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屏風製作技藝

清式屏風製作技藝

清式屏風製作技藝,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地方傳統技藝,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清式屏風製作技藝源於明清時期,主要分布在江門市新會區一帶。清式屏風製作技藝精湛,工藝講究,其作品製作過程包括構思製圖,材質選擇,烘乾處理,裁料制模,開榫鑿卯,拼裝調試,分拆雕刻,鑲嵌合成,打磨拋光,上漆著色等十多道工序。

2018年1月8日,清式屏風製作技藝入選新會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式屏風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8年1月8日
  • 遺產級別:區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單位: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靈鎮聯大工藝品廠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新會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典家具之都。新會古典家具製作由收藏、收購、維修翻新明清古舊家具發展而來,歷史悠久,已形成了一條頗具規模的新會古典家具製作產業鏈。新會古典家具以明式、清式為主。製作工藝吸收京、蘇、廣作的工藝精華,在繼承傳統製作技法的基礎上,融匯入新會的人文氣息和時尚元素,經過不斷改良與創新,形成了“兼容並蓄,結合完美”的新會古典家具製作風格。
清式屏風製作技藝
清式屏風
屏風是中國古代居室中主要的陳設器物之一,是室內擋風或障蔽用具,有單扇屏、多扇摺疊屏與座屏、掛屏之分。春秋戰國時期,漆制、木製類屏風已,廣泛套用於王公貴族宮室之內。明清時期,隨著時代的變遷,屏風的實用功能有所減弱,室內裝飾功能大為增強。清朝中期以後,從傳統的屏風類器物中,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插屏、座屏等室內裝飾器具,或陳列於大殿、廳堂,成為室內間壁之屏;或擺放於桌案、窗幾,為居室、書房添彩增輝。
屏風從帝王御用的“扆”,最終到普及千家萬戶,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功能也從權利、地位的象徵,轉向擋風、遮擋和裝飾美化的作用;材料從木板延伸到各種材料,結構也從簡單的平面發展出美觀的站牙和屏帽;形制從單扇的座屏演變到多扇連線靈活劃分空間的圍屏,進而出現了純粹裝飾作用的裝飾性屏風。

工藝特徵

清式屏風製作技藝精湛,工藝講究,用材以上等名貴硬木為主,採用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相結合的雕刻技法,飾以雲龍、花鳥、山水、梅蘭竹菊、人物故事等寓意吉祥的圖案。

工藝流程

清式屏風以傳統工藝手工製作,其製作過程繁複,需經構思製圖,材質選擇,烘乾處理,裁料制模,開榫鑿卯,拼裝調試,分拆雕刻,鑲嵌合成,打磨拋光,上漆著色等十多道工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屏風是中國傳統家具中的藝術精品,屏風的功能、設計形式、製作材料與裝飾工藝不斷創新,是各個時代精神文化的物化表現。做為一款兼具實用性和裝飾性的家具,顯現出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觀念,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和物質文化產物。清式屏風的作品具有裝飾、觀賞、收藏與實用價值。
清式屏風製作技藝
為清式屏風製作技藝頒發證書、牌匾

傳承狀況

清式屏風製作技藝是新會古典家具製作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別於其它椅凳、桌案、床榻、櫃架的製作,其製作流程複雜,工序繁瑣,勞動強度大,製作周期長,要在傳承過程中加以創新,使這一傳統技藝得以發揚光大。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2018年6月9日下午,由新會區文廣新局、區文聯主辦,區文化館、區非遺中心的有關領導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共享時代美好生活”——2018新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中為清式屏風製作技藝頒發證書、牌匾。
2.2018年6月15日上午,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工藝美術院長、省非遺評審委員會委員張春雷等省文史專家學者到新會區開展“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灣區非遺平台共建”課題調研,清式屏風製作技藝作為新會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調研內容之一。
欄目展出
2022年8月6日,清式屏風製作技藝在《新會非遺》專欄第34期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