淤塞時間遠早於運河,殘存故道被民國時修建的村圍溝截斷,月河東堤部分被馬頰河大堤疊壓。據勘探,月河東堤距閘口約180米,月河...
現存於山西境內的這些遺蹟,就是在這一時期修築的。由於條件所限,對清長城的調查工作,是在未花一文調查經費,不影響正常業務工作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除臨汾地區沿河一段為徒步考察外,其餘如內蒙、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及山西...
後因牆垣塌倒,年深日久,城容已失,故於清朝末年,將肥城改稱城子,沿用至今。(肥子古城遺址於1956年夷為平地。)《史記》載:“趙王遷三年,秦攻赤麗、宜安,李牧率師與之戰,肥卻亡”。考古調查 相關考古部門根據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