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第一

清官第一的首映時間是2011年10月,劇種是新昌調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官第一
  • 外文名:甄完
  • 劇種:新昌調腔
  • 首映時間:2011年10月
  • 創作:新昌調腔劇團
劇目簡介,劇情介紹引,幕後花絮,已演出地點,故事主要內容,

劇目簡介

劇目:《清官第一》
大型廉政歷史故事劇《清官第一》劇照大型廉政歷史故事劇《清官第一》劇照
劇種:新昌調腔
首映時間:2011年10月
創作:新昌調腔劇團
演出:新昌調腔劇團
主要人物:甄完,曹吉祥,朱祁鈺

劇情介紹引

新昌調腔《清官第一》,以新昌籍明代歷史人物甄完任河南左布政使時,治理黃河與懲治貪官污吏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創作而成的原創歷史故事劇《清官第一》,由新昌調腔劇團精心創編而成,11月1日將登上杭州舞台,繼而晉京長安大戲院獻演。
甄完,出生於明朝洪武年間,浙江新昌十九峰下岩泉村人。甄完家境貧寒,勤奮好學。一天放牛路過村中私塾,聽見裡面書聲朗朗,不禁好奇地趴在窗戶下聽。這一聽就讓甄完入了迷,打那以後,每當放牛路過這裡,甄完都要到窗下偷聽先生的講授。一次,先生終於發現了這名額外的學生。當先生認真地考問完這個放牛娃以後,先生為甄完驚人的記憶力而讚嘆,並稱之為“奇才”,先生準許甄完免費到私塾聽課。從此甄完開始了求知學問。
明朝永樂十八年,甄完考中舉人。永樂十九年,甄完上京趕考中了進士,於宣德元年出任刑部主事,被朝廷派往山東處理朱高煦叛亂一案。以秉公辦案出名。景泰三年任河南左布政使,主治黃河水患。為官期間,甄完廉潔愛民,政績突出,令當地百姓交口稱頌。然而,正因為如此,甄完受到一些官僚的猜忌和陷害,於景泰六年,借病辭官返鄉。後來,皇帝朱祁鈺經過多方清查,證實了甄完的清正廉潔,深受感動,特御書“清官第一”匾額,予以嘉獎。
甄完為官期間,甄完廉潔愛民,政績突出,令當地百姓交口稱頌。如今,清官甄完的故事以新昌調腔的形式,搬上了21世紀的舞台,激勵、教育當代廣大幹部進一步增強崇廉尚潔意識。曲折的故事情節融合當地人最親切熟悉的調腔曲風,大型調腔廉政歷史故事劇《清官第一》受到了新昌人的歡迎。

幕後花絮

以新昌籍明代歷史人物甄完任河南左布政使時,治理黃河與懲治貪官污吏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創作而成的原創歷史故事劇《清官第一》,由新昌調腔劇團精心創編而成,11月1日將登上杭州的舞台,繼而晉京長安大戲院獻演。
《清官第一》劇照《清官第一》劇照
新昌縣文化中心排練場,卻熱火朝天。“王鶯,給你的新台詞明天要全部脫本,新改的唱腔也要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在劇中扮演甄完一角的女老生王鶯已記不得這是第幾十次改劇本了。
明朝洪武年間,出生在風光秀麗的穿岩十九峰山麓岩泉村的甄完,從小家境貧寒,勤奮好學。永樂十八年中舉,翌年中進士。宣德元年任刑部主事,被派往山東處理朱高煦叛亂一案,以秉公辦案出名。景泰三年任河南左布政使,主治黃河水患。為官期間,甄完廉潔愛民,政績突出,令當地百姓交口稱頌。然而,正因為如此,甄完受到一些官僚的猜忌和陷害,於景泰六年,借病辭官返鄉。後皇帝朱祁鈺經過多方清查,證實甄完清正廉潔,特御書“清官第一”匾額。
2010年初,新昌深入推進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動,選取了甄完的歷史故事,組建了創作團隊,經實地考察和大量的資料收集,廣泛徵求專家意見,反覆修改,數易其稿,精心打造了這齣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廉政精品戲劇《清官第一》。自去年10月以來,該劇先後在嵊州、新昌、紹興等地匯報演出,出人意料地場場爆滿,好評如潮。今年2月,被紹興市演出業協會評為“紹興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十大演藝盛事”之一。“這齣戲之所以受到歡迎,會給每一位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編導嘗試著將現代的、多元的藝術樣式與傳統的戲曲元素相融合,是新時期廉政文化教育的一種全新演繹,表現出別樣的感染力。”第一次看調腔的90後大學生周麗紅說,《清官第一》這部歷史劇催人淚下,很感人。讓我們不但了解了新昌調腔,而且知道了新昌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歷史人物,很受教育。
中國戲曲學會會長薛若林稱讚,該劇圍繞“為官清廉、親民愛民”主題,以調腔這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將甄完一心為民的一片丹心,一塵不染的一身正氣演繹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這也是新昌在廉政文化中,探索以本土民俗文化為載體,以富有地方特色和鄉野氣息、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來倡導廉政理念、弘揚廉政文化、加強廉政教育的成功實踐。
以戲曲等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為載體,表現廉政建設的主題,用藝術語言的形象魅力和春風化雨的功能,使廉政建設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深入人心,使民族傳統文化中崇尚廉潔的精神深入人心,有利於在各級黨政幹部心中築起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台“廉政戲”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演出,還是一項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的文化創新實事。
新昌地區的戲曲,最出名的當然是調腔。“調腔”是在元朝時期,南腔、北調的碰撞下產生的,在明清時期,曾以杭州為中心,流行於寧波紹興台州溫州及浙西部分地區,風靡一時。到了20世紀30年代,由於戰亂等原因,調腔衰落,調腔只在新昌這一個地方被保存了下來,但那時的調腔,可以說已是奄奄一息。
章華琴在17歲時考入新昌調腔訓練班學習旦角,成為調腔第一批學員。從此章華琴與新昌調腔結下了一生的戲緣,見證了新昌調腔繁榮、鼎盛、衰落、重現生機等起起落落的整個發展史……

已演出地點

新昌縣七星中學(2013年)
新昌縣實驗中學(2012年)

故事主要內容

浙江省新昌縣穿岩十九峰景區的南面有個岩泉村,這個村的岔路口,豎立著一個牌軒,上面刻著“清官第一”四個大字。據載,這是甄完受皇上誥封而豎的。
甄完是明代人,曾任河南布政使。1392年他出生在岩泉村,家裡很窮,只有一間茅屋,但甄完讀書很用功,從小幫助家裡勞動,直到29歲那年才上京趕考。
從新昌進京趕考須過錢塘江。以前錢塘江上沒有大橋,只有渡船,那天,他走到船埠剛要上船時,突然狂風怒吼,大雨傾盆,波濤翻滾,甄完望著江面自語道:“錢塘江呀錢塘江,請你平波息浪吧,我甄完若有官職做,決不貪贓枉法,定造福於民。”說也奇怪,甄完話音剛落,錢塘江上果然風平浪靜了。於是,他一路平安地到達京城,並中了進士,初任刑部主事,後來連續提升,最後為河南布政使。
甄完在職期間,對國事勤勤懇懇,對百姓體恤同情,對自身克勤克儉,可謂公私分明。每天經他手過往的銀子成千上萬,但他分文不沾,全部納入國庫。甄完省吃儉用,余出來的銀兩資助家鄉開鑿了1000多級石階的台頭嶺,便利鄉民出入之行;另外還資助給了一些災民。
甄完的清廉自然引起官僚們的不滿和猜忌,在他背後大搞陰謀詭計,進行陷害。1455年甄完無奈辭官返鄉。
甄完歸鄉途中的最後一天,到了嵊州境內一個村的水塘邊,離家只有幾公里路了,他一摸身上還有7個銅鈿的盤纏費,於是隨手遞給了塘邊洗腳的乞丐。他面對水塘嘆道:“我甄某雖蒙有不白之冤,辭官回家,但自身清白如水塘也!”後人將這件事廣為流傳,並將這口塘稱作“清水塘”。
甄完回到闊別幾十年的家鄉,年老父母和妻兒十分高興,但家裡無以生計,他只得告別雙親及家小,去東陽教書。
再說皇帝雖然準甄完辭官,過後回憶起他的為人處事,覺得後悔,就暗暗地派了一個特使,到新昌岩泉村察看甄完的府第及家產,證實一下甄完幾十年來有否貪污。特使明察暗訪後,回奏皇上:“甄布政,甄布政,長椽細瓦擂鼓門。八十公公打柴不夠燒,七十婆婆紡棉不夠穿,每天兩隻小船運菜還不夠吃。”皇上聞奏,氣得怒氣衝天:一個小小布政使生活過得如此闊氣,房子氣派不說,還要八十人打柴,七十人紡棉,兩隻小船運菜下飯,這還了得!
後來經特使解釋,皇上才恍然大悟。“長椽細瓦”是竹椽茅草,“擂鼓門”是用竹篾編的扁平圓形竹器當門;“八十公公”是甄完80歲的父親,“七十婆婆”是他母親,“兩隻小船”是兩隻鴨子,全家每天靠兩隻鴨子生下的蛋生活!特使還講了“清水塘”的傳聞。皇帝聽了深受感動,急忙下旨詔甄完進京復職,同時又傳諭拿文房四寶,封甄完為“清官第一”。兩道聖旨到達岩泉村,甄完早已隱姓埋名不願為官。
皇帝為嘉獎甄完布政使,頒旨在岩泉村口建造牌軒,寫上“清官第一”四個大字,並規定大小官員路過此處“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敬仰。
甄完母親在甄完十六歲即去世,父親在其中舉之前去世(三十歲之前),所以八十公公,八十婆婆不是指甄完父母,甄完六十五歲辭官歸隱,這裡應該指的是甄完這對老夫妻(其妻子屠氏比甄完大兩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